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AMZ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AMZ003)
- 作品数:43 被引量:485H指数:15
- 相关作者:石培基潘竟虎杨银峰居玲华吴燕芳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 张掖绿洲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基于张掖绿洲1998-2007年土地利用和自然、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定量综合探讨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子对耕地、建设用地变化驱动方向和大小表现出差异性;其次,主分量驱动因素的影响作用方向和大小也不同,即对于耕地面积的变动来说,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都是负向驱动,而对于建设用地面积变动都是正向驱动;相同驱动因素的影响敏感性也表现出差异性。
- 居玲华石培基邴广路周生超
- 关键词:耕地建设用地驱动力
- 甘肃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以甘肃省87个区县2006年土地利用状况为依据,建立了包括17个评价因子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甘肃省各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其空间分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县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空间差异明显,集约利用、生态和粮食安全因子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土地集约利用分异程度最大。研究结果对制定差异化土地利用战略从而实现甘肃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调控,促进区域之间以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 潘竟虎石培基
- 关键词: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空间分异空间自相关
- 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的甘肃省适度人口及人口再分布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主体功能区划促进了人口迁移和人口再分布。文章在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分析了甘肃省人口数量变化和空间布局特征,并利用P-E-R模型计算了重点开发区适度人口容量,进一步提出了人口再分布模式。结果表明:金川区、嘉峪关市、兰州市的人口承载能力强,适度人口容量大,而永登、榆中等9个县(区)的人口容量偏小,最后得出发展绿洲城镇、兰州都市圈、天水—陇南和陇东四大人口密集区的人口再分布格局。
- 居玲华石培基
- 关键词:适度人口人口再分布主体功能区
- 基于熵值法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甘肃省为例被引量:30
- 2009年
- 从建设用地结构、开发强度、投入产出等方面构建集约利用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甘肃省87个县(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甘肃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但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②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甘肃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因素;③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地域布局不均衡,不仅区域之间差异显著,而且区域内部有较大差异;④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显著的交通和资源指向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甘肃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几点建议。
- 石培基邴广路
- 关键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熵值法指标体系
- 陇南山地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信息熵原理分析了陇南市1996-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演变规律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缓慢增长期、显著下降期和快速回升期,熵值在波动中趋于降低,土地利用系统向低水平的有序状态发展。信息熵的区域差异显著,且变化趋势各异,除武都区与两当县的土地利用系统趋于稳定外,其余各县尚处于显著变化中。
- 吴燕芳石培基刘宁宁
-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
- 50多年来甘肃省产业结构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文中以甘肃省为例,在国内外区域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以1993、2000、2004和2007年各县区产业结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近20年来甘肃省各县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同时选取1952-2007年产业结构数据,利用三角形图表法进行研究,从时空两个角度分析了50多年来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各县区产业结构经历了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的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的发展演变趋势;2)1952-2007年,甘肃省产业结构的演变经历了明显的五个阶段:1952-1956年建国初期产业结构初步优化阶段,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较快上升;1957-1960年产业结构畸形变化阶段,第二产业急速上升;1961-1978年,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和工农业产品匮乏阶段;1978-1995年改革开放以后产业结构快速优化阶段;1996-2007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阶段,各产业内部结构也逐渐趋于合理。3)曲线的路径沿着三角形的右下角→顶端→左下角逐步位移,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逐步走向优化;4)三角形内部若干的点位集中在三角形的顶端位置,突出了这些区域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比重,这正反映了这些县区(如玉门、白银、嘉峪关、金川等)资源开发型城市的显著特点。
- 武江民党国锋石培基
- 关键词:产业结构
- 基于GIS陇南市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被引量:11
- 2011年
- 针对陇南市的自然、经济和生态条件,运用现代生态学理论,采用叠置法,以主导因素的区划界线为模板,综合分析其它非主导因素的区划界线,以相重合的界限或平均位置作为新区划的界限,最终确定生态功能的区划界线,对其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陇南市辖区划分为2个一级生态区、2个二级生态亚区和11个三级生态功能区,包括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农业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滑坡及泥石流重点控制区,并针对不同功能区土地资源的特点,探讨了各区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了土地资源区域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的方向。
- 刘英英石培基刘春雨魏伟魏晓萍李斌
-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友好型GIS土地利用模式
- 陇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评价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结合陇南市城市空间拓展难的现实,从建设用地投入产出、用地结构、强度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以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陇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的原因,为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及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陇南市2000-2007年建设用地集约度稳步上升,土地利用方式逐步走向集约;2)各县区建设用地集约水平较低且差异显著,影响集约度差异的因素各异;3)集约利用水平等级划分表明:集约度与区域所处经济阶段高度相关。
- 石培基吴燕芳
- 关键词:建设用地
- 基于Gray-Markov模型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以张掖市为例被引量:3
- 2010年
- 科学合理的用地需求预测方法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否制定科学合理目标的关键。选取在形态上呈相对聚集、面状分布的城乡建设用地为预测对象,将Gray-Markov模型引入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中来,并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预测模型对比,Gray-Markov模型模拟和预测精度更高,能够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可靠保证。
- 邴广路石培基
-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
- 基于LP-MCDM-CA模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天水市为例被引量:15
- 2010年
- 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在地域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聚集效应和保持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存在的不足,构建了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与元胞自动机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MCDM-CA),在定义邻域规则、转换规则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实现了土地资源数量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优化的统一;并运用该模型对天水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该模型兼顾到区域宏观水平上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局部尺度上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能够较好地同时模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不同人类决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效果。本研究可为解决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关键问题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 潘竟虎石培基赵锐锋
-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多目标决策线性规划元胞自动机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