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K04A11)

作品数:10 被引量:155H指数:5
相关作者:辛正刘起勇胡昌勤王东施大钊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病媒
  • 3篇病媒生物
  • 2篇近红外
  • 2篇近红外光
  • 2篇近红外光谱
  • 2篇光谱
  • 2篇红外
  • 2篇红外光
  • 2篇红外光谱
  • 1篇敌鼠钠盐
  • 1篇毒饵
  • 1篇队列
  • 1篇队列研究
  • 1篇应急
  • 1篇应急监测
  • 1篇致病力
  • 1篇致死
  • 1篇滞留喷洒
  • 1篇鼠害
  • 1篇鼠害防制

机构

  • 3篇济南市疾病预...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药品生物...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南京军区疾病...
  • 1篇吉林省疾病预...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十堰市东风职...

作者

  • 3篇辛正
  • 2篇胡昌勤
  • 2篇施大钊
  • 2篇王东
  • 2篇刘起勇
  • 1篇韩招久
  • 1篇吴新平
  • 1篇曾晓芃
  • 1篇付学锋
  • 1篇刘富英
  • 1篇卜小莉
  • 1篇嵇莉莉
  • 1篇陈卫红
  • 1篇王登
  • 1篇高志祥
  • 1篇彭渤
  • 1篇尼珍
  • 1篇冯芳
  • 1篇张学博
  • 1篇冯艳春

