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FRF-TP-12-046A)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刘雅政周乐育文新理张朝磊梅珍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正火
  • 2篇正火温度
  • 2篇韧性
  • 2篇双相
  • 2篇双相钢
  • 2篇热轧
  • 2篇热轧双相钢
  • 2篇相变
  • 2篇卷取
  • 2篇卷取温度
  • 2篇Q345E
  • 1篇低温韧性
  • 1篇电子背散射衍...
  • 1篇调质
  • 1篇锻材
  • 1篇油管
  • 1篇织构
  • 1篇深冲
  • 1篇深冲板
  • 1篇特钢

机构

  • 8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西宁特殊钢股...
  • 2篇包头钢铁(集...
  • 1篇北京北冶功能...

作者

  • 8篇刘雅政
  • 5篇周乐育
  • 5篇文新理
  • 3篇张朝磊
  • 3篇梅珍
  • 2篇蒋波
  • 2篇何建中
  • 1篇张丹
  • 1篇孙景宏
  • 1篇章清泉
  • 1篇晁智勇
  • 1篇刘海稳
  • 1篇李明扬
  • 1篇赵帆
  • 1篇李海滨
  • 1篇肖磊磊
  • 1篇李强
  • 1篇杨勇
  • 1篇袁付春
  • 1篇纪岩

