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4A14)

作品数:73 被引量:495H指数:12
相关作者:王荫榆王加启卜登攀王建平郭本恒更多>>
相关机构: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5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乳杆菌
  • 13篇奶牛
  • 8篇瘤胃
  • 7篇应激
  • 7篇脂肪
  • 7篇酸奶
  • 7篇热应激
  • 7篇杆菌
  • 6篇淀粉
  • 5篇植物乳杆菌
  • 5篇发酵
  • 4篇粘度
  • 4篇脂肪酸
  • 4篇双歧杆菌
  • 4篇酶联
  • 4篇酶联免疫
  • 4篇泌乳
  • 4篇果胶
  • 4篇干酪
  • 4篇干酪乳杆菌

机构

  • 41篇光明乳业股份...
  • 1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新疆农业大学
  • 7篇河南科技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江南大学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江门量子高科...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新疆畜牧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1篇王荫榆
  • 19篇卜登攀
  • 19篇王加启
  • 16篇王建平
  • 13篇郭本恒
  • 11篇郭同军
  • 10篇霍小凯
  • 9篇周凌云
  • 8篇吴正钧
  • 8篇魏宏阳
  • 7篇周凌华
  • 7篇刘开朗
  • 6篇徐致远
  • 5篇陈卫
  • 4篇王豪
  • 4篇雒秋江
  • 4篇张灏
  • 4篇杭锋
  • 4篇龚广予
  • 3篇张云

