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2007CG31)
- 作品数:2 被引量:33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小明刘晓庆马波王正寰刘群秀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馆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高原鼠兔洞穴数量与其栖息地植被分布格局的GIS分析被引量:23
- 2011年
-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其生境利用特征对高寒草甸植被保护的影响一直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我们于2008年9月在四川省石渠县云波沟面积为44km2的研究区域内进行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数量样线调查。该地区一直以来放牧压力较小,2006年起执行国家西部退牧还草政策后,放牧完全停止。调查期间共完成样线7条,总长度19km,获得取样单元2,423个。根据中巴资源2号卫星2008年9月18日拍摄的遥感图像计算并提取研究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利用石渠县地形数字地图建立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坡度。用Bonferroniz检验比较取样单元内鼠兔洞穴数量与NDVI以及洞穴数量与坡度间的相互关系发现:NDVI值较低区间(0.1-0.3)内鼠兔洞穴数量显著低于理论预期值,中等NDVI值区间(0.3-0.4)内鼠兔洞穴的数量与理论值没有显著差异,而NDVI值较高区间(0.4-0.6)内,鼠兔洞穴的数量显著高于理论预期。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DVI与洞穴数有显著正相关的线性回归关系y=16.50x+0.87(R2=0.78,P<0.001);鼠兔有效洞穴数量和坡度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04,P=0.441)。因此,我们认为在无家畜竞争的自然环境中,栖息地植被的质量是影响高原鼠兔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高原鼠兔有选择地利用植被较好的生境而避免使用植被过度退化的生境,这种利用方式在客观上防止了栖息地植被的过度破坏。
- 马波王小明刘晓庆王正寰
- 关键词:高原鼠兔洞穴栖息地高山草甸ND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