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30109)
-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4
- 相关作者:冯虎元汪万福安黎哲马旭马燕天更多>>
- 相关机构: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酒泉市林果服务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敦煌莫高窟窟前林带防护效应的风洞实验被引量:7
- 2009年
- 洞窟环境包括窟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气流等环境因素的适宜程度,对保护洞窟内的壁画和彩塑是十分重要的。洞窟环境不仅因洞窟所处的位置、大小、型制、有无窟门及窟门形式等而异,而且与窟外整个大环境密切相关。不同风况对洞窟内的气流交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造成石窟壁画彩塑风沙尘粒沉积、崖面风蚀的主要原因。通过风洞模拟实验,从窟前流场、洞窟环流、崖角形状及其受力等几个方面研究了窟前林带的防护效应和崖角防风蚀机理。结果表明:从控制洞窟水汽因素来讲,窟前以通风结构林带最佳,疏透结构林带次之,紧密结构林带欠佳。控制窟前林带灌溉强度,建立多次、少量的窟前林带灌溉制度,同时,在偏东风条件下尽量减少对窟前林带的灌溉,是控制林带生长和底层洞窟侧渗的重要一环。考虑到促进洞窟自然通风的需求,采用一定疏透度的窟门和采取必要的强迫通风,能够较大改善洞窟的自然通风和环境适宜状况。
- 汪万福安黎哲冯虎元张伟民张国彬李红寿刘贤万
- 关键词:风洞实验
- 敦煌莫高窟第16窟空气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洞窟、壁画等寡营养的环境中,并对洞窟内壁画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本实验采用Anderson FA-1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研究了敦煌莫高窟第16窟一年内空气微生物群落组成、时间和空间分布动态。结果表明,空气真菌和细菌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夏秋季空气微生物较多,冬春季较少;真菌主要种属有枝孢霉属(Cladosporium),青霉属(Penicillium),链格孢霉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无孢子真菌(none-sporing isolates)等;空气微生物主要分布于采样器的前四层,以粒径>2.0?m的第四层最多,旅游旺季如"五一"、"十一"、暑假等游客较多的时间,空气微生物也伴随着有显著的增加;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 马旭汪万福马燕天毛琳武发思马晓军安黎哲冯虎元
- 关键词:空气微生物旅游
- 拉斯科洞穴史前壁画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0年
- 本文主要综述拉斯科洞窟内壁画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微生物对壁画影响的研究进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世界各地洞穴保护的借鉴意义。
- 马旭毛琳马燕天武发思汪万福马晓军安黎哲冯虎元
-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物保护
- 敦煌莫高窟洞窟内外空气中微生物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4
- 2011年
- 环境空气中微生物会引起文物的损坏,因此开展针对文物保护的空气微生物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Anderson FA-I型空气采样器在莫高窟封闭洞窟(常年不开放)中和洞窟外(检票口)采样,研究了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果表明,洞窟内的细菌数量远远高于洞窟外,而洞窟内外的真菌数量相差不大。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但夏季洞窟外环境中真菌数量最高,冬季洞窟内环境细菌数量较多。洞窟外环境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与环境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地表温度以及风速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窟外环境空气中的真菌数量与游客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空气中的细菌主要分布在采样器的第一、三、四级中,而真菌分布以第二、三、四级为主。研究还表明,敦煌莫高窟空气中的主要真菌为枝孢属,无孢菌,青霉属,链格孢属和曲霉属的种类。
- 马燕天汪万福马旭武发思马晓军安黎哲冯虎元
- 关键词:文物保护空气微生物
- 甘肃境内石窟寺中壁画有害生物调查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5
- 2009年
- 通过对甘肃境内12处石窟寺中112个典型洞窟有害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在石窟周边和洞窟中存在对壁画或塑像有害的生物:昆虫纲8目19科27种、鸟纲6种和哺乳纲啮齿目3种、翼手目蝙蝠类2种。经过调查的112个洞窟中,91.9%的洞窟内的壁画或塑像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些生物的侵害,其中,昆虫类的种群密度较大,主要为鳞翅目。昆虫的分布与石窟周边的气候特征、环境条件、植被类型等密切相关。这些生物对石窟壁画的损坏主要表现在壁画表面活动时的机械损伤、尿液和粪便排泄物等造成的画面污染、筑巢和打洞等。应根据不同的生物及其活动规律和破坏形式而采取不同的防治对策。
- 汪万福蔺创业张国彬蒋银荃冯虎元
- 关键词:壁画有害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