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10GGX10327)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唐建国王瑶刘继宪黄震黄林军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纳米
  • 4篇SIO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性
  • 2篇荧光性能
  • 2篇配合物
  • 2篇嵌段
  • 2篇稀土
  • 1篇单分散
  • 1篇电纺
  • 1篇电纺丝
  • 1篇端基
  • 1篇对苯二甲酸
  • 1篇对苯二甲酸乙...
  • 1篇叶酸
  • 1篇乙二醇酯
  • 1篇英文
  • 1篇荧光强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熔融

机构

  • 10篇青岛大学
  • 1篇科罗拉多州立...

作者

  • 10篇唐建国
  • 8篇王瑶
  • 7篇刘继宪
  • 6篇黄林军
  • 6篇黄震
  • 5篇焦吉庆
  • 3篇王彦欣
  • 2篇武鹏
  • 2篇沈文飞
  • 1篇李爱民
  • 1篇王蕊
  • 1篇许申鸿
  • 1篇王薇
  • 1篇黄震
  • 1篇孙文建
  • 1篇王新芝
  • 1篇王福玲
  • 1篇李爱民
  • 1篇宋燕
  • 1篇王蝶

传媒

  • 4篇材料导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塑料科技
  • 1篇广州化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科技信息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卟啉-苝酰亚胺分子阵列的聚集态结构和自组装性能
2015年
利用Sonogashira偶合反应合成制备了两种卟啉-苝酰亚胺分子阵列PDI-Zn POR2和PDI-Zn POR4。然后分别使上述产物形成聚集体。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结果表明:PDI-Zn POR2阵列中的卟啉基元和苝酰亚胺基元在基态下存在着较强的电子相互作用,而PDI-Zn POR4阵列中的卟啉基元和苝酰亚胺基元之间存在弱的电子相互作用。
刘晓玲王福玲唐建国
关键词:聚集态自组装
SiO_2/稀土Eu(Ⅲ)配合物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Stober法制备了粒径为40-60nm的单分散纳米SiO2微球,以氧化铕为原料、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和邻菲哆啉为配体制备了稀土铕的三元配合物,并将其成功包覆在SiO2微球表面,形成核-壳复合粒子。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配合物的结构。透射电镜照片表明,稀土有机配合物在SiO2微球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纳米级包覆层,包覆层厚度随配合物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复合粒子呈现出很强的Eu配合物发光,纳米SiO2核对配合物有荧光增强作用,但配合物浓度较高时荧光增强效应有所减弱。
黄震唐建国王蕊王瑶刘继宪
关键词:单分散核-壳结构表面包覆稀土稀土配合物
Eu^3+诱导嵌段聚合物的自组装及荧光性能
2016年
通过4-氰基-4-乙基三硫代戊酸卞基酯(RAFT)聚合的方法合成具有亲水段和疏水段的嵌段聚合物PS-bPAA。以该两嵌段聚合物、氧化铕、邻菲罗啉、盐酸为原料制备聚合物稀土络合物。由于嵌段聚合物具有亲水段和疏水段,所以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该络合物会形成分散性均一的核壳结构的球形纳米胶束。研究在稀土配合物中聚合物和小分子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对Eu^(3+)荧光性能的影响,当PS的聚合度为23,PAA的聚合度为17时,可成功制备出直径30~50nm的纳米胶束,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对稀土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王新芝唐建国王彦欣王瑶黄震刘继宪黄林军焦吉庆王蝶沈文飞宋燕Laurence A Belfiore
关键词:稀土络合物荧光强度
The electrospinning of nanofibers
2014年
Electrospinning is a straight forward method to produce polymer fibers from polymer solutions,with fiber diameters in the range of 500 nm.In this paper the polymer nanofiber was successful made by the electrospinning metho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M,we got the conclusions that the PMMA,PAN and PVP nanofiber were successfully got from the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辛志超唐建国
关键词:ELECTROSPINNINGNANOFIBER
嵌段齐聚物修饰纳米SiO_2对PET结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溶液聚合法在纳米 SiO2表面接枝两种不同性质的齐聚物聚乙二醇(PEG)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低聚物(LMPET),通过 FTIR、1 H-NMR、XPS 和 HR-TEM 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熔融共混制备 PET 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 DSC 和 XRD 对改性纳米 SiO2对 PET 结晶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MPET 通过 PEG 成功接枝到 SiO2表面,粒径尺寸为40~50 nm;纳米 SiO2可作为成核剂诱导 PET 的结晶提高结晶速率,当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时,结晶温度得到明显提高。
