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BRJH2002098)

作品数:17 被引量:261H指数:12
相关作者:刘文耀刘伦辉沈有信马文章杨国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植物
  • 5篇植被
  • 5篇物种
  • 5篇附生
  • 5篇附生植物
  • 3篇多样性
  • 3篇植被恢复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群落
  • 3篇紫茎泽兰
  • 3篇木质藤本植物
  • 2篇生活型
  • 2篇退化山地
  • 2篇物量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物种组成
  • 2篇喀斯特山地
  • 2篇阔叶
  • 2篇阔叶林
  • 2篇季风常绿阔叶...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云南省林业科...
  • 3篇Curtin...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7篇刘文耀
  • 6篇刘伦辉
  • 5篇杨国平
  • 5篇马文章
  • 5篇沈有信
  • 4篇袁春明
  • 3篇周蒙
  • 3篇李玉辉
  • 3篇徐海清
  • 3篇赵相健
  • 3篇李小双
  • 2篇吴毅
  • 2篇杨礼攀
  • 2篇陈军文
  • 2篇崔建武
  • 2篇李全发
  • 1篇宋亮
  • 1篇王重云
  • 1篇王高升
  • 1篇付昀

传媒

  • 6篇山地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冠和林地腐殖质理化特性、微生物量及酶活性比较被引量:11
2008年
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高海拔潮湿生境的山地森林林冠层中,积累有较为丰富的林冠腐殖质(Canopy humus),是构成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景观结构的重要组分,为丰富的附生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生长基质和营养物质。通过对云南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林冠腐殖质和其相应林下地表腐殖质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由于林冠和林下地表腐殖质的来源、组成和空间分布的不同,它们之间的理化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林冠腐殖质中有机C、全N及全Ca的含量、C/N以及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高于林下地表腐殖质,而全K和全Mg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后者,全P含量差异不明显;林冠腐殖质的微生物量C、N和呼吸强度,以及蔗糖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林下地表腐殖质,说明林冠腐殖质是一种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有机土类物质,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林冠附生植物多样性格局形成及其维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王高升刘文耀付昀杨国平
关键词: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
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不同类型次生植被的幼苗更新特征被引量:19
2009年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云南哀牢山徐家坝地区湿性常绿阔叶林及不同类型次生植被中木本植物幼苗的种类组成、数量及更新方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样地中,共记录到木本植物幼苗46种,其中乔木31种、灌木15种。荒草地、滇山杨林、栎类萌生林、原生林4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幼苗密度分别是(421.9±59.5)、(34.4±8.1)、(31.6±7.2)、(18.5±6.6)株.25m-2。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的比例逐渐减小,乔木的比例则逐渐增加。在森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处于演替初期的荒草地灌木萌生更新占优势,到了演替后期则以乔木萌生幼苗更新为主。随着群落演替进程的增加,幼苗密度逐渐减少,幼苗生活型和木本植物的幼苗更新方式均发生变化。
李小双刘文耀陈军文袁春明
关键词:幼苗更新生活型演替
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生长繁殖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对云南省9个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的野外生长繁殖特性进行了调查,并采集各种群种子在温室内培植,观测比较它们在同质环境下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及植株开花结实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野外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之间其植株生长和繁殖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从南到北各种群植株的生长发育特征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符合从高温边缘区到适生区再到低温边缘区的分布格局规律.(2)在温室同质环境下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之间除植株根冠比和种子发芽指数差异显著外(P<0.05),植株生长繁殖的其他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野外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的生长繁殖特性差异基本还不具有遗传性,局域适应对紫茎泽兰入侵能力的影响还较小,而较强的表型可塑性对紫茎泽兰入侵能力可能起到主要作用,这可能与其入侵时间较短有关.表明在分布区边缘,紫茎泽兰仍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将随着其生理抗性的适应性分化而具有更宽的入侵范围.