传媒

  • 24篇乳业科学与技...
  • 8篇食品与发酵工...
  • 7篇中国畜牧兽医
  • 6篇中国奶牛
  • 3篇工业微生物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乳品工业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饲料研究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6篇2010
  • 21篇2009
  • 23篇2008
  • 4篇2007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乳杆菌ST-Ⅲ高密度培养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为制备高效浓缩的ST-Ⅲ发酵液,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化学中合法,对ST-Ⅲ的高密度培养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标准MRS培养基的基础上,调整其中主要营养组分-糖、蛋白胨、牛肉膏、酵母粉的含量,接种量为2.5%,培养温度37℃,培养过程用15%Na2CO3溶液作中和剂,pH值控制在5.5,培养10h后,ST-Ⅲ的活菌数可以达到1010cfu/mL。
韩瑨
饱和脂肪酸对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采食量和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研究饱和脂肪酸对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采食量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选择产后150~210 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根据产奶量、分娩时间和胎次分为对照组、1.5%和3%饱和脂肪酸试验组。试验期间牛舍最小湿热指数(THI)在72以上。结果显示,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1.5%与3%脂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乳脂和总固体产量,3%脂肪组显著高于1.5%脂肪组和对照组(P〈0.05),1.5%脂肪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饱和脂肪酸对DMI无影响,净能和粗脂肪采食量随脂肪添加量而呈线性增加(P〈0.01)。3%和1.5%脂肪组分别比对照组净能转化率提高5.69%和6.04%;粗蛋白转化率分别提高8.48%和6.20%,体重和体况三组间无差异。血液中NEFA含量,3%脂肪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胆固醇、BHBA、胰岛素三组间无差异。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奶牛产奶性能和维持能量平衡,对能量代谢、采食量、体重和体况无明显影响。
王建平王加启李发弟卜登攀霍小凯郭同军魏宏阳周凌云梁建光王光文袁耀明
关键词:热应激奶牛能量代谢
不同含水率FTMR营养成分在奶牛瘤胃内降解率的研究
<正>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是一种新型的TMR日粮,是指根据不同类群或泌乳阶段奶牛的营养需要,按设计比例,将青贮、干草等粗饲料切割成一定长度,并和精饲料及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等添加剂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后,装入发酵袋内抽真...
徐晓明黄克和徐国忠张克春
文献传递
柠檬酸盐对牛乳蛋白乳化液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以脱脂奶、稀奶油和脱盐乳清粉为原料配制的牛乳蛋白乳化液模拟婴儿配方食品,在实验室模拟UHT杀菌条件,研究乳化液热稳定性与pH值的关系以及柠檬酸盐对乳化液热稳定性的影响,柠檬酸盐对乳化液的热稳定性影响显著。
于鹏苏米亚刘翠平
关键词:婴儿配方柠檬酸盐热稳定性
酵母菌对黄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2009年
从葡萄、提子、开菲尔粒中分离纯化出5株酵母菌,分别涂布于黄油表面,22℃培养60d,每隔15d对样品进行感观评定、酸值测定,60d后分析各样品的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得到黄油的酸败与低碳链脂肪酸有关,两株酵母菌对黄油的酸败有抑制作用,延缓黄油释放出哈败味道。
高红艳苗君莅莫蓓红肖杨蒋士龙
关键词:黄油酵母菌脂肪酸
复配稳定剂在牛奶布丁加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研究了卡拉胶、黄原胶和变性淀粉作为复配稳定剂在牛奶布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卡拉胶与黄原胶、变性淀粉与黄原胶有较好的协同作用,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实验,建立了黏度与3种稳定剂配比之间的动态模型,得出了3种稳定剂的添加量0.25%、0.20%、3.00%。牛奶布丁具有膏体状、黏稠度适中、半凝固状外观效果的的质构特点,在冷藏(4℃)和常温(25℃)贮存30d后,黏度、持水力和感官特征良好,冷藏效果更佳。
李向东乔成亚梅芳王荫榆
关键词:卡拉胶黄原胶变性淀粉复配稳定剂牛奶布丁
卡拉胶、瓜儿豆胶与果胶复配在酸奶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9年
首先确定卡拉胶、瓜儿豆胶、果胶在酸奶中的用量范围,研究了三种胶体与变性淀粉复配做为酸奶增稠剂。通过感官评定与流变仪分析相结合,获得最适合酸奶发酵体系的胶体配比组合,果胶0.25‰,卡拉胶0.15‰,瓜儿豆胶0.55‰,变性淀粉4‰。
徐致远周凌华王荫榆
关键词:卡拉胶瓜儿豆胶果胶粘度流变性
胎次、日粮及环境温湿指数对奶牛HSP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本文主要研究初产和经产、不同比例的过瘤胃淀粉和脂肪日粮及环境温湿指数对热应激奶牛HSP70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5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原则,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奶牛分3个处理组(高过瘤胃淀粉低饱和脂肪酸组PF161、中等过瘤胃淀粉中等饱和脂肪酸组PF131和低过瘤胃淀粉高饱和脂肪酸组PF101),每个处理组18头奶牛。分别于正试期的第1天、第21天、第49天、第77天和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样,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SP70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正试期间,牛舍环境温湿指数均值为79.67,奶牛处于中度热应激;初产奶牛血液中HSP70的含量高于经产奶牛;中等过瘤胃淀粉中等饱和脂肪酸组的HSP70含量高于其他两组;HSP70含量随THI变化呈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
郭同军王加启卜登攀王建平霍小凯李旦魏宏阳周凌云
关键词:HSP70奶牛
几种单体胶在酸奶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研究了果胶、明胶、琼脂、瓜儿豆胶单体与变性淀粉结合使用对酸奶感官、贮存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粘度分析与感官分析相结合,以确定各种单体在发酵酸奶中有效使用范围。结果表明,果胶用量在0.5‰-1.5‰,明胶用量在1‰-2‰,琼脂用量0.5‰-1.0‰,瓜儿豆胶用量0.3‰-0.5‰。
何楚莹郑小平徐致远
关键词:果胶琼脂瓜儿豆胶感官品质粘度
奶牛专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奶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广泛存在,并严重地威胁着奶牛健康,影响着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接近的荷斯坦奶牛90头,随机分成两组考察奶牛专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对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在饲喂等量的基础日粮上,对照组额外添加20g/(d·头)精料补充料,试验组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普乐菲特20g/(d·头),其他饲养管理方式不变。该试验预饲期7d,试验期77d。结果表明,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添加不影响乳脂、乳蛋白,但对提高产奶量以及降低原料奶中体细胞数(P<0.05)有明显的效果。本研究表明,日粮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可有效提高原料奶质量,提高牧场整体经济效益。
袁耀明徐元年刘仕军梁建光王治国丰强顾思春
关键词:霉菌毒素吸附剂奶牛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