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12KMM49)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建波赵晓东闫乐媛苏琴张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咬伤
  • 5篇蝮蛇
  • 4篇蛇咬伤
  • 3篇蝮蛇咬伤
  • 2篇凝血
  • 2篇救治
  • 1篇蛋白
  • 1篇血功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咬伤中毒
  • 1篇脏器
  • 1篇脏器功能
  • 1篇脏器功能损害
  • 1篇中毒
  • 1篇伤情
  • 1篇伤情分析
  • 1篇蛇毒
  • 1篇凝血功能
  • 1篇凝血系统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宣武中...

作者

  • 5篇赵晓东
  • 5篇张建波
  • 3篇苏琴
  • 3篇闫乐媛
  • 2篇党伟
  • 2篇张宪
  • 1篇王曼
  • 1篇马丽
  • 1篇秦宇红
  • 1篇姚咏明
  • 1篇曹阳
  • 1篇刘英丽
  • 1篇韩斐
  • 1篇张红

传媒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北方地区蝮蛇咬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B1水平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蝮蛇咬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7例北京及周边省市来我院就诊的蝮蛇咬伤中毒患者,根据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分成轻型、重型、危重型三组,分别于伤后就诊当天(未进行任何治疗前),就诊第2天和第7天采集静脉血标本各三份,另以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 ELISA)测定不同时期血清HMGB1水平,各组之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时期蝮蛇咬伤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重型高于轻型,危重型中毒组患者明显高于轻型和重型中毒组患者(P<0.05);轻型、重型就诊第2天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就诊当天,第7天血清 HMGB1水平较第2天明显下降( P<0.05),但仍高于就诊当天( P>0.05)。危重型就诊第2天血清HMGB1水平较就诊当天升高(P>0.05),第7天血清HMGB1水平仍高于就诊当天,较第2天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方地区蝮蛇咬伤患者血清HMGB1水平均明显升高,它可能协同参与了蝮蛇咬伤中毒患者的病情发生、发展过程,其升高水平可以作为反映中毒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动态观察其水平的变化可以指导蛇咬伤患者的治疗,帮助判断患者的预后。
韩斐张建波马丽刘英丽张红李艳如姚咏明赵晓东
关键词:蛇咬伤蝮蛇
北方地区蝮蛇咬伤中毒早期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蝮蛇咬伤中毒早期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9-6-2011-06接诊的38例北方地区蝮蛇咬伤后24h之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系统指标D-二聚体(D-Dime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酶时间(TT)作一回顾性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共20例进行相应指标的比较。结果:蝮蛇咬伤组中,5例患者出现PLT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延长8例,TT延长11例,D-D升高21例,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APTT和Fg均正常,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方地区蝮蛇咬伤中毒早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但大多数患者不影响PLT计数;有纤溶增强表现,但较少造成严重脱纤维蛋白血症,较少引起DIC或DIC样综合征,需要继续观察及复查。
张建波闫乐媛苏琴张宪党伟刘贵福赵晓东
关键词:D-二聚体凝血蝮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北方地区蝮蛇咬伤致VICC的风险评估与护理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蝮蛇咬伤致VICC的临床出血风险评估、护理措施与观察。方法对2008年6月-2013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确诊为蝮蛇咬伤致VICC并住院治疗的23例患者在入院后进行临床出血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护理举措,对临床观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18例(78.3%)评分0分,2例(8.7%)0〈评分〈1,3例(13%)1≤评分〈2,无评分≥2病例;分别于伤后14-62h确诊VICC,平均(32.7±12.1)h,持续时间最短4d,最长13d,平均(8.6±2.0)d;临床表现主要为皮下出血、瘀斑,发生23例(100%),均未发生严重颅内、内脏出血等并发症;2人自动出院,21人(91.3%)痊愈出院。结论北方地区蝮蛇咬伤所致VICC经合理治疗、严密护理观察,可避免或减少颅内出血、内脏出血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闫乐媛张建波王曼曹阳赵晓东苏琴
关键词:蝮蛇蛇咬伤护理
北京及周边部队蛇咬伤伤情分析及救治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北京及周边部队蛇咬伤的发病、致伤及救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6月—2011年9月接诊的42例北京及周边部队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就诊后均接受精制抗蝮蛇毒血清6 000U静脉滴注、伤处近心端以糜蛋白酶等局部注射封闭、抗生素预防感染、季德胜蛇药片口服及外用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指标进行对照。结果:42例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未留后遗症。13例患者出现脏器功能损害;11例患者出现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其丙氨酸转氨酶(AIT)、总胆红素(TBil)、心肌酶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g)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蛇咬伤在北京及周边部队有一定的发病率,可影响肝功能、心肌酶和凝血系统,基层医疗机构应当进行必需的药品配备及救治技术培训。
张建波闫乐媛马永生苏琴张宪党伟秦宇红赵晓东
关键词:蛇咬伤脏器功能损害凝血功能蝮蛇
北方地区蝮蛇咬伤的救治策略被引量:8
2015年
北方地区户外致伤的主要蛇种是蝮蛇,其咬伤后可导致凝血系统异常,器官功能损伤等,现结合所在科室多年蛇咬伤救治经验及国内外相关救治经验及研究,对蝮蛇咬伤的临床表现、诊断、辅助检查及救治措施等作一简要论述,希望借此帮助急诊医师掌握相应的蝮蛇咬伤诊治方案,对其他类型蛇咬伤的诊治有一定的借鉴。
赵晓东张建波
关键词:蝮蛇咬伤救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