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909)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6
相关作者:王美青于世宾李晓峰储岚岚孙磊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软骨
  • 8篇髁突
  • 7篇咬合
  • 7篇咬合紊乱
  • 6篇髁突软骨
  • 6篇下颌
  • 5篇渐进性
  • 5篇渐进性咬合紊...
  • 4篇颌关节
  • 4篇颞下
  • 4篇颞下颌
  • 4篇颞下颌关节
  • 4篇下颌关节
  • 3篇激素
  • 3篇雌激素
  • 2篇蛋白
  • 2篇受体
  • 2篇颌骨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生长

机构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7篇王美青
  • 5篇于世宾
  • 3篇储岚岚
  • 3篇李晓峰
  • 2篇孙磊
  • 1篇刘晓东
  • 1篇刘蕾
  • 1篇赵伟
  • 1篇傅开元
  • 1篇陈霜
  • 1篇文军

传媒

  • 4篇华西口腔医学...
  • 3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Rα在大鼠颞下颌关节中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ERα在大鼠TM J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TM J中的ERα的分布情况,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密度来探讨ERα在不同年龄、性别大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TM J中ERα主要在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和过渡层表达,下颌骨和颞骨的骨细胞也有少量表达,而关节盘、滑膜中几乎无表达;2)雄性SD大鼠髁突软骨中ERα的表达明显强于同龄的雌性大鼠;3)在雄性大鼠TM J髁突软骨中阳性细胞密度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6周以后逐渐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4)雌性大鼠从出生后到8周龄阳性细胞密度基本稳定,在16周龄至12月龄年龄组阳性细胞密度显著降低,而在18月龄后又恢复到8周龄以前的水平。结论:TM J是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ERα参与了雌激素对TM J的作用;雌性大鼠中老年阶段ERα表达降低可能与女性患者TM J紊乱病的第二个发病高峰有关。
于世宾王美青赵伟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软骨雌激素受体髁突
实验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局部雌激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实验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过程中的雌激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正畸方法前移幼年及青春期雌性大鼠右侧上颌及左侧下颌第一磨牙,造成大鼠的实验性咬合紊乱模型,咬合紊乱组分别于2、4、6、8周后取材,去除咬合紊乱组则在实验6周时拔除第一磨牙,2周后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个数来探讨雌激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1)雌激素主要表达于大鼠髁突软骨的成熟层和肥大层;2)正常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中的雌激素表达水平自6周龄到16周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3)无论幼年组还是青春期组,咬合紊乱2周时雌激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4、6、8周时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咬合紊乱组雌激素表达高于正常对照及咬合紊乱8周组(P<0.01)。结论大鼠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实验性咬合紊乱可以一过性升高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水平。
李蓓于世宾李齐宏文军董智伟王美青
关键词:咬合紊乱髁突软骨雌激素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8周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个时间点,雌雄各半,每组3只。以皮筋弹性力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4周后同样方式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移动,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实验2、4、6、8周后处死动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学变化及软骨厚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法分析髁突软骨中TNF-α的表达特点。结果实验4、6、8周组髁突软骨均较对照组增厚(P<0.05),实验组出现以无菌坏死为主的软骨退行性变。TNF-α主要集中表达于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实验2、6、8周组表达高于同龄对照组(P<0.05),实验4周组与同龄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雌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结论TNF-α参与了异常咬合所导致的髁突软骨病理性改建活动,随时间延长,咬合紊乱较重者,髁突软骨的分解代谢活动更加明显。
刘蕾王美青孙磊陈霜
关键词:髁突软骨咬合紊乱肿瘤坏死因子-Α颞下颌关节
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内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方法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各9只,等分为咬合紊乱组、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8周后处死,去除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6周时拔除造成紊乱的双侧第一磨牙,2周后处死。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同环境饲养、同期处死。测量各组髁突组织切片上软骨前、中、后部的厚度,SABC法检测软骨前、中、后部BMP-2的表达。结果成年咬合紊乱组髁突软骨中部变薄,后部增厚;去除咬合紊乱后后部恢复正常,中部仍薄于对照组(P<0.05)。幼年髁突软骨的前、中、后部厚度三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幼年髁突软骨前、中、后部咬合紊乱组BMP-2表达高于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P<0.05),成年髁突软骨中部咬合紊乱组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后部咬合紊乱组高于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后者高于对照组(P<0.05),前部无差异。结论咬合紊乱可导致幼年和成年大鼠髁突软骨BMP-2高表达,成年大鼠髁突软骨对咬合紊乱的适应能力较幼年大鼠差,中部尤为明显。
