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20575082)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邹小勇戴宗杨彦李占潮麦智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相互作...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等离子体共振
  • 1篇电极
  • 1篇电子传递
  • 1篇电子转移
  • 1篇凋亡
  • 1篇凋亡诱导
  • 1篇定量构效关系
  • 1篇定量构效关系...
  • 1篇修饰
  • 1篇修饰电极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诱导活性
  • 1篇直接电子转移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细胞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戴宗
  • 3篇邹小勇
  • 1篇周漩
  • 1篇赵晓娟
  • 1篇麦智彬
  • 1篇杨彦
  • 1篇李占潮

传媒

  • 3篇分析化学

年份

  • 3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可移除保护膜抑制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非特异性吸附的存在是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非特异性吸附在多数情况下难以完全消除,其带来的信号叠加在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信号上,严重干扰正常的分析。因此必须尽量消除。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调节孵育液组成,构建抗吸附性表面和使用可移除膜封闭技术等。可移除膜封闭技术是最近发展的一种降低非特异性吸附有效方法。
杨彦戴宗邹小勇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蛋白质相互作用非特异性吸附性保护膜
血红蛋白在自组装单层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2009年
对于氧化还原蛋白质在电极界面上的直接电子转移的研究对于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生物材料的发展和生物系统的认识有很重要的作用。虽然许多方法已经实现了蛋白质的直接电子传递,这些方法多数侧重于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对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吸附状态来实现直接电子传递并没有系统的报道。蛋白质在吸附到电极表面的过程中,许多因素都能影响蛋白质的电子传递,如蛋白质的取向,蛋白质的活性中心与电极的距离等。
麦智彬赵晓娟戴宗邹小勇
关键词:直接电子转移修饰电极自组装单层化学研究血红蛋白电子传递
4-芳基-4H-苯并吡喃类衍生物细胞凋亡诱导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2009年
细胞凋亡是与个体发育、组织更新、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生理性死亡过程。在生物体内,细胞的过度凋亡不仅会造成细胞缺失,而且还会引发各种神经退行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凋亡不足则会引起体内非正常细胞的存活和积累,导致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表明4-芳基-4H-苯并吡喃类衍生物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具有凋亡诱导活性这使得该类小分子成为了治疗乳腺癌的潜在性药物。
李占潮周漩戴宗邹小勇
关键词:凋亡诱导生物细胞定量构效关系活性乳腺癌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