传媒

  • 9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材料导报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变形对低Mo管线钢X80显微组织和相变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低Mo管线钢X80进行了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压缩试验,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对材料组织特征和相变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变形温度的降低,低Mo管线钢X80奥氏体(γ)晶界变得不明显,板条贝氏体(LB)变短且数量减少,变形温度对相变动力学的影响不大;随变形量的增加,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GB)减少而针状铁素体(AF)增多,板条贝氏体束(Bainite Packet)内的M/A岛尺寸减小且分布更加弥散化,相变动力学曲线右移;随变形速率的降低,奥氏体晶界的多边形特征变得不明显,板条贝氏体数量减少,M/A岛尺寸减小且分布弥散化,相变动力学曲线右移。
文新理蒋波晁智勇李海滨刘雅政周乐育
关键词:热变形显微组织相变动力学
管线钢X80卷板横裂纹成因与轧制工艺改进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管线钢X80卷板横裂纹的微观形貌和组织特征,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X80材料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动态CCT曲线),在国内某生产线上进行了轧制实验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精轧过程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是导致横裂纹的根本原因,进入精轧机组的中间坯厚度(BH)和终轧温度(FDT)对X80卷板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当BH=55 mm、FDT=800℃时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均合格。
文新理蒋波刘翔刘雅政
关键词:横裂纹
合金元素和工艺参数对非调质CT80钢组织性能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了终轧温度、冷却速度和卷取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具有不同Mo、Nb含量的非调质CT80连续油管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满足其强韧性要求的组织特征为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复相组织,且弥散分布约4%的细小M/A岛。终轧温度主要影响组织均匀性。当冷却速度由40~45℃/s提高到60~70℃/s后,铁素体形态转变为针状,其内部亚晶面积增加,位错密度升高。卷取温度影响复相组织中强化相的形态与分布。为避免珠光体或马氏体而促进贝氏体组织转变充分,卷取温度应约为450℃。Mo元素含量提高至0.24%可促进针状铁素体转变并形成细小的强化相M/A岛,起到良好的亚结构强化和相变强化效果。Mo和Nb含量的增加使得实验钢对冷速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增强了非调质CT80连续油管用钢控冷过程工艺稳定性。
周乐育李明扬刘雅政袁付春
关键词:复相组织卷取温度
27SiMn钢空洞型缺陷和组织的演变规律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实验室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和变形量条件下27Si Mn钢空洞型缺陷和组织的演变规律,采用一元非线性函数拟合了空洞平均直径与变形量间的关系,分析了变形温度和变形量对空洞平均直径和组织的影响,利用固态相变热力学和动力学基本原理探讨了变形温度和变形量对组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影响空洞闭合的主要变形参数为变形量,变形量与空洞平均直径较好的符合D=9.29+210.08e-ε/11.78函数关系,随变形温度降低和变形量增加,点链状晶界铁素体(GBF)数量减少而等轴状铁素体数量增加,铁素体体积分数有所提高,组织整体细化,相变驱动力的提高和形核率的增加及其对铁素体相变的诱导作用可很好的解释组织的演变规律,为实现空洞型缺陷和组织均质化集成控制,适宜的变形温度在950℃左右,变形量30%~40%。
文新理张利冲梅珍赵帆杨勇刘雅政
关键词:27SIMN钢
Si含量对DP-600级别热轧双相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纳米力学探针、透射电镜等技术对不同Si含量(0.03%和1.077%)的DP600级别热轧双相钢单向拉伸过程组织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Si含量对相同工艺条件下双相钢显微组织特征,以及塑性变形过程中强化相与基体协调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i作为一种铁素体形成元素,能够增加铁素体的形核率,具有细化铁素体晶粒的作用,可增加铁素体体积分数,分割并细化马氏体。Si含量的增加促进了C元素向马氏体富集,提升了单位体积马氏体的碳含量,使部分板条马氏体转变为孪晶马氏体,增加了马氏体硬度。由于Si对铁素体的净化作用,高Si实验钢中位错在铁素体中滑移时不易受到碳化物的钉扎作用。因此在相同工艺条件下,Si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双相钢的抗拉强度,提高硬度,降低屈强比。
崔田灏周乐育何建中张朝磊刘雅政
关键词:显微硬度位错
大截面锻材27SiMn内部裂纹成因与缓冷技术改进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大截面锻材27Si Mn内部裂纹的显微形貌和组织特征,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技术分析了裂纹两侧晶粒取向关系,采用拉伸断口法观察了裂纹分离面微观断口特征,对裂纹区域宏观异常组织进行了化学成分湿法分析,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27Si Mn材料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温度,判定了裂纹形成时段和原因,在国内某生产线上进行了缓冷技术改进。结果表明:裂纹主要在点状偏析区或带状珠光体内萌生和扩展,裂纹两侧晶粒取向相同,裂纹面具有韧窝和解理两种断口特征,判定裂纹形成于奥氏体向铁素体-珠光体转变(A→F+P)完成后,化学成分的宏观和微观偏析是裂纹形成的成分基础,成分偏析导致相变不同步从而产生较大组织应力是裂纹形成的基本原因,采用新型缓冷技术可基本消除内部裂纹,使其四级探伤合格率由15%提高至75%以上。
文新理梅珍张利冲赵帆刘雅政
关键词:EBSD晶体取向
正火温度对大截面锻材Q345E组织与低温韧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Q345E材料的相变临界温度Ac1和Ac3,使用45 k W箱式电阻炉对Q345E试样进行了不同加热温度的正火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正火后试样的组织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分析了正火温度(T1)对组织与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Q345E材料的Ac1约725℃、Ac3约861℃;当正火温度为820℃和850℃时,组织由针状珠光体和未发生重结晶的粗大原始铁素体构成;当正火温度≥880℃时,组织由重结晶后的铁素体和珠光体构成,随正火温度提高,组织尺寸逐渐增大;当正火温度为820-940℃时,随正火温度提高,冲击功先增加后降低。
文新理梅珍张利冲纪岩刘雅政
关键词:正火温度Q345E低温韧性
大截面特钢锻材27SiMn组织细晶化与均匀化控制
2017年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热变形参数对27SiMn显微组织的影响及其机理,在此基础上改进了锻造工艺并进行了工业锻造实验,利用常规金相检验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对锻材27SiMn内部组织进行了剖析,分析了锻材心部粗大珠光体内部晶体学界面特征。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和变形量对27SiMn显微组织有重要影响,其机理在于热变形改变了奥氏体晶粒尺寸和内部界面特征,从而影响了铁素体形核位置和形核率,采用新锻造工艺将锻材心部珠光体组织平均尺寸由约100μm减小至约60μm,消除了"网状铁素体+粗大珠光体"的不均匀组织,获得了"块状铁素体+细小珠光体"的高均匀组织。
文新理章清泉刘海稳李强吕文君赵晓娟
关键词:细晶化均匀化
正火温度对Nb-V-Ti微合金化大截面锻材Q345E钢组织与韧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Nb-V-Ti微合金化Q345E钢的相变临界温度Ac1和Ac3,使用45kW箱式电阻炉对实验钢进行了正火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正火后试样的组织演变规律,分析了正火温度对组织与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Q345E钢的Ac1约732℃、Ac3约871℃;当正火温度为820℃和850℃时,组织由针状珠光体和未发生重结晶的粗大原始铁素体构成,针状珠光体由针状奥氏体转变而来,相邻针状珠光体中的铁素体相具有相同的晶体取向特征;当正火温度不低于880℃时,组织由重结晶后的铁素体和珠光体构成,随正火温度的提高组织尺寸逐渐增大;当正火温度为820~940℃时,随正火温度的提高冲击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组织类型、尺寸、形态和均匀性是影响大截面锻材Q345E低温韧性的主要因素。
文新理梅珍张利冲刘雅政肖磊磊刘广磊
关键词:Q345E电子背散射衍射韧性
SPCD深冲板冲压成形中裂纹的萌生及扩展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借助SEM和EBSD对SPCD深冲板冲压成形过程中裂纹的萌生及扩展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了影响其成形开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在微观织构有利于塑性潜能发挥的情况下,析出碳化物先于铁素体发生断裂,铁素体与析出碳化物交界处为微裂纹最先萌生的位置;由于铁素体基体与析出碳化物塑性不同,协调变形不良,两相界面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这为裂纹扩展提供了通道,碳化物对扩展中的裂纹有吸引作用;尺寸超过20μm大尺寸析出碳化物的存在严重影响深冲板的塑性;铁素体晶粒尺寸的不均匀导致晶粒之间在拉深过程中变形协调能力下降,造成拉深后深冲板表面呈现波浪状局部失稳、粗糙度增大,从而引起"橘皮状"特征出现。
周乐育崔田灏何建中张朝磊刘雅政
关键词:深冲板微观织构取向分布函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