李晓峰王美青储岚岚于世宾
关键词:下颌骨髁突关节软骨骨形成蛋白-2咬合
个别后牙移动导致大鼠咀嚼肌痛觉敏感模型的建立
2005年
目的:用正畸学方法建立个别后牙移动的动物模型,观察其对大鼠咀嚼肌机械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①个别后牙移动:采用Waldo方法--将一正畸皮圈(3M Unitek,1/8#)插入26、27之间,以27、28为支抗向近中推26.②痛觉测量:参照Ren所报道方法,据von Frey尼龙毛粗细和动物痛觉反应次数,确定咬肌疼痛分值.③用游标卡尺测量鼠26移动距离.结果:①26在1周内移动到最大距离0.8 mm.②在3~9 d双侧颞肌表现出痛觉敏感,疼痛高峰出现在第5~7天,双侧之间没有明显区别(P>0.05),右侧(对照侧)略高于左侧(实验侧).③咬肌与颞肌的变化类似,疼痛峰值也出现在第7天,持续约12 d左右,左侧比右侧稍高,并在第7天左侧(实验侧)明显高于右侧(对照侧)(P<0.05).结论:个别后牙移动可以导致咬肌和颞肌痛觉敏感.
刘晓东王美青孙磊张旻傅开元
关键词:牙齿移动咀嚼肌痛觉敏感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FGFR1的表达,并通过比较阳性细胞密度,分析FGFR1的表达变化规律。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GFR1主要表达在大鼠髁突软骨过渡层和肥大层,增殖层很少;正常组大鼠髁突软骨从6周龄到10周龄FGFR1表达逐渐增强,10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成年组和幼年组实验4、6周时FGFR1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8周时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幼年组尤为明显,实验2周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FGFR1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储岚岚王美青李晓峰于世宾
关键词:咬合髁突软骨
雌激素受体α、β在大鼠颞下颌关节中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β在大鼠颞下颌关节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8周龄雄性SD大鼠颞下颌关节中的雌激素受体α、β的分布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双标法进一步观察雌激素受体2种亚型在软骨细胞中的共分布情况。结果①颞下颌关节中雌激素受体α、β均主要在髁突软骨的肥大层表达,下颌骨和颞骨的骨细胞也有少量表达;②雌激素受体α、β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后者侧重于胞核表达,而前者核和胞质分布更为均匀;③雌激素受体α的分布范围较β广泛。结论颞下颌关节是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雌激素受体α、β介导了雌激素对颞下颌关节的作用;雌激素受体α、β在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介导不同的作用机制。
于世宾王美青赵伟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软骨雌激素受体髁突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bFGF的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密度来探讨bFGF在不同实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bFGF主要表达在大鼠髁突软骨的增殖层、过渡层和肥大层。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中从6周龄到10周龄bFGF的表达逐渐增强,10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成年实验组和幼年实验组在实验2、6、8周时,bFGF的表达均高于各自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4周时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FGF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储岚岚王美青李晓峰于世宾
关键词:咬合髁突软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9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只),操作对照组(3只)和空白对照组(3只)。实验组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及右侧下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分别嵌入正畸用皮圈推第一磨牙向近中,造成磨牙尖窝接触不吻合的渐进性咬合紊乱。术后6周取双侧颞下颌关节作HE染色观察。结果:操作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未见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髁突软骨中部增厚,后部变薄(P<0.05);关节盘中带和后带均明显变薄(P<0.05);实验组中部和后部软骨下骨小梁变得明显垂直于髁突表面排列。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以引起大鼠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小梁适应性改建。
孙磊王美青刘晓东于世宾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咬合紊乱咬合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中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幼年和成年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髁突软骨中BMP-2的表达变化,并作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幼年和成年实验组大鼠左右侧髁突软骨中BMP-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幼年和成年实验组中BMP-2的表达于实验4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1),之后出现回升,8周时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幼年与成年实验组中BMP-2的表达在2~8周的时间内均出现先降低再增高的趋势。结论:BMP-2参与了髁突软骨随咬合变化而发生的改建活动。
李晓峰王美青储岚岚于世宾
关键词:下颌骨髁状突咬合动物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