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30423007)

作品数:11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张正斌刘春颖刘莲生林彩宫海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氧化氮
  • 4篇一氧化氮
  • 3篇NO
  • 3篇赤潮
  • 2篇植物
  • 2篇化学特征
  • 2篇浮游植物
  • 2篇
  • 1篇亚心形扁藻
  • 1篇灾害
  • 1篇中肋骨条藻
  • 1篇日变
  • 1篇溶解无机碳
  • 1篇入海
  • 1篇入海通量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通量
  • 1篇周日变化
  • 1篇自然灾害

机构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1篇张正斌
  • 9篇刘春颖
  • 5篇刘莲生
  • 4篇林彩
  • 3篇吴真真
  • 3篇邢磊
  • 3篇宫海东
  • 3篇皇华伟
  • 2篇张闯
  • 2篇李培峰
  • 1篇郭博书
  • 1篇张安慧
  • 1篇孙峰
  • 1篇张成
  • 1篇谭丽菊
  • 1篇任春艳
  • 1篇陈小睿

传媒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B...
  • 2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氧化氮在浮游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对一氧化氮在浮游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了一氧化氮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探讨了浮游植物中一氧化氮的产生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展望。
张正斌李培峰刘春颖
关键词:一氧化氮浮游植物
海洋生态系中NO的发现和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在实验室小型和大亚湾1-300 m3的大型海水池的海藻养殖生态系中,随着浮游植物生长,在达到最大值之前发现了一氧化氮(NO),并测定了海洋生态系中NO的浓度值.主要化学特征和规律是:(1)对赤潮藻和非赤潮藻,在生长曲线达最大值之前都可测出NO浓度;在达到最大值之后,NO浓度迅速衰减;(2)NO浓度的时间变化曲线:白天测得NO浓度大于黑夜(甚至可降低到测不出),中午13-15时可测得NO(日)最大值;(3)大亚湾天然海水藻池大约8-10d(随天气条件而变)达藻类生长最大值,之后逐渐衰减.在藻生长5-7 d即可测得NO值;(4)对实验室的赤潮异弯藻,测得NO浓度10-9 mol/L量级;对大亚湾的混合藻(非赤潮藻)测得NO浓度约10-9-10-8 mol/L量级;对旋链角毛藻NO浓度约为10-8 mol/L量级.与我们已报道的NO对非赤潮藻和赤潮藻的影响规律一致;(5)讨论了光照条件对NO产生的影响.
张正斌邢磊吴真真刘春颖林彩刘莲生
关键词:赤潮藻
我国沙尘暴与赤潮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总结了近十几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和近海赤潮的危害和发生趋势 ,并对两者间的相关性做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我国东海和南海赤潮的发生受沙尘暴的影响很小 ,而黄海和渤海赤潮的发生与北方的沙尘暴有一定的相关性。要正确估价沙尘暴对海洋生态系 (包括赤潮 )的影响 ,必须对沙尘暴的迁移规律、入海通量以及沙尘暴粒子在海洋中的物化反应做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邢磊张正斌林彩吴真真谭丽菊
关键词:沙尘暴赤潮入海通量自然灾害
高浓度NO对小新月菱形藻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以小新月菱形藻为实验对象,从化学角度研究了加入高浓度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次性加入不同浓度NO时,1.4μmol/LNO对微藻生长有促进作用;7,14,28和42μmol/L的NO对微藻生长起抑制作用,并且NO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2)每天一次加入不同浓度NO时,1.4~42μmol/L的NO对微藻生长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微藻生长周期缩短。藻的生长曲线由S型变成峰型;加入42μmol/LNO,在100h内完全抑制了微藻的生长。(3)通过进一步检测外加NO在藻液中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采用2种不同加入方式时,1.4μmol/L NO对藻生长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这是由于NO的不断衰变造成的。
张正斌皇华伟刘春颖刘莲生
关键词:NO
外源一氧化氮对亚心形扁藻的生长效应及光谱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对海洋绿藻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分别进行了不同一氧化氮(NO)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培养实验,并进行了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及室温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不同NO浓度、不同加入方式对亚心形扁藻生长有明显不同的促进或抑制作用,NO对亚心形扁藻生长的影响存在阈值.不同浓度NO在不同光照下对微藻生长的作用是一致的,外源NO可以弥补弱光照对藻生长的限制.NO对亚心形扁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和对藻密度的影响是一致的.NO对藻细胞中叶绿素复合蛋白组成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色素含量及其相对组成会产生一系列影响.NO能使藻细胞激发能的传递效率提高,从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表现为细胞生长加快,藻细胞生物量增加.
