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2059)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杜芳林谢广文王桂雪谢峰宋安康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气相沉积
  • 4篇化学气相
  • 4篇化学气相沉积
  • 3篇碳纤维
  • 3篇基板
  • 3篇
  • 2篇氧化亚铜
  • 2篇溶胶
  • 2篇纳米
  • 2篇催化
  • 1篇大直径
  • 1篇形貌
  • 1篇氧化铜
  • 1篇液相
  • 1篇液相合成
  • 1篇正八面体
  • 1篇铜粒子
  • 1篇葡萄糖
  • 1篇气相
  • 1篇气相沉积法

机构

  • 7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杜芳林
  • 4篇谢广文
  • 3篇王桂雪
  • 2篇卢小萍
  • 2篇谢峰
  • 2篇宋安康
  • 1篇陈观通
  • 1篇张乾
  • 1篇李宗臻
  • 1篇于立岩
  • 1篇张聪

传媒

  • 5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Journa...
  • 1篇材料导报(纳...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A Simple Method to Synthesize Multi-branched Carbon Fibers Using Cupric Chloride Aqueous Solution as Catalyst Precursor被引量:1
2014年
Carbon fibers with multi-branched structures were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using cupric chloride as catalyst precursor and acetylene as carbon source at different reaction temperatures. Effects of water vapor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growth mode of carbon fiber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itial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temperature are key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 carbon materials. Carbon fibers with typical multi-branched structures can be obtained at 450 ℃ when cupric chloride solution was used as catalyst precursor. X-ray diffraction,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re used to characterize carbon materials, and the growth mechanisms of multi-branched carbon fibers were discussed.
Qiuxiang WangQian ZhangLiping ChenLiyan YuLifeng Dong
关键词:MICROSTRUCTURE
液相合成不同形貌的Cu_2O微晶被引量:2
2009年
以乙酸铜为铜源,L-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简单的液相反应制备不同形貌的Cu2O微晶,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温度、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等条件对Cu2O微晶粒径及形貌的影响,初步探讨了Cu2O微晶的生长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可以选择性地制备出不同形貌的Cu2O微晶。以PVP为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是直径约为1μm的Cu2O微球,以PEG为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是边长约为700 nm的Cu2O立方体。
李宗臻杜芳林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液相合成
纳米碳纤维薄膜的制备及其疏水性能
2012年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以乙炔(C2H2)为碳源,直接于铜基板上生长碳纤维薄膜。铜基板只进行简单的打磨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接触角测量仪(CA)对制备的碳纤维薄膜进行疏水性测试。结果表明:在铜基板表面制备了一层直径为100~200nm,厚度为40~50μm的碳纤维薄膜。疏水测试结果显示,这种薄膜有较好的疏水性能,且随纳米碳纤维合成温度变化而变化。经多次试验表明,铜片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可多次用于制备碳纤维薄膜。
卢小萍吕少勇宋安康杜芳林王桂雪谢广文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纳米碳纤维
利用纳米催化剂前驱体制备大直径碳纤维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利用酒石酸铜催化剂前驱体成功制备得到了具有较大直径的碳纤维,提供了一种利用纳米催化剂直接制备大直径碳纤维的方法。另外,通过对碳纤维样品的大量电镜分析和观察,阐述了碳纤维的生长过程并解释了碳纤...
张乾杜芳林谢广文于立岩
关键词:碳纤维化学气相沉积法
文献传递
氧化铜对碳纤维生长的影响
2011年
氧化铜对乙炔的聚合生长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利用弱碱NH_3·H_2O沉淀Cu(Ac)_2,将所得的Cu-(OH)_2真空加热到350℃后通入乙炔气体进行碳纤维的催化生长。再把等量的Cu(OH)_2放入管式炉中,在氢气气氛中升温到350℃后通入乙炔气体催化生长碳纤维。对所得的样品进行SEM、XRD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铜粒子还是氧化铜都能够催化生长直线型碳纤维,氢气对催化剂的预还原处理能够提高纤维的纯度,纤维的产量受温度影响,并在350℃时达到最大值;温度过高,纤维的产量降低。
谢峰杜芳林
关键词:氧化铜碳纤维氢气
基板法催化生长纳米碳纤维薄膜
2012年
以乙炔(C2H2)为碳源,铜溶胶和硫化铜为催化剂前躯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玻璃基板上生长纳米碳纤维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产物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50℃时,制备出了纤维直径为100~200nm,厚度为3~20μm的均匀的纳米碳纤维薄膜;随着反应温度升高或者反应时间的延长,纳米碳纤维薄膜的膜厚增厚。
宋安康卢小萍杜芳林王桂雪谢广文
关键词:硫化铜化学气相沉积
基板法铜粒子催化定向生长纳米碳纤维阵列被引量:2
2010年
以乙炔(C2H2)为碳源,铜溶胶为催化剂前躯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黄铜基板上定向生长纳米碳纤维阵列。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光衍射(XRD)和红外光谱(IR)等手段对产物的形貌、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00~500℃时,制备出了纤维直径为150~200 nm,长度为几到几十个微米的纳米碳纤维阵列;随着反应温度升高或者反应时间的延长,纤维长度增加,负载时间的延长有利于阵列形貌的生成。
陈观通王桂雪杜芳林谢广文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
晶种法还原制备氧化亚铜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晶种法,以硫酸铜为铜源,氢氧化钠为沉淀剂,葡萄糖为还原剂制备氧化亚铜。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反应物浓度配比、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氧化亚铜制备的影响。通过对所制备的试样进行XRD、SEM测试,得到较理想的生长条件:葡萄糖在碱性环境下,以大分子量的PVP和PEG作为表面活性剂,45℃下反应30 min,能还原制备具有良好结晶性的正八面体氧化亚铜。
谢峰张聪杜芳林
关键词:葡萄糖晶种法氧化亚铜正八面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