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4b019)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杜红艳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悉尼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主题

  • 5篇后现代
  • 5篇布达佩斯学派
  • 3篇道德
  • 3篇文化
  • 3篇文化批判
  • 3篇文化批判理论
  • 3篇脉络
  • 3篇发展脉络
  • 2篇主义
  • 1篇新马克思主义
  • 1篇叙事
  • 1篇艺术
  • 1篇语用学
  • 1篇正义
  • 1篇社会主义
  • 1篇诉求
  • 1篇欧洲中心主义
  • 1篇偶然
  • 1篇偶然性
  • 1篇人道主义

机构

  • 9篇黑龙江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作者

  • 8篇杜红艳

传媒

  • 2篇学术交流
  • 2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外文论

年份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布达佩斯学派复兴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诉求被引量:1
2015年
作为2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一支,布达佩斯学派试图从马克思的思想中,寻找理论资源对现存社会展开批判,确立了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借助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他们从文化出发,在共时态上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展开了批判;在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反思中,又进一步深入到了历时态的维度,展开了现代性的研究;在后现代视域中,展开了对人类文化出路的探寻。可以说,复兴马克思主义既是布达佩斯学派理论的理论主题,也是其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在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始终蕴含着一种文化的理论诉求。
杜红艳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文化
《资本论》逻辑的解析与社会主义现实的反思——一种新马克思主义角度的社会主义解读
2015年
瓦伊达在《国家与社会主义》中,通过对《资本论》的逻辑与马克思思想的逻辑之间的张力的分析,批判了马克思主义演进中的经济决定论倾向,并提出应该回归到马克思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以人道主义的视野来看,瓦伊达认为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现存的国家社会主义并非真正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要点是每个个体和特殊的群体应该有平等的机会表达自己的利益和需要,所以只有将民主补充到社会主义中去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的人道化。
杜红艳
关键词:《资本论》阶级经济决定论人道主义社会主义
布达佩斯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发展脉络
布达佩斯学派作为2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一支,随着时代的变化,其文化批判理论发生了三次转变,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理论主题都反映了时代的关键问题,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忧虑和反思。所以,对布达佩斯学派文化理论发展阶段的...
杜红艳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文化批判道德后现代
文献传递
规范的文化概念和历史性的文化概念——赫勒对马尔库什文化现代性理论的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作为布达佩斯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马尔库什和赫勒始终都在关注着文化现代性问题。赫勒和马尔库什都对社会相关性作了一种哲学承诺,但是赫勒选择了合理性的乌托邦的规范选项,而马尔库什长期以来倾向于彻底的历史主义原则。特别是赫勒创造性地将第三种表达愿望的作为文化话语的文化概念引入了马尔库什的理论中。与这种规范的文化概念相连的原理、轮廓和诊断被赫勒发掘出来,并与马尔库什最初概念中的历史性选择交错进行。可以说,赫勒阐释中的某种劣势与她的哲学理解的乌托邦渴望密切相连。
约翰.格鲁姆雷杜红艳
关键词:文化语用学赫勒乌托邦
文化模式可以比较吗?被引量:1
2015年
对双重标准的谴责代表正义感的出场,正义感把不同标准转化成双重标准,因为正义感要求人类变为一个社会集群,所有成员遵循一些共同的规范和规则,存在能够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和排列的共同的标准。极端的文化相对主义论述了文化的独特性,但由于反对共同的标准,与正义感相矛盾。对于文化的独特性的理解属于理论理性的范围,而正义感属于实践理性,在对待我们现代的世界文化的时候恰恰需要正义感,需要共同的标准对不同的文化模式进行比较。
阿格妮丝.赫勒杜红艳
关键词:文化模式正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差异
布达佩斯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发展脉络
布达佩斯学派作为2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一支,随着时代的变化,其文化批判理论发生了三次转变,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理论主题都反映了时代的关键问题,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忧虑和反思。所以,对布达佩斯学派文化理论发展阶段的...
杜红艳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文化批判道德后现代
布达佩斯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发展脉络
2013年
布达佩斯学派作为2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一支,随着时代的变化,其文化批判理论发生了三次转变,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理论主题都反映了时代的关键问题,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忧虑和反思。所以,对布达佩斯学派文化理论发展阶段的探究,也就是在理论上对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探索。
杜红艳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文化批判道德后现代
后现代的状态被引量:2
2015年
对于居住于后现代的人,列举出主要关切的问题比给后现代下定义更重要。居住于后现代的人关切的问题是我们不是生活在现在而是在"之后",我们具有别具一格的偶然性,欧洲中心主义正逐渐破灭,现代主义宏大叙事已经终结。这些关切尤其能够在艺术领域得以体现,后现代的胜利带来了作为"技艺"的艺术的终结,显示出了一种新型的时间意识,打碎了异中求同的文化传统,毁灭了高雅艺术和低级艺术之间的差别,并凸显了新文化条件的边缘性、碎片化。
费伦茨·费赫尔木思
关键词:后现代偶然性欧洲中心主义宏大叙事艺术
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与重建——布达佩斯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现代性是布达佩斯学派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集中反思和批判的问题。有着国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生活经历的布达佩斯学派成员,对这个问题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与后现代的理论大潮交融在一起,然而又表达了与后现代主义不同的理论旨归。布达佩斯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是在后现代语境中进行的,其宗旨是在后现代政治状况中重建现代性,试图在理论层面建立一条社会发展的道路。
杜红艳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现代性批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