赵相健刘文耀周蒙马文章
关键词:紫茎泽兰种群分化生长繁殖表型可塑性
南涧干热退化山地不同恢复群落土壤种子库储量及其分布被引量:12
2005年
该文调查了南涧干热退化山地5种人工恢复群落恢复过程中及当地次生植被的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分布格局、组成及其优势成分.研究表明: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变化在2060~21300粒m2之间,物种数为22~32种,各恢复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和物种数均比当地次生的坡柳、黄茅草灌草坡有增加.在0~10cm土层内,种子库密度垂直分布呈上层(0~2cm)>中层(2~5cm)>下层(5~10cm),层间储量差异明显.从物种和生活型组成来看,各群落草本都占优势,少数植物如菊科的紫茎泽兰、胜红蓟、烟管头草、戟叶火绒草等在土壤种子库中储量丰富,但作为地上草本层的优势物种之一的黄茅草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储量却很少.
李全发刘文耀沈有信刘伦辉
关键词:退化山地干热河谷土壤种子库植被恢复
不同地理种源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比较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交互移植法,对移栽在6种不同生境中的5个不同种源紫茎泽兰幼苗的存活率、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单株花序数、产种量和种子萌发率进行了为期1年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源紫茎泽兰的幼苗生长和繁殖特性对样地环境条件变化均表现出很强的可塑性.试验样地因素对幼苗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单株花序数和产种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随着样地纬度和海拔的升高,各种源的幼苗株高、分枝数量、单株生物量、每株花序数量和单株产种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各样地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种源因素对幼苗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单株花序数和产种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除单株产种量外,种源与试验样地的交互作用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在各样地内,当地种源幼苗的存活率、生长能力和繁殖能力均未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说明紫茎泽兰在我国西南地区入侵成功主要依靠其较高的表型可塑性,而局域适应的作用相对较小.
周蒙刘文耀马文章赵相健
关键词:紫茎泽兰表型可塑性
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支柱木的关系被引量:16
2010年
分别在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沟谷和坡面调查了10个20m×50m的样地,研究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支柱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记录到DBH≥1cm的木质藤本植物402株(隶属于23种21属16科)和DBH≥10cm的林木1522株(隶属于47种30属15科);与其他亚热带森林比较,该森林中木质藤本植物物种较为丰富但多度较低;藤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和基面积在沟谷显著高于坡面,而林木的差异性不显著;木质藤本植物在支柱木上呈集群分布,并且不同种支柱木被藤本植物攀援的百分比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说明藤本植物的攀援对支柱木具有选择性;云南越桔、薄叶马银花和景东冬青等树种因其树皮光滑而不易被藤本植物攀援,而腾冲栲、七裂槭、山矾和多花山矾等则易于被藤本植物攀援;大径级支柱木被藤本植物攀援的比率高于小径级支柱木;茎缠绕和钩刺攀援藤本的胸径与支柱木胸径极显著相关(P<0.001),根攀援和卷须攀援藤本的胸径与支柱木胸径相关性不显著(P>0.05)。
袁春明刘文耀杨国平李小双
关键词:木质藤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云南石林景区主要乡土植物物候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为掌握石林景区主要乡土植物物候节律,选择25科35种乡土植物,对其物候特征与同期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2a平行观测。结果表明,在2月气温达到10℃,有46%的植物开始萌动;3月气温持续增高并超过15℃,展叶的植物最多,占57.1%;开花期集中在3~6月,尤其在5月温度超过20℃,有82.9%的树种开花;果实成熟期则分散在4~12月。各个物候期的平均温度和≥5℃积温与植物物候表现较为密切,光照和温度对植物开花和结实期影响较大。根据乡土植物物候特征,结合喀斯特山地自然景观特点和景区适配植物群落建设,提出“石中有树,树中有石”的配置原则,筛选在时空格局上适应喀斯特山地环境的观赏植物,构建出与石林喀斯特景观相协调的植被景观,增加景区景观和生态价值,提升景区的内涵。
