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XLX002)
- 作品数:3 被引量:78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陈陈萍燕婷林崇德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成就目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学习环境对大学生关联感、自主性以及能力感的支持在成就目标和主观幸福感关系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成就目标问卷、学习环境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6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自主性支持分别在掌握趋向目标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β=0.15,P<0.01)、表现趋向目标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β=0.14,P<0.01)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2关联感支持分别在掌握趋向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β=0.13,P<0.05)、表现趋向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β=0.12,P<0.05)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3自主性支持分别在掌握趋向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β=0.14,P<0.01)、表现趋向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β=0.10,P<0.05)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4关联感、自主性和能力感支持在表现回避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的调节作用显著(β=-0.11,-0.11,-0.10;P<0.05)。结论:在高水平的关联感、自主性支持条件下,采纳掌握趋向目标与表现趋向目标的大学生体验强烈的积极情感;低水平的基本心理需要支持有利于采纳表现回避目标的学生体验积极情感。
- 陈萍陈陈
- 关键词:基本心理需要主观幸福感大学生
- 多重目标对大学生动机、情感和学业成绩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根据多重目标理论,采用聚类分析法,以652名大学生掌握趋向目标和表现趋向目标的得分,将其划分为多重目标组、掌握目标组、表现目标组和低目标定向组,探讨多重目标理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及其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内在学习动机、对学校的积极情感、一般积极情感以及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1)多重目标组学生的上述变量的得分显著高于掌握目标组、表现目标组以及低目标定向组的学生;(2)掌握目标组和表现目标组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学习内在动机水平显著高于低目标定向组。
- 陈萍陈陈
- 关键词:内在动机学业自我效能积极情感学业成绩
- 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被引量:75
- 2013年
-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11名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完美主义和自尊的关系,特别考察了自尊在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拖延与消极完美主义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完美主义显著负相关,与自尊显著负相关;自尊与消极完美主义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完美主义显著正相关。(2)消极完美主义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积极完美主义和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拖延。(3)自尊在积极、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陈陈燕婷林崇德
- 关键词:学业拖延完美主义自尊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