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C08B03)

作品数:33 被引量:135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志彪陈志强姜超区晓琳徐国忠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土壤
  • 7篇植被
  • 7篇红壤
  • 6篇小流域
  • 3篇选育
  • 3篇选育研究
  • 3篇养分
  • 3篇圆叶决明
  • 3篇植被恢复
  • 3篇水土
  • 3篇水土流失
  • 3篇品种选育
  • 3篇南方红壤
  • 3篇决明
  • 3篇红壤侵蚀区
  • 3篇草量
  • 3篇产草量
  • 2篇地形
  • 2篇植被覆盖
  • 2篇植被覆盖度

机构

  • 22篇福建师范大学
  • 8篇福建省湿润亚...
  • 6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福州大学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作者

  • 17篇陈志彪
  • 16篇陈志强
  • 9篇姜超
  • 8篇区晓琳
  • 6篇郑向丽
  • 6篇徐国忠
  • 5篇王俊宏
  • 4篇陈海滨
  • 4篇翁伯琦
  • 4篇赵纪涛
  • 3篇马秀丽
  • 2篇肖桂荣
  • 2篇方芸芸
  • 2篇罗玮祥
  • 1篇黄秀声
  • 1篇陈敏健
  • 1篇林昇平
  • 1篇武国胜
  • 1篇杨满根
  • 1篇林忠宁

