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07020401)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华郝玉英许并社孟维欣许慧侠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噻唑
  • 2篇羟基
  • 2篇羟基苯
  • 2篇羟基苯基
  • 2篇甲基
  • 2篇甲基-2
  • 2篇白光
  • 2篇苯并噻唑
  • 2篇苯基
  • 1篇电致发光
  • 1篇电致发光器件
  • 1篇有机电致发光
  • 1篇有机电致发光...
  • 1篇有机电致磷光...
  • 1篇有机金属
  • 1篇有机金属配合...
  • 1篇三氟
  • 1篇配合物
  • 1篇量子阱结构
  • 1篇磷光

机构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许并社
  • 3篇郝玉英
  • 3篇王华
  • 2篇许慧侠
  • 2篇孟维欣
  • 1篇刘旭光
  • 1篇周禾丰
  • 1篇高志翔
  • 1篇张存
  • 1篇夏龙

传媒

  • 2篇发光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具有穿插界面结构的高效绿光有机电致磷光器件被引量:3
2011年
以传统有机电致磷光器件ITO/NPB/CBP∶Ir(ppy)3/BAlq/Alq3/LiF/Al为研究对象,在NPB/CBP∶Ir(ppy)3、CBP∶Ir(ppy)3/BAlq及BAlq/Alq3界面处构造交互穿插结构。器件的光电性能测试表明:交互穿插结构一方面能够降低电流密度,减少高电流密度下磷光猝灭中心的形成;另一方面能增加载流子复合界面面积,从而分散界面三线态激子,降低三线态-三线态激子的猝灭。此外,界面凸起的存在还有利于器件的光耦合输出。实验结果表明:当穿插厚度为10 nm,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34.0 cd/A,与传统器件的电流效率18.7 cd/A相比,提高了55%。
周禾丰张存郝玉英高志翔王华许并社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磷光发光效率
基于一种新型有机金属配合物的量子阱结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一种新型有机金属配合物二(2-(4-三氟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锌(Zn(4-TfmBTZ)2),基于NPB/Zn(4-TfmBTZ)2界面电致激基复合物,制备了一系列异质结量子阱结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结果表明,量子阱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界面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效率以及器件的显色指数和色度稳定性.得出器件ITO/NPB(60nm)/Zn(4-TfmBTZ)2(3.0nm)/NPB(4.0nm)/Zn(4-TfmBTZ)2(30nm)/Alq3(30nm)/LiF(1.5nm)/Al(150nm)的性能最佳,在10—14V的电压驱动下,色坐标基本稳定在(0.324,0.337)附近,最高显色指数为92.5,最大亮度为2013cd/m2,最高发光效率为1.03cd/A.
孟维欣郝玉英许慧侠王华刘旭光许并社
关键词:白光
基于[NPB^+Zn(4-TfmBTZ)_2^-]电致激基复合物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被引量:1
2011年
将不同浓度的NPB掺杂到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Zn(4-TfmBTZ)2层中制备了有机电致白光及近白光器件,发现NPB浓度不仅影响器件的发光效率,而且影响器件的色度和显色指数。随着Zn(4-TfmB-TZ)2层中NPB摩尔分数从0%~10%逐渐增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射逐渐增强,器件发光效率先增加后减小,在相同电压下的发光颜色由蓝白到白逐步变为黄白。NPB掺杂摩尔分数为5%时,器件性能最优,在6~9 V的电压下,器件的色坐标变化范围为(0.28~0.32,0.33~0.35),显色指数为83.3~91.2,最大电流效率为0.87 cd/A。
夏龙孟维欣许慧侠郝玉英王华许并社
关键词:白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