传媒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僵菌在蟑螂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蟑螂是重要的全球性卫生害虫,其对人工合成化学杀虫剂的高度抗性以及化学杀虫剂对人类和其他非靶标生物的毒性都强调了探索其他有效控制蟑螂种群可持续发展途径的重要性。白僵菌作为一种对昆虫致病性强,但对温血动物和植物安全的虫生真菌,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和应用最多的病原真菌之一,但其在卫生害虫上的应用却十分局限。本文主要在总结白僵菌侵染、传播、致病力影响因素及致死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白僵菌在蟑螂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蟑螂防治新方法的探索提供帮助。
辛正张晓刘慧媛王东王永明
关键词:蟑螂白僵菌侵染途径致病力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分析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的含量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建立测定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含量的近红外光谱(NIR)快速分析方法。方法收集到国内外不同企业生产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样品,为扩大浓度线性范围制备了加速试验样品,用光纤探头抵住包装瓶底直接采集光谱,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其近红外漫反射定量分析模型,考察了不同建模谱段及校正集样本的选择对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结果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验证集样品的NIR预测值与参考值间的相关性为97.2%,平均预测偏差为1.0%,预测均方差(RMSEP)为1.40%。结论该法快速、简便、无损伤,满足药品现场快速检查的需要。
尼珍胡昌勤冯芳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头孢呋辛钠光纤
滞留喷洒技术在病媒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病媒生物防治主要包括环境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随着杀虫剂和施药器械的发展,化学防治仍是病媒生物综合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滞留喷洒作为一种传统、常见的化学防治技术,因其持效期长,被广泛应用于住宅、车库、工厂、办公室、宾馆等场所,在蚊、蝇、蟑螂等卫生害虫的防治中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辛正王东韩招久曾晓芃姜志宽
关键词:滞留喷洒病媒生物
近红外多元校正模型传递的进展被引量:21
2009年
多元校正模型在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应用过程中仪器或环境条件的改变均可能造成样品光谱的变化,进而使得模型在新的系统条件下不适用。因此,多元校正模型需要进行维护或传递以保证其有效性。对光谱进行标准化处理及采用数据预处理方法可以校正或减少光谱信号的变化,使得模型能够有效地在不同系统间传递,以避免重新建模的繁琐。本文对近红外校正模型的各种传递方法及其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了综述。
张学博冯艳春胡昌勤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Cohort Mortality Study in Three Ceramic Factories in Jingdezhen in China被引量:1
2008年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impacts of crystalline silica mixed dust and other potential occupational hazards on workers in ceramic factories, a cohort study of 4851 workers registered in the employment records in 3 ceramic factories in Jingdezhen city of China between 1972 and 1974 was identified. The cohort mortality was traced throughout 2003 with an accumulation of 128970.2 person-years, revealed 1542 deaths.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 (SMR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by using Chinese national mortality rates as reference. The mortality from all causes in three ceramic factories was 12.0‰ and the cumulative mortality was 31.8%. Malignant neoplas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the first four illnesses that threaten workers’ life, and they accounted for 73.2% of all death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for all subjects was 1.02, which is very close to that exp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hina national mortality rat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ortality excesses for respiratory disease (SMR=1.36), pneumoconiosis (SMR=37.34), infectious disease (SMR=5.70) and pul- monary tuberculosis (SMR=3.88) were observed. The mortality of 2938 dust-exposed worker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1913 non dust-exposed workers. Except for pneumoconiosis, the mortality from lung cancer, non-malignant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dust-exposed worke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non-exposed workers, and the relative risks (RRs) were 1.86 (1.16–2.99), 2.50 (1.84–3.40), 1.81 (1.34–2.45). The exposure-respon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mulative dust exposure level and mortality from all causes, colorectal cancer, lung cancer,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also identified.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silica mixed dust in ceramic factories has harmful impact on the workers’ health and life span in ceramic factory.
张小康王海椒祝笑敏刘跃伟汪利民戴启瓷蔡年娥邬堂春陈卫红
关键词:MORTALITYPNEUMOCONIOSIS
中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被引量:55
2011年
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暴发、自然灾害发生和病媒生物泛滥时,开展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是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措施。该文主要从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目前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开展应急监测与控制工作的基础和要点、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对我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刘起勇孟凤霞樊景春
关键词:病媒生物应急监测
媒介生物控制面临的挑战与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被引量:49
2012年
病媒生物控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世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对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特别是对尚无有效疫苗控制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一个非常重要的防控手段,也是预防绝大多数媒介生物性疾病如疟疾等病原体传播的主要措施。尽管目前许多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在一些地区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人类与病媒生物及其相关传染病之间的斗争却无丝毫减弱之势。
刘起勇
关键词:病媒生物
汽车铸造作业工人队列死因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危害汽车铸造作业工人健康的主要疾病,探讨铸造作业有害因素对工人寿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方法,以某汽车铸造厂1980年在册的3529名职工为研究对象,从1980年随访至2005年底,以全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均值为参照,用标化死亡比(SMR)作为统计指标,并计算95%可信区间。结果随访至2005年底,共计84999人年,共死亡265人,死亡率3.12%,累积死亡率为7.51%。铸工队列全死因SMR为0.96(95%CI:0.85~1.08)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随着年龄增长,全死因SMR呈现升高趋势,50岁以上组工人的SMR均大于1。影响铸造工人寿命的主要疾病按累积死亡率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恶性肿瘤(3.43%)、意外伤害(1.16%)、脑血管疾病(1.08%)、心血管疾病(0.79%)。恶性肿瘤占总死亡原因的45.7%。铸造工人中死亡率明显升高的疾病有恶性肿瘤(SMR=7.87)、意外伤害(SMR=2.70)、心血管疾病(SMR=2.68)、消化系统疾病(SMR=2.79)。一线作业工人恶性肿瘤死亡是辅助工人的1.95倍(RR=1.95,P〈0.05)。结论铸造作业中粉尘等职业危害因素明显影响工人的健康,恶性肿瘤死亡明显增加,应加强防护。
曾玉宇刘富英张敏卢锐姚惠琳杨秋玲陈卫红
关键词:汽车队列研究肿瘤
长爪沙鼠对0.0025%氯敌鼠钠盐毒饵的致死食毒期检测
2010年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对0.0025%氯敌鼠钠盐毒饵的致死食毒期(LFP)。方法采用EPPO(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制定的基于LFP抗性检测方法。结果长爪沙鼠最低致死摄药量为6.3510mg/kg,最高存活摄药量为13.0230mg/kg。食毒期与其对应死亡率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其食毒期-死亡率Probit模型分别为Probit(p)=-2.65195+0.79817x(P=0.901)和Probi(tp)=-5.62058+2.16045x(P=0.999)。对于LFP50、LFP98和LFP99及其95%置信限(CI),雌性长爪沙鼠分别为3.32253d(2.74004~3.95239)、5.89558d(4.93949~8.32331)和6.23711d(5.18450~8.95040),雄性长爪沙鼠分别为2.60159d(2.21062~2.98934)、3.55220d(3.11584~5.02447)和3.67838d(3.20401~5.32658)。结论用0.0025%氯敌鼠钠盐毒饵对长爪沙鼠进行LFP抗性检测时,LFP98的95%CI上限取整数天数作为抗药性检测标准,摄食期存活雌鼠为8d,雄鼠为5d;若用LFP99的95%CI上限取整数天数作为抗药性检测标准,摄食期存活雌鼠为9d,雄鼠为5d。
卜小莉高志祥郭永旺吴新平嵇莉莉陶岭梅施大钊
关键词:氯敌鼠钠盐长爪沙鼠
关于《鼠害防制操作规程·农村》的编写被引量:1
2009年
《鼠害防制操作规程·农村》(《规程》)是"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卫生安全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的部分内容。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确定编写的基本内容,并强调适用于农村控制鼠类的技术,如布放毒饵盒、建立防鼠设施、清除鼠类滋生环境等措施。现就《规程》的编写意义、编写原则、工作过程以及编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施大钊王登付学锋彭渤辛正
关键词:鼠害规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