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XLX010)
-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4
- 相关作者:耿晓伟张峰张诗敏黄文述郑全全更多>>
- 相关机构:鲁东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网络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内隐、外显网络态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考察网络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内隐、外显网络态度的影响。方法以6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网络态度问卷和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分别测量了大学生的外显网络态度和网络社会支持,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了被试的内隐网络态度。结果大学生的内隐网络态度积极,不相容任务反应时显著大于相容任务反应时(t=2.05,P<0.05),外显网络态度虽然也是积极的,但积极的程度很低,二者存在分离;回归分析表明,网络社会支持可以显著预测外显网络态度(β=0.39,P<0.05),而对内隐网络态度的预测则不显著(β=0.01,P>0.05)。结论大学生的内隐网络态度积极,大学生的网络社会支持可以显著影响外显网络态度,对内隐网络态度的影响不显著。
- 耿晓伟张诗敏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
-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4
- 2012年
- 以3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大学生性别角色、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性别角色影响主观幸福感,双性化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2)自尊是性别角色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变量,即性别角色通过自尊对主观幸福感进行影响。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教育中应当开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同时要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 耿晓伟张峰
- 关键词:性别角色自尊主观幸福感大学生
- 大学生依恋与内隐自尊的关系
- 2013年
- 依恋对个体成长过程及自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内隐自尊,采用亲密关系量表测量依恋,在此基础上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内隐自尊与依恋的回避维度呈现正相关,与依恋的焦虑维度呈现负相关,但是相关不显著;内隐自尊对依恋的回归不显著。
- 张诗敏李美华耿晓伟
- 关键词:大学生依恋内隐自尊
- 风险决策的理性观被引量:5
- 2012年
- 风险决策的研究提出了关于人们在判断和选择中理性的不同观点。20世纪60年代,广泛流行理性决策者的乐观观点。20世纪70年代Tversky和Kahneman关于启发式和偏差的研究引起了对决策理性悲观的看法。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提出了生态理性等更宽容的定义。最近,Kahneman等人在体验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性的更严格的定义,这一新的理性标准的提出可以在两方面推动将来的研究。
- 耿晓伟张峰
- 关键词:理性观生态理性
- 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主观幸福感回溯式自陈报告测量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发展了关注时间因素的即时测量方法,如经验取样法(ESM),生态瞬时评定法(EMA),日重现法(DRM),U指数(The U-Index)等。从传统测量走向多样化测量大大提高了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生态效度,同时也为国民幸福指数的构建与评估提供了一定参考。
- 耿晓伟王惠萍张峰
-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 经验回顾评价中峰-终定律的检验被引量:14
- 2011年
- 通过两个实验对经验回顾评价的峰终定律进行检验。实验1借鉴Fredrickson和Kahneman(1993)的实验范式,选取积极和消极视频各6个,要求40名中国大学生边看边评价,看完后给出回顾评价。实验2采用现场研究的方法,要求72名大学生,在黄金周假期中每天晚上评价当天的快乐程度,并分别在假期刚结束后,结束后三周和七周三个时间水平上回顾整个黄金周的快乐程度。结论:短时间内经验回顾评价符合峰-终定律,而长时间内经验回顾评价不符合峰-终定律。
- 耿晓伟郑全全
- 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与焦虑的关系研究
- 2011年
- 为探讨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与焦虑之间的关系,向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与焦虑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开发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与焦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2)男女被试在人际感知、人际后效、焦虑感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人际感知、人际后效对焦虑感知、焦虑后效均存在显著影响。
- 黄文述耿晓伟
-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人际关系焦虑
- 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心理效应研究——基于劳动合同签订背景被引量:2
- 2012年
- 该研究运用实验的方法,以签订劳动合同为背景,对不同情境下大学生被试自我决策风险倾向和预测他人风险决策倾向进行研究,以揭示大学生风险决策中的心理效应。结果发现,在风险获益和风险损失状况下,被试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决策;风险获益额度的高低会影响被试的风险决策;在风险获得状况下,被试自我风险决策和预测他人风险决策存在差异。
- 黄文述耿晓伟
- 关键词:心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