吴毅刘文耀沈有信李玉辉刘伦辉
关键词:物候乡土植物植被景观世界地质公园
滇石林地质公园喀斯特山地天然林和人工林凋落物与死地被物的动态特征被引量:39
2007年
对云南石林地质公园景区及其保护区内喀斯特山地典型森林类型凋落物组成与数量及其动态,地表死地被物现存量与持水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域保护较好的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林的年凋落量达7.26 t/hm2;而以团花木新姜子(Neolitsea homiantha)为主的次生林只有1.98 t/hm2;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和干香柏(Cupressus duclouxiana)人工林年凋落量分别是2.49 t/hm2和4.07 t/hm2。这些森林的凋落节律相似,都呈明显的“双峰型”。在地表死地被物现存量方面,干香柏林因其叶片难以分解而具有较高的地表现存量,为13.59 t/hm2,随后依次为滇青冈林(7.57 t/hm2),团花新木姜子次生林(5.02 t/hm2)和云南松人工林(4.83 t/hm2),死地被物的持水量与其现存量的大小顺序一致。根据森林年凋落量与死地被物现存量的数量关系,表明保护较好的滇青冈林内枯枝落叶的分解率明显大于次生林和人工林,周转期也短,涵养水分能力也较强。因此,应加强对喀斯特山地自然森林的保护,同时也注意对现有人工林的改造,引进一些阔叶树种,提高群落结构的整体效应。
吴毅刘文耀沈有信崔建武李玉辉刘伦辉
关键词:凋落物持水力天然林人工林
云南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附生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被引量:46
2005年
附生植物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形成及其维持机制、生态系统的水分和养分循环等有重要作用。作者调查分析了云南哀牢山原生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 80株不同种类、不同径级乔木上附生植物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森林附生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收集到附生植物 69种,分属 33科 49属,其中维管束植物32种,苔藓植物 37种。附生维管束植物的Shannon 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 2. 93和 0. 91,附生苔藓植物分别为 3. 31和 0. 95。附生维管束植物中蕨类较为丰富,以棕鳞瓦韦 (Lepisorusscolopendrium)、拟书带蕨 (Vittariaflexuosoides)、柔毛水龙骨(Polypodiodesamoenavar. pilosa)等为主;附生种子植物以黄杨叶芒毛苣苔 (Aeschynanthusbuxifolius)、长叶粗筒苣苔(Briggsialongifolia)、白花树萝卜 (Agapetesmannii)等为主。该地区全年气候潮湿、温凉,使得附生苔藓植物非常丰富,主要优势种类包括东亚鞭苔 (Bazzaniapraerupta)、小叶鞭苔 (B. ovistipula)、齿边广萼苔(Chandonanthushirtellus)、树平藓 (Homaliodendronflabellatum)、刺果藓 (Symphyodonperrottetii)、青毛藓 (Dicran odontiumdenudatum)、小蔓藓(Meteoriellasoluta)、尖喙藓(Kindbergiapraelonga)等。从空间分布特点上看,
徐海清刘文耀
关键词:附生植物维管束植物苔藓植物养分循环林冠层径级
哀牢山西坡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的多样性与分布被引量:2
2010年
分析比较了哀牢山西坡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湿性常绿阔叶林中木质藤本的物种组成与分布特征。在两类常绿阔叶林中各设置了10个20m×20m的样地,调查记录所有dbh≥0.2cm和高度≥2m木质藤本的种类、胸径和攀援类型。在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共记录到木质藤本115株隶属于14科17属18种,湿性常绿阔叶林中有55株隶属于10科12属15种。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木质藤本的物种丰富度、多度、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湿性常绿阔叶林(p<0.05),基面积的差异则不显著。木质藤本物种最丰富的科是菝葜科(Smilacaceae,4种)、蔷薇科(Rosaceae,3种)、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3种)和葡萄科(Vitaceae,3种),物种组成上在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完全不同。径级分布上,两类常绿阔叶林中的木质藤本均以小藤本(dbh<1.0cm)的个体占优势,中等大小(1.0cm
袁春明刘文耀李小双李小双
关键词:季风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DBH蝶形花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