刘春颖张正斌李培峰皇华伟
关键词:亚心形扁藻一氧化氮光谱
中国近岸部分海域海水中金属络合配位体浓度的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黄河口、青岛近海、大亚湾和南海海域海水中的金属络合配位体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同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与相关参量的关系.结果发现:南海海域海水中的金属络合配体的浓度稍高于其他3个海域,且都明显高于大洋水的浓度;在微表层存在富集现象;在垂直分布上表层最大,然后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底层有较大值;各海域配位体的性质呈复杂性;铜的络合配位体浓度大于镉和铅;总的来说与世界其他海域的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同时发现铜络合配位体浓度与BOD(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DOC(溶解有机碳)及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刘春颖张正斌张安慧郭博书宫海东刘莲生
海洋碳循环过程中的海水微表层泵被引量:7
2005年
在海洋现场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取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海洋碳循环过程中诸如溶解泵/物理泵、生物泵、陆架泵等理论观点之外,提出一种新“泵”即海水微表层(SML)泵.由此引出三个推论:(ⅰ)“pH-深度”曲线的左-右扭转的非对称性;(ⅱ)“浓度-深度”曲线的非线性;(ⅲ)SML泵作用的影响范围的差异性.最后讨论了中国黄海和南海是大气CO2的“源”或“汇”的问题.
张正斌宫海东刘莲生张闯
黄海春季表面海水溶解无机碳的分层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根据中国SOLAS计划2006年4月航次出海调查所得数据,系统地研究了春季黄海表面海水溶解无机碳(DIC)的分布规律,同时,与2005年3月、5月两个航次的DIC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DIC浓度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2)DIC浓度在海水微表层中明显大于次表层和表层,呈现富集现象;(3)由于海水微表层的多层模型特征和海水微表层中Gibbs吸附异常的共同作用,使DIC含量在海水微表层、次表层和表层中变化趋势呈现非线性;(4)在连续站的周日变化研究中发现,DIC浓度在02:00~03:00时间范围内出现最大值,在13:00~15:00时间范围内出现最小值,呈“单峰”分布规律;(5)对比2005年研究结果,发现黄海春季表面海水中的DIC浓度在3,4,5月份依次降低;(6)DIC与温度和盐度均呈较明显的负相关性。
张正斌张闯刘莲生宫海东皇华伟刘春颖
关键词:微表层DIC周日变化
无机胶体和铁、铜离子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选择无机胶体粒子Fe(OH) 3 胶体、伊利石胶体及其与金属铁和铜 ,对中肋骨条藻进行了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在培养介质中加入Fe(OH) 3 胶体后 ,在低添加量时可通过Fe(OH) 3 胶体提供满足微藻的生长所需的铁 ,从而提高其生长速度。但在较高添加量时 (>0 .5mg/L) ,由于胶体物质的吸附特性 ,微藻的生长受到抑制。Fe(OH) 3 对中肋骨条藻的最佳的添加量在 0 .2 5~ 0 .5 0mg/L之间。中肋骨条藻在加入伊利石胶体液时 ,微藻的生长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伊利石胶体对培养介质中铁离子和铜离子浓度的调节控制作用 ,可直接影响到中肋骨条藻的生长。
刘春颖张正斌张成林彩任春艳
关键词:金属中肋骨条藻
一氧化氮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规律及其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选用了青岛大扁藻、亚心型扁藻、中肋骨条藻和小新月菱形藻四种海藻, 进行一氧化氮(NO)对其生长影响的实验, 初步从化学角度研究了一氧化氮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规律. 结果发现: (1) 一次性加入不同浓度NO或每天两次加入不同浓度NO, 这四种藻的生长在f/2或f/50培养液中均显示出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2) NO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均呈峰形, 不同浮游植物有不同的最佳NO峰值, 这与NO对高等植物生长的作用效果是基本一致的; (3) 一氧化氮对实验中所用的青岛大扁藻(非赤潮藻)与中肋骨条藻和小新月菱形藻(赤潮藻)的影响情况是不同的; (4) 提出NO阈的观点. 这些都可能为赤潮发生机理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张正斌林彩刘春颖邢磊吴真真孙峰
关键词:一氧化氮海洋浮游植物化学特征赤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