孙文建王瑶唐建国黄震刘继宪黄林军王彦欣焦吉庆王薇郑鹤蛟李爱民庄洪伟Laurence A Belfiore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纳米二氧化硅熔融共混
改性纳米SiO_2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对纳米SiO_2连续进行两步法改性,首先接枝PEG400,然后共聚自制低分子量PET,采用NMR、热失重仪、X射线光电子扫描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熔融混合法分别制备了未改性纳米SiO_2、两种改性纳米SiO_2、低分子量PET与PET树脂的复合材料,利用SEM、毛细管流变仪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G400成功接枝到纳米SiO_2粉体表面,且自制低分子量PET共聚到了一元接枝纳米SiO_2上;改性后的纳米SiO_2粉体在PET树脂中的分散性得到改善;纳米SiO_2粉体通过PEG400和低分子量PET改性后可提高PET树脂的表观黏度,改善PET树脂的脆性。
李爱民王瑶唐建国
关键词:纳米SIO2表面改性流变性
Ag@SiO_2/Eu(Ⅲ)配合物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荧光性能研究
2014年
通过三步反应成功将铕配合物(EuTP)包覆在纳米棱壳结构Ag@SiO2复合颗粒的表面.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粒径25~30 nm且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银溶胶;然后采用改进的St(o)ber法制备了壳层厚度在20nm左右的Ag@SiO2复合颗粒;以氧化铕、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邻菲罗啉为原料制备EuTP,并成功包覆在核壳结构的表面.分别采用TEM、FTIR、XRD等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比相同浓度的三价铕的配合物EuTP与复合粒子Ag@SiO2@EuTP的荧光发射光谱发现,SiO2壳层厚度在20 nm左右时Eu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而且随着棱壳结构表面配合物浓度的增大,包覆层的厚度增大,荧光强度也呈现增强趋势,对于稀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耿优辉许申鸿唐建国王瑶黄林军焦吉庆刘继宪黄震沈文飞武鹏辛志超Laurence A Belfiore
关键词:荧光性能
端基含SH的叶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三步反应制备出一种端基含SH的叶酸衍生物。首先采用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制备一种含羟基的二硫物;然后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使叶酸与二硫物发生酯化反应;最后以二硫苏糖醇作为还原剂断裂S-S键,即得到目标产物。对中间产物以及最终产物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核磁共振仪进行测试表征,验证了该制备过程得到了目标产物。该叶酸衍生物可以直接用于修饰纳米金属粒子,在药物输送以及靶向治疗肿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孙燕刘继宪唐建国王瑶黄震黄林军武鹏
关键词:叶酸双氧水酯化反应二硫苏糖醇
静电纺丝法制备高分子纳米纤维的成因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对静电纺丝法制备高分子纳米纤维的成因进行了探究,主要通过分析高分子的结构与纺丝条件,寻找到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一般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高分子结构、分子量、溶液浓度和溶剂对高分子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决定能否形成纤维的主要因素是高分子的结构和分子量,纤维的直径随着高分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溶剂的挥发速率对纤维的形貌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时应着重考虑以上四个因素的影响。
辛志超王彦欣黄林军焦吉庆王瑶刘继宪黄震唐建国Laurence A.Belfiroe
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影响因素
SiO_2携载银点复合结构的研究
2014年
我们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了SiO2携载银点的复合结构。在制备过程中,[Ag(NH3)2]+离子通过Si-OH基团和它们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被吸引在SiO2微球表面,然后加入还原剂和稳定剂,将SiO2表面的[Ag(NH3)2]+还原为银点。最后,通过TEM、XRD、UV-visible等测试手段对SiO2携载银点的复合结构进行了表征。TEM结果显示,SiO2表面的银点粒径是可控的;XRD和UV-visible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银点粒径的增大,银的结晶度越来越高,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发生红移。
梁勇唐建国黄震王瑶黄林军焦吉庆刘继宪王金萍Laurence A.Belfiore
关键词:SIO2微球复合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