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08JCZDJC23700)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朱研佳徐文贵戴东马文超朱磊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PET/C
  • 2篇PET/CT
  • 1篇单发
  • 1篇单发转移瘤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肿瘤移植
  • 1篇转移瘤
  • 1篇自杀
  • 1篇自杀基因
  • 1篇纵隔
  • 1篇纵隔淋巴结
  • 1篇脱氧
  • 1篇脱氧葡萄糖
  • 1篇显像

机构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戴东
  • 3篇徐文贵
  • 3篇朱研佳
  • 2篇朱湘
  • 2篇宋秀宇
  • 2篇朱磊
  • 2篇马文超
  • 2篇王健
  • 1篇张莹
  • 1篇门晓媛
  • 1篇于津浦
  • 1篇魏枫
  • 1篇陆秀娣
  • 1篇杨昆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 SUVmax及CT值双定量分析在肺癌纵隔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定量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142例肺部病变患者手术前的CT、PET、PET/CT显像结果。142例患者行PET/CT检查前均未进行抗肿瘤治疗,行PET/CT检查后1个月内行手术或活检取得病理。手术淋巴结分区以1997年美国AJCC为标准。对CT、PET、PET/CT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纵隔淋巴结阳性及阴性者SUVmax、CT值、CT短径的差异,绘制SUVmax值、CT值的ROC曲线,找到最佳诊断界点。分别计算单纯PET、单纯CT值、单纯CT短径及PET/CT双定量分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等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卡方检验比较单纯PET、单纯CT值、单纯CT短径以及PET/CT SUVmax、CT值双定量分析对纵隔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SUVmax、CT值、CT短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Vmax取2.45,CT值取38.5Hu为诊断诊断界点。当SUVmax≥2.45时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SUVmax≥2.45且CT值<38.5Hu,^(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50.9%、96.5%、92.8%、72.5%、77.0%,其准确性高于单纯PET、单纯CT值及单纯CT短径(χ~2=19.192,P=0.000)。结论:PET/CT显像对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明显价值,其准确性优于单纯PET或CT;当SUVmax≥2.45且CT值<38.5Hu时,提示转移可能性大。
马文超徐文贵朱湘戴东宋秀宇朱磊朱研佳
关键词:PET/CT纵隔淋巴结
^18F-FDGPET/CT显像对脊柱单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评价^18F—FDGPET/CT显像对脊柱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40~83(61.5±10.2)岁]有恶性肿瘤病史且经局部CT和(或)MRI检查发现单个椎体病变,疑为骨转移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PET/CT显像,既往未行MRI检查者于PET/CT检查后1周内行病变椎体MRI检查。脊柱单发病灶以病理学诊断或6个月以上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作为最终诊断依据,将PET/CT融合图像与单纯PET、CT及MRI图像分别对比,评价PET/CT显像对脊柱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及优势。对数据行,检验。结果PET/CT显像诊断脊柱单发转移瘤的灵敏度为96.3%(52/54),特异性为84.6%(11/13),阳性预测值为96.3%(52/54),阴性预测值为84.6%(11/13),准确性为94.0%(63/67)。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与PET[81.5%(44/54)、44.4%(8/18)、77.6%(52/6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6.000、5.134、7.421,均P〈0.05);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与CT[79.6%(43/54)、53.8%(7/13)、38.9%(7/18)、74.6%(50/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7.083、4.248、6.482、9.543,均P〈0.05);准确性与MRI[80.6%(54/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57,P〈0.05)。结论PET/CT对脊柱单发转移瘤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及优势。PET/CT准确性高于MRI,当在MRI怀疑脊柱单发转移难以明确性质时,可以通过PET/CT提高诊断准确性。
陆秀娣徐文贵戴东朱磊朱湘马文超王健朱研佳
关键词:脊椎肿瘤体层摄影术体层摄影术脱氧葡萄糖
乳腺癌T47D—tk细胞生长特性及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进一步对已经获得的稳定表达自杀基因HSV1-tk的乳腺癌细胞株T47D—tk进行鉴定,观察其生长特性,建立移植瘤动物模型。方法提取细胞基因组、以HSV1-tk P1和HSV1-tkP2为引物,进行PCR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基因鉴定。描绘生长曲线、镜下观察细胞形态。BALB/c nu/nu裸鼠前肢皮下接种T47D和T47D—tk细胞,并观察二者的成瘤特性。结果T47D-tk细胞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可见到大小约1131bp的片段,而正常的T47D细胞基因组则无此阳性条带出现。两组平均生长细胞数,第1天T47D:(5.58±1.04)×10^3,T47D-tk:(6.08±1.61)×10^3;第3天T47D:(10.00±1.30)×10^3;T47D—tk:(10.25±0.90)×10^3;第7天T47D:(19.25±0.66)×10^3,T47D—tk:(19.00±1.80)×10^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形态观察亦未见明显差别。接种后两组成瘤时间[T47D:(9.67±0.33)d;T47D—tk:(9.83±0.48)d]和肿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47D—tk细胞基因组中已整合人HSV1-tk基因,与T47D细胞相比生长特性无变化,成功建立了T47D和T47D—tk移植瘤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基因显像与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徐文贵杨昆房娜戴东于津浦魏枫宋秀宇朱研佳王健门晓媛张莹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移植自杀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