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1096)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龙兴贵梁建华刘贵立姜艳谢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沈阳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核科学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
  • 3篇碳纳米管
  • 3篇纳米
  • 3篇纳米管
  • 2篇电子结构
  • 2篇动力学
  • 2篇同位素效应
  • 2篇子结构
  • 2篇金属
  • 1篇第一性原理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动力学同位素...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分布
  • 1篇应力集中
  • 1篇载荷
  • 1篇三维模型
  • 1篇碳纳米管增强
  • 1篇团簇
  • 1篇热解吸

机构

  • 6篇中国工程物理...
  • 3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篇龙兴贵
  • 5篇梁建华
  • 3篇刘贵立
  • 3篇丁伟
  • 2篇杨本福
  • 2篇黄刚
  • 2篇谢萌
  • 2篇姜艳
  • 1篇孙铁英
  • 1篇谢朝
  • 1篇罗顺忠
  • 1篇汪俊
  • 1篇侯氢
  • 1篇彭述明
  • 1篇宋媛媛
  • 1篇周爽

传媒

  • 2篇沈阳工业大学...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核化学与放射...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金属纳米线填充氮硼碳纳米管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通过CASTEP模块对填充金,银,铜纳米线的氮硼碳纳米管进行计算,研究其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发现填充不同金属,稳定性由高到低分别为铜填充氮硼纳米管,银填充氮硼纳米管,金填充氮硼纳米管;体系能带图中带隙为零,即金属填充的氮硼纳米管使得本征(8,0)碳纳米管由半导体性转变为金属性;态密度分布中,价带处态密度主要由金属元素的d轨道和氮硼纳米管的s,p轨道贡献,导带处的态密度主要为氮硼纳米管的p轨道贡献;通过差分电荷密度图得知,填充金属的氮硼纳米管中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共存,光学性能中吸收系数峰值均增大,反射系数均出现红移。
姜艳刘贵立宋媛媛周爽王天爽
关键词:金属纳米线电子结构
锆吸氘和氚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被引量:3
2009年
应用反应速率分析方法,在高真空金属系统上测定了锆在恒容体系和450~630℃范围内吸收氘和氚的p-t曲线。由p-t曲线可知,在同一温度下,锆吸氚的速率低于锆吸氘的速率;而随着温度的升高,由于解吸逆反应的影响,锆吸氚(氘)的反应速率降低。根据p-t曲线计算了吸气反应在不同温度的速率常数,得到锆吸氘和氚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5.9±0.7)和(-16.8±0.8)kJ.mol-1。从活化能数据可以看出,锆吸氘和氚的反应表现出显著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黄刚龙兴贵梁建华杨本福
关键词:表观活化能同位素效应
氘/氚化锆热解吸动力学同位素效应被引量:1
2010年
在高真空金属系统上测定了氘化锆和氚化锆在恒容体系和775~875℃范围内热解吸的压力-时间等温线(p-t曲线),应用反应速率分析方法计算了各自在不同温度的速率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吸反应的速率增大,反应的平衡压随之增高。由速率常数计算得到氘化锆和氚化锆热解吸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0.1±0.8)kJ/mol和(57.7±1.6)kJ/mol。氚化锆热解吸的表观活化能高于氘化锆热解吸的表观活化能,表现出显著的热解吸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黄刚龙兴贵梁建华彭述明杨本福
关键词:热解吸同位素效应
碳纳米管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应力分布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了解工业领域中综合性能优异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采用结构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复合材料界面应力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受压载荷作用下,钛基复合材料发生屈服现象的可能性较小,但碳纳米管的顶部界面边缘处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导致此处发生断裂破坏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在拉伸载荷作用下,钛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比较均匀,且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因而复合材料发生屈服、断裂破坏的可能性较小.当碳纳米管的相位角为15°时,复合材料发生界面脱离和基体开裂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刘贵立谢萌
关键词:碳纳米管钛基复合材料应力分布三维模型载荷应力集中
氚化锆的^3He释放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对两块ZrTx样品的3He释放进行了6 a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样品早期的3He释放系数(RF)为10^-6-10^-5,随着3He浓度增加到0.31时,其RF值缓慢增长至10^-4量级,然后,样品3He释放的增速加快,当3He浓度达到0.38时,样品3He释放出现暴涨,RF值迅速增长至10^-1量级,这一时期定义为样品的3He加速释放阶段。当ZrTx样品达到3He加速释放阶段后,对样品5.6 s的3He释放扫描谱表明,此时样品以两种方式向外释放3He,一种是以均匀的速率(约为生成速率的50%)向外扩散,一种以瞬时爆发的方式向外逃逸,每次爆发约释放出10^12-10^14个原子。
丁伟龙兴贵梁建华
氚化锆的~3He释放特性研究
对两块ZrTx样品的3He释放进行了6 a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样品早期的3He释放系数(RF)为10-6~10-5,随着3He浓度增加到0.31时,其RF值缓慢增长至10-4量级,然后,样品3He释放的增速加快,当3He...
丁伟龙兴贵梁建华
文献传递
金属钛中氦团簇融合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1
2008年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金属钛中氦的扩散聚集行为.在300—800K的温度范围内,模拟了钛基底中氦团簇之间的融合过程.研究发现,温度的升高会加快氦团簇的融合.在300—800K,融合后的氦团簇在所模拟的时间尺度内三维结构保持不变.模拟结果还表明,常温下氦团簇之间的吸引力是导致氦团簇融合的重要因素.
谢朝侯氢汪俊孙铁英龙兴贵罗顺忠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
碳纳米管超晶格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掺杂N、B、Si的碳纳米管超晶格的电子结构及拉伸性能,运用第一性原理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超晶格会形成类似管状结构.不同掺杂元素导致碳纳米管超晶格的结构稳定性有所不同.碳纳米管经掺杂后,能带中的能隙由半导体性转变为金属性,且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值增大,表明碳纳米管超晶格的物理化学活性增强,而结构稳定性降低.对于碳纳米管超晶格而言,结构稳定性从高至低依次为3×1碳氮、1×1碳硼和3×1碳硼纳米管超晶格.
刘贵立姜艳谢萌
关键词:碳纳米管超晶格掺杂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
Ti、Zr、Er及Nd等金属氚化物的~3He释放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四极质谱计(QMS)法测量了Ti、zr、Er及Nd等4种单质金属的氚化物~3He释放,通过数年监测与数据积累。对这4种金属氚化物的~3He释放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它们贮存早期的~3He释放速率极低,其释放速率均不及生成速率的1%,其中,Ti、Zr氚化物~3He释放系数(RF)为10^(-6)~10^(-5)量级,Er、Nd氚化物的~3He RF为10^(-3)量级,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当金属氚化物内积累较多的~3He时,其RF会迅速增长至10^(-1)量级,释放速率接近生成速率。
丁伟龙兴贵梁建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