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204003)

作品数:9 被引量:123H指数:5
相关作者:彭黎辉张宝芬陆耿姚丹亚牟昌华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电容成像
  • 7篇图像
  • 7篇图像重建
  • 3篇正则
  • 3篇正则化
  • 3篇两相流
  • 2篇TIKHON...
  • 2篇IMAGE_...
  • 1篇代数重建技术
  • 1篇电容测量
  • 1篇电容层析
  • 1篇电容层析成像
  • 1篇电容层析成像...
  • 1篇电容传感器
  • 1篇电势
  • 1篇电势分布
  • 1篇迭代
  • 1篇迭代算法
  • 1篇定理
  • 1篇动态参数

机构

  • 9篇清华大学

作者

  • 9篇彭黎辉
  • 6篇张宝芬
  • 4篇陆耿
  • 3篇姚丹亚
  • 2篇孙宁
  • 2篇萧德云
  • 2篇牟昌华
  • 2篇廖延彪
  • 1篇裴珂

传媒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模式识别与人...
  • 1篇计量学报
  • 1篇数据采集与处...
  • 1篇影像技术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计算物理
  • 1篇Tsingh...
  • 1篇第三届全国数...

年份

  • 2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容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过程成像技术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过程检测技术,它将检测技术从传统的局部空间单点测量方式发展成为对过程参数在二维空间分布状况的实时在线测量,大大提高了人们对生产过程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
彭黎辉陆耿张宝芬廖延彪
关键词:两相流电容成像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电势分布的电容成像敏感分布计算方法被引量:19
2006年
系统分析了电容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简称ECT)系统敏感分布和电势分布的关系,统一了计算公式,该方法简单且计算量小.仿真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的ECT敏感分布,与采用定义计算的结果吻合.
牟昌华彭黎辉姚丹亚张宝芬萧德云
关键词:电容成像图像重建高斯定理
近似最优正则化参数方法在电容成像图像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将基于近似最优正则化参数的 Tikhonov方法应用于电容成像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图像重建以解决其中存在的病态性问题 ,并利用几种典型分布对该方法进行仿真测试。数值结果表明 ,在先验知识满足的条件下 ,近似最优参数法所找到的正则化参数是对最优正则化参数的较合理近似。在重建结果方面 ,基于近似最优参数的 Tikhonov方法在不同的介电常数分布下与目前普遍采用的线性反投影算法 (Linearback projec-tion,LBP)各有优势。结果表明 ,该方法尚不能完全取代 LBP算法 ,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LBP算法的不足。
孙宁彭黎辉张宝芬
关键词:LBP成像ECT图像重建正则化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电容成像图像重建方法被引量:2
2005年
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电容成像图像重建方法。该方法以线性反投影算法图像重建结果作为初始图像,选取Tikhonov正则化指标作为适应度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初始图像重新进行优化处理,选择能够更好反映管道中不同相介质所在位置的像素点,并确定这些像素点灰度值的最大最小值,最后根据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像素点的灰度值,该算法充分利用遗传算法对低维空间高效的搜索能力,避免了应用遗传算法直接求取各像素点的灰度值,具有较高的效率。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两相流不同流型分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Landweber方法相比,能在更短的计算时间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重建图像。
牟昌华彭黎辉姚丹亚萧德云
关键词:电容成像图像重建遗传算法迭代算法
基于动态参数的Tikhonov方法在电容成像图像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该文针对电容成像(ECT)图像重建问题的病态性,采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并选用三种方法动态选择正则化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对某些流型分布,用文中所述方法得到的重建结果优于目前普遍使用的线性反投影(LBP)算法。该方法为提高ECT图像重建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孙宁彭黎辉张宝芬
关键词:电容成像图像重建TIKHONOV正则化
基于Kalman滤波的电容成像图像重建算法被引量:6
2005年
在电容成像(E lectrica l C apac itance T om ography,ECT)中,为充分利用多次量测信息以提高电容成像图像重建质量,提出一种基于K a lm an滤波的电容成像图像重建算法。该算法重点考虑了测量噪声的影响,利用对流型一系列多次测量中获得的新息不断进行最优加权以获得重建图像的最小方差估计。针对3种典型介电常数分布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K a lm an滤波应用于ECT图像重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提高该算法运算速度的方案,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预先计算最优滤波增益,并寻找合适的迭代次数,算法可快速地获得满意的图像重建结果。
裴珂彭黎辉张宝芬
关键词:电容成像图像重建KALMAN滤波最小方差估计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实用化设计被引量:19
2004年
介绍一种实用化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它使用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并采用基于交流激励的微电容测量电路。系统可配置为8或12电极模式;测量数据通过RS 485总线传送到成像计算机,波特率可达1 5Mbps。数据采集速率达200帧 s,信噪比为34 8dB。静态实验表明该系统可应用于实验室研究。
陆耿彭黎辉姚丹亚张宝芬
关键词:计量学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微电容测量
Image Reconstruction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for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被引量:7
2005年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ECT) has been used for more than a decade for imaging dielectric processes. However, because of its ill-posedness and non-linearity, ECT image reconstruction has always been a challenge. A new genetic algorithm (GA) developed for ECT image reconstruction uses initial results from a linear back-projection, which is widely used for ECT image reconstruction to optimize the threshold and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gray values for the image. The procedure avoids optimizing the gray values pixel by pixel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search space dimension. Both simulations and static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efficient and capable of reconstructing high quality images. Evaluation criteria show that the GA-based method has smaller image error and great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n addition, the GA-based method converges quickly with a small number of iterations.
牟昌华彭黎辉姚丹亚萧德云
电容成像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05年
过程成像技术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过程检测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及冶金等行业中的两相流测量。本文结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过程成像小组研制的电容成像系统,介绍了电容成像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包括电容成像基本原理、微电容测量电路和图像重建算法等。论文给出了现有系统在小型流化床模拟装置上进行测量和连续图像重建的实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此外,论文对电容成像技术今后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彭黎辉陆耿张宝芬廖延彪
关键词:两相流电容成像图像重建
Characterization of Window Functions for Regularization of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Image Reconstruction
<正>This paper presents a regularization method by using different window functions as regularization for elect...
Peng Jiang Lihui Peng Deyun Xiao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