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6047)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詹怀宇付时雨俞霁川曾细玲李兵云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脱墨
  • 3篇胶黏物
  • 2篇色谱
  • 2篇生物酶
  • 2篇漂白
  • 2篇脱墨浆
  • 1篇新闻纸
  • 1篇循环回用
  • 1篇阳离子需求量
  • 1篇阴离子杂质
  • 1篇蔗渣
  • 1篇蔗渣浆
  • 1篇蒸发光散射
  • 1篇蒸发光散射检...
  • 1篇溶解与胶体物...
  • 1篇碎浆
  • 1篇碎浆过程
  • 1篇凝胶渗透
  • 1篇凝胶渗透色谱
  • 1篇配浆

机构

  • 7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山东轻工业学...

作者

  • 7篇詹怀宇
  • 6篇付时雨
  • 3篇李兵云
  • 3篇曾细玲
  • 3篇俞霁川
  • 2篇伍红
  • 2篇张春辉
  • 1篇卓宇
  • 1篇牟洪燕
  • 1篇李坤
  • 1篇秦梦华

传媒

  • 2篇中国造纸
  • 2篇造纸科学与技...
  • 2篇中国造纸学报
  • 1篇中华纸业

年份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生物酶对三种循环回用漂白蔗渣浆品质改善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在研究了CEH,DQP和D(EOP)D三种漂白蔗渣浆循环回用过程中纸浆性质变化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生物酶对其进行改性,实验表明,在第一次循环时进行酶处理,纸浆的滤水能力有很大改善,纸浆的抗张和耐破强度也明显提高。
卓宇詹怀宇李兵云
关键词:CEH漂白浆循环回用生物酶
ONP碎浆过程中阴离子杂质的溶出机理被引量:1
2009年
ONP碎浆过程中,NaOH用量与碎浆时间都对溶解性物质(DS)中阴离子杂质的溶出有影响。随着NaOH用量和碎浆时间的增加,DS中阴离子杂质也随之增加,主要表现为DS的阳离子需求量(CD)、电导率、吸光度的增加。通过气相色谱(GC)定性定量分析了DS中的阴离子杂质。
牟洪燕秦梦华詹怀宇付时雨
关键词:ONP阴离子杂质阳离子需求量气相色谱
生物酶降解纸浆中胶黏物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比较了几种生物酶对脱墨浆和CTMP浆中胶黏物的降解效果,胶黏物含量以四氢呋喃(THF)抽出物含量计。实验结果表明,以脂肪酶为主和以酯酶为主的复合酶对脱墨浆中胶黏物的降解效果较优,胶黏物减少率大于30%;而以脂肪酶和纤维素酶为主和以酯酶为主的复合酶对CTMP浆中胶黏物的降解效果较优,胶黏物减少率大于75%。胶黏物的GPC分析表明,经酶处理后,胶黏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下降,而CTMP浆的胶黏物更明显。此外,生物酶处理纸浆不会对浆料的物理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曾细玲付时雨俞霁川李坤詹怀宇李小红
关键词:胶黏物生物酶脱墨浆CTMP浆
聚糖对胶态易沉积物质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以胶态树脂酸R、脂肪酸O和甘油三酯TG为模型,研究了在钙离子存在条件下,中性聚糖和酸性聚糖对胶态易沉积物质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纯的胶态模型物可以依靠静电作用而稳定存在,但加入钙离子后迅速失去稳定性,树脂酸R、脂肪酸O、甘油酯TG分别在[Ca^(2+)]/[X](X分别指R、O、TG)为0.6、1.6、0.3左右时几乎完全失稳而聚集。中性聚糖与树脂酸R和脂肪酸O二者的浓度比分别超过0.2和1.0时,钙离子的加入不会影响模型物的稳定性,但对甘油三酯TG稳定作用限制在30%左右。酸性聚糖的加入会降低模型物的稳定性。两种聚糖共存时,对树脂酸和脂肪酸而言,酸性聚糖的负面作用是有限的,体系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胶态甘油三酯体系会完全失去稳定性。
张春辉詹怀宇姜伟付时雨伍红李兵云
关键词:聚糖稳定性钙离子沉积物
新闻纸配浆中DCS的表征及其稳定性被引量:2
2008年
对马尾松化机浆和#8美国废纸脱墨浆中的溶胶物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马尾松DCS中的脂肪酸和树脂酸(RFAs)主要为脱氢纵酸(DHA)、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等;脱墨浆DCS中主要是亚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棕榈酸、脱氢纵酸等。过氧化氢漂后,树脂酸所占比例大幅上升。DCS中的糖单元主要是半乳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等糖单元。漂白后糖单元的浓度提高,酸性组分的比例升高。DCS稳定性研究发现,H2O2漂白过程中释放出更多的能与Ca2+反应生成絮聚物的酸性物质,稳定性降低;而钠离子对其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
张春辉詹怀宇付时雨伍红李兵云
关键词:化学机械浆脱墨浆溶解与胶体物质H2O2漂白
近红外光谱法预测浆料中胶黏物含量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探讨了近红外光谱法快速预测浆料中胶黏物含量的可行性。基于实验室自制的75个胶黏物含量不同的浆料样品,用近红外光谱仪漫反射方式在12500~4000cm-1波数范围内采集相应样品的光谱,利用化学计量学软件建立样品胶黏物含量和光谱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模型。结果表明,对原始光谱进行最大-最小归一法预处理后,选择12493.4~7498.4cm-1和6102.1~5349.9cm-1波数区间,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完全交互验证方式建立的校正模型和外部验证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18和0.935,校正标准差SEC值为0.211,预测标准差SEP为0.211。该模型预测浆料胶黏物含量的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和准确性相对平均偏差分别小于15%和10%,可以达到工业分析的要求。
曾细玲付时雨俞霁川詹怀宇邹哲明
关键词:近红外胶黏物偏最小二乘法
GPC-ELSD法评价脱墨生产过程胶黏物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胶黏物含量测定方法——凝胶渗透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GPC-ELSD),并采用该方法考察脱墨浆生产过程中主要工段的浆料、纤维组分和细小纤维组分中的胶黏物的含量变化,评价胶黏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脱墨浆生产线中主要工段的浆料、纤维组分和细小纤维组分的THF抽出物组成中胶黏物相对含量最小,木材抽出物次之,其他未知组分相对含量最大;细小纤维组分比纤维组分上含有更多的胶黏物;浮选工序有利于去除细小纤维组分上的胶黏物,但是其他后续工段对细小纤维组分上的胶黏物的除去较难;微细胶黏物的去除、细小纤维组分上胶黏物的去除以及减少白水循环过程中胶黏物的积累可能是解决胶黏物障碍问题的关键。
付时雨曾细玲俞霁川Donald Macneil詹怀宇
关键词:凝胶渗透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胶黏物细小纤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