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09YA019)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李红山朱德东李德周冯琴傅琪琳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脂肪
  • 4篇脂肪性
  • 4篇脂肪性肝炎
  • 4篇酒精
  • 4篇酒精性
  • 4篇酒精性脂肪性...
  • 4篇非酒精性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4篇肝炎
  • 3篇肝炎患者
  • 2篇血清
  • 2篇干预作用
  • 1篇血清游离
  • 1篇血清游离脂肪...
  • 1篇血清脂联素
  • 1篇游离脂肪
  • 1篇游离脂肪酸

机构

  • 4篇宁波市第二医...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李德周
  • 4篇朱德东
  • 4篇李红山
  • 2篇傅琪琳
  • 2篇冯琴
  • 1篇丁世雄
  • 1篇应豪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4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腹型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腹型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腹型肥胖患者(合并组)、单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单纯组)和健康对照者血清脂联素含量,分析合并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含量变化,并通过其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肝功能、血脂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合并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脂联素含量与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HOMA-IR呈显著负相关,与血清ALT、AST、GGT活性及血清TG、TC、LDL-C含量亦显著负相关,与血清HDL-C含量则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合并组患者存在严重的低脂联素血症,腹型肥胖可能通过加重低脂联素血症进一步加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李红山朱德东朱德东李德周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腹型肥胖血清脂联素
瘦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中药干预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瘦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的意义及中药祛湿化瘀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干预组(祛湿化瘀方组)82例,西药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组)82例,疗程均为24周,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观察中药干预组和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瘦素含量较之正常对照组的变化,并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含量、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活性及部分患者肝/脾CT值的变化。通过血清瘦素含量与血清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及部分患者肝/脾CT值的相关分析探讨血清瘦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的价值和意义。结果:中药干预组和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瘦素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瘦素含量、GGT活性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干预组优于西药对照组。两组部分患者治疗后肝/脾C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瘦素含量与血清GG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肝/脾CT值则呈显著负相关。结论: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瘦素含量显著升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理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②祛湿化瘀方能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改善高瘦素血症,这可能为该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作用的重要机制。
李红山冯琴朱德东李德周傅琪琳
关键词:瘦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价值。方法: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分析在不同病情时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差异;通过对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与肝/脾CT值、血清肝损伤指标(ALT、AST、GGT)、血脂指标(TG、TC、LDL-C)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价值和意义。结果: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且在不同程度脂肪性肝炎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F=447.581,P<0.01)。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与肝/脾CT值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血清ALT、AST、GGT活性及血清TG、TC、LDL-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及病情的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李红山朱德东朱德东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游离脂肪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祛湿化瘀方干预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的意义及祛湿化瘀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祛湿化瘀方组82例,西药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组)82例,疗程均为24周,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观察祛湿化瘀方组和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较之正常对照组的变化,并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通过血清TNF-α含量与ALT、AST活性及部分患者肝/脾CT值的相关分析探讨血清TNF-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的价值和意义。结果祛湿化瘀方组和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祛湿化瘀方组治疗第12周时血清TNF-α含量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第24周时进一步降低(P<0.01),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西药对照组治疗第12周时血清TNF-α含量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第24周时明显降低(P<0.01)。祛湿化瘀方组治疗第12周和24周时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P<0.01)。血清TNF-α含量与血清ALT、AS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肝/脾CT值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含量明显升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②祛湿化瘀方能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含量,且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李红山冯琴应豪朱德东李德周傅琪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肿瘤坏死因子-Α祛湿化瘀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