传媒

  • 4篇亚热带水土保...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3篇亚热带资源与...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稀土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微型机与应用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2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崩岗侵蚀与国外劣地侵蚀机制类比被引量:5
2014年
作为我国特有的侵蚀地貌,崩岗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东南沿海诸河流域集中分布,劣地主要集中发育于环地中海比利牛斯山区、内盖夫沙漠及亚平宁半岛。二者都是世界上侵蚀严重的退化类型,并成为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及人类发展的阻碍因素。通过分析文献,归纳阐述30a崩岗侵蚀与劣地侵蚀机制的研究进展。通过二者的类比,其相似性表现在:1)侵蚀过程由水力-重力混合驱动,岩层结构遭到破坏,稳定性降低;2)地表形态差异较大,沟坡分离,冲积—崩积物堆置于下坡处;3)有机质含量极低,矿质养分稀缺,植被稀少。差异性主要体现在:1)气候类型,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差异明显,植被状况及人为影响程度不同;2)崩壁及其红土层是区分崩岗和劣地垂直剖面的典型特征;3)物化性质、交换性离子活性、分散特性和力学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未来崩岗侵蚀机制研究可关注元素组成、空间分布及交换离子活性等微观领域。
姜超陈志彪陈志强
关键词:崩岗侵蚀
“闽选中科1号”瓜蒌主要性状、产量与品质试验被引量:5
2016年
"闽选中科1号"瓜蒌是综合性状非常优良的新品系,于2008-2010年在福州北峰、闽清金沙镇、建阳等地对瓜蒌新品系进行区域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闽选中科1号"瓜蒌平均果长为16cm,果宽为11cm,果肉厚度为1.43cm,每667m^2平均鲜果产量为2 472.6kg,比对照安国瓜蒌丰产、稳产且适应性广,果实的有效成分达到国家药典标准。
郑向丽韩海东林昇平林忠宁徐国忠陈敏健
关键词:瓜蒌产量性状
不同侵蚀强度下崩岗表层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6年
崩岗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分布最为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其发育的速度和强度对地表产生巨大破坏作用,同时对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通过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ICP-MS测定,对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内3个不同侵蚀崩岗各部位表层土壤(0~10cm)进行取样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变化依次为轻度侵蚀区〉中度侵蚀区〉强度侵蚀区,且轻稀土元素含量富集;不同侵蚀程度的崩岗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基本呈现沿集水区到沟道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元素Ce元素含量极高,Eu元素含量低,有明显的亏损现象;植被覆盖条件好的区域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高.
赵纪涛陈志彪陈志强姜超区晓琳任天婧方芸芸
关键词:稀土元素
紫色土丘陵区生态恢复模式与土壤性质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探讨不同治理措施(林地采用等高草带、乔灌草、封禁等措施,园地采用隔坡梯田、水平梯田、梯田+竹节沟等措施)对植被恢复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并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对植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土壤性质都有较大影响。林地以林草+封禁措施效果最佳,其次是乔灌草措施;园地以隔坡梯田的综合效益最好,再次是水平梯田。在紫色土丘陵地区侵蚀地植被和土壤恢复时,以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并用为宜,如隔坡梯田+乔灌草模式。
熊伟魏胜龙陈志彪陈志强
关键词:紫色丘陵区治理措施植物多样性土壤性质
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强度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以2016年GeoEye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ENVI软件提取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DEM数据,提取研究区土壤侵蚀等级图,定量分析南方红壤侵蚀区朱溪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现状以及不同地形、土壤因子下土壤侵蚀面积的分布.结果表明: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主要分布在小流域东北和东南部,西南部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面积中,中度侵蚀面积最大,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2.87%,其次为轻度和强烈面积比例分别为21.61%、22.48%.水土流失面积均随着高程、坡度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容重在1.25~1.30 g·cm^(-3)之间时,主要表现为轻度、中度、强烈侵蚀.生产活动中,需合理开垦耕地,转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植被的破坏.
邓超陈志彪陈志强
关键词:土壤侵蚀有机质容重
宁化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保持措施及效果探讨被引量:5
2015年
以福建省宁化县紫色土区的土地侵蚀地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采取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通过样地和径流小区的观测,分析林地、坡耕地、茶果园的水土保持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林草治理,随着治理年限的增长林草覆盖度明显提高,林草覆盖度2号(95%)>3号(80%)>4号(50%)>1号(35%);并且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增强了土壤肥力;从径流量及侵蚀量可以看出,鱼鳞坑种植油茶+生物带措施控制土壤侵蚀效果最显著,径流量及侵蚀量分别达到61.09%、97.33%,为宁化县紫色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宁化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黄锦祥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径流量侵蚀量
基于SWAT模型的无资料流域产流产沙模拟被引量:5
2014年
准确预报无资料地区的产流产沙,对土壤侵蚀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了研究南方红壤侵蚀区无观测资料流域的产流产沙情况,以福建省长汀县朱溪小流域为研究区,其次一级流域游屋圳子流域和高陂塅子流域分别为参证流域和无观测资料流域。采用相对误差(Re)、决定系数(R2)以及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评价了SWAT模型在游屋圳子流域的产流产沙模拟的适用性,基于地形指数判定了两子流域的水文相似性。结果表明:SWAT模型适用于游屋圳子流域的产流产沙模拟;游屋圳子流域与高陂塅子流域具有水文相似性,说明两子流域间可以进行模型参数移植;经模型参数移植,模拟得2010年高陂塅子流域年径流量为1.32×107m3,年产沙量为2 200 t。模拟结果不仅为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提供参考,也为其他无资料流域的产流产沙模拟提供方法借鉴。
王秋云陈志彪杨满根张晓云陈志强罗玮祥
关键词:SWAT模型地形指数
崩岗侵蚀对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为揭示崩岗侵蚀对土壤速效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选取福建省长汀县黄泥坑崩岗群微度、中度和强度崩岗3处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了0-30 cm土层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以及沟道部位的土壤基本物理性质、速效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硝态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表现为强度〉中度〉微度,中度侵蚀崩岗铵态氮质量分数最低,速效钾质量分数最高;从水平方向上,各速效养分质量分数表现为速效钾(AK)〉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AP);垂直方向上,各速效养分质量分数大致随着土层深度而降低,但同一侵蚀强度内各质量分数差异较小。2)土壤速效氮为铵态氮与硝态氮的总和(AN),AN/AP比表现为微度〉强度〉中度,微度与中度差异显著(P〈0.05);AK/AN比为中度〉微度〉强度,中度与强度差异显著(P〈0.05);AK/AP比为微度〉中度〉强度,微度与中度差异显著(P〈0.05)。3)从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至沟道,3种类型崩岗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平均值都呈降低的趋势,速效磷逐渐升高,速效钾在崩积体处最低,其他3个部位变化不大;土壤AN/AP、AK/AP比呈降低的趋势,AK/AN比在沟道处最高。4)速效养分化学计量比与砂粒、粉粒、p H和有机质皆密切相关,黏粒、容重和含水率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姜超陈志彪陈志强区晓琳任天婧赵纪涛
关键词:崩岗侵蚀速效养分化学计量比土壤
南方稀土矿治理区不同治理年限的植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选取稀土矿治理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治理年限的稀土矿治理地植被恢复状况及其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草本层Patrick丰富度指数呈上升的趋势,Alatalo均匀度指数则反之,灌木层Alatalo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上升的趋势;从空间上看,Alatalo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灌木层均大于草本层;芒萁的盖度与高度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
徐芮马秀丽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
亚热带侵蚀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0
2018年
植被恢复过程中侵蚀退化地区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是反映土壤团聚体对养分固持能力以及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定量评价退化地植被恢复效应的重要途径。为深入了解侵蚀红壤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分配格局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以典型红壤侵蚀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5个不同植被恢复年限的样地(分别为5a、10a、15a、30a、80a)以及1个未治理地(恢复0a)为对照坡地作为研究对象,测定0~20cm和20~40cm土层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并分析土壤与不同粒径团聚体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过程中,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06~27.71 g·kg^(-1)、0.54~2.12g·kg^(-1)和0.034~0.189g·kg^(-1),团聚体C︰N、C︰P、N︰P变化范围分别为3.06~13.05、21.4~185.6、5.62~18.20。(2)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C:N总体上显著增加,均表现为表土层(0~20 cm)高于底土层(20~40 cm),团聚体C︰P、N︰P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趋势,团聚体C︰P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团聚体N︰P在土层间无明显变化。(3)除恢复0 a外,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团聚体C︰N、C︰P随粒径减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N︰P在各粒径间无显著差异。(4)土壤与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之间以及团聚体有机碳、全氮与团聚体C︰N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团聚体有机碳与团聚体C︰P呈极显著正相关;团聚体全磷与团聚体N︰P呈极显著负相关。植被恢复降低土壤侵蚀,明显增加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提高团聚体碳氮"汇"功能,且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团聚体中P元素成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限制性元素。
区晓琳陈志彪陈志强陈海滨任天婧
关键词:植被恢复侵蚀红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