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省长基金([2005]14)
- 作品数:20 被引量:69H指数:5
- 相关作者:黎道洪单可人任锡麟官志忠杨卫诚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铜仁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贵州黑洞内一个食物链层次上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探讨被引量:4
- 2008年
- 从食物链层次上对贵州黑洞内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进行了探讨,该洞内的典型食物链是土壤(有机质和无机物)→马陆和斑灶马→蜘蛛类→红点齿蟾,由于喀斯特洞穴内仅有少量低等植物分布而食物贫乏,故食物链的最初营养级不是生产者(植物)而是土壤,在该洞内各条食物链的顶级营养级均是红点齿蟾。物质从初级营养级逐级传递到顶级营养级是逐级减少,最后又返回到土壤中,形成封闭式的循环。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通,能量的流通也是逐级减少,但是开放式的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金字塔型不明显是因为顶级营养级的红点齿蟾不仅取食第3营养级的蜘蛛类还取食第2营养级的马陆和斑灶马。
- 黎道洪
- 关键词:食物链黑洞
- 贵州省彝族、瑶族、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白细胞介素-10—592多态性相关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彝族、瑶族)及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IL)-10基因多态性与HBV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对研究人群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性。结果贵州省黔西彝族、威宁彝族、荔波瑶族及汉族人群的IL-10-592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纯合突变型(AA)为51.43%、40.74%、32.53%、49.59%;杂合子(AC)41.9%、40.74%、54.82%、44.63%;野生型(CC)6.67%、18.52%、12.65%、579%。等位基因频率:A为59.94%~72.38%,C为27.62%~40.06%。IL-10-592基因型频率在威宁彝族、黔西彝族、荔波瑶族、荔波汉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荔波瑶族与黔西彝族、荔波瑶族与荔波汉族、黔西彝族与威宁彝族、威宁彝族与荔波汉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592基因多态性在民族总体人群以及黔西彝族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贵州省汉、瑶、彝族人群的HBV易感性相关。IL-10基因多态性可能是HBV易感的危险因素之一。
- 王婵娟单可人何燕张婷李毅齐晓岚赵艳肖雁吴昌学官志忠任锡麟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白细胞介素-10
- 贵州姜家洞不同光带内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与洞穴环境的关系被引量:4
- 2006年
- 对贵州姜家洞不同光带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共获标本233号,经鉴定分类共计27种,隶属3门6纲10目18科。研究了不同光带内洞穴动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姜家洞有光带中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从有光带到黑暗带呈逐渐上升趋势;有光带和黑暗带群落间的相似性指数最低,为0.362 8,而黑暗带和弱光带群落间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963 1。并且对群落多样性与各项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姜家洞不同光带中各项环境因子的差异决定了群落结构的不同,洞穴中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也必然会引起其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 张竹青黎道洪罗卫东
- 关键词:洞穴动物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
- 贵州省安龙县黑洞和竹林洞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 2006年
- 对黑洞、竹林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索动物标本进行了采集和观察,共计238号标本,隶属3门5纲11目28科46种或类群,并对两洞的动物群落进行了比较,得出多样性指数最高者为群落F(2.661 9),最低者为群落D(0.450 6);优势度指数最高为群落D(0.722 2),优势度指数最低为F(0.093 0);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为A-B群落(0.519 6)。
- 罗卫东黎道洪张竹青胡开良
- 关键词:动物群落黑洞
- 贵州龙洞和万家洞内部分环境因子与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7年
- 分别在2005年的10月和2006年的2月赴遵义龙洞和万家洞对肉眼见到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在龙洞共获标本454号,隶属3门6纲13目20科29种或类群;在万家洞共获标本1726号,隶属3门7纲11目18科22种或类群。根据两洞内各光带中动物种类和数量组成不同,将其划分为6个动物群落,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群落多样性、最大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相似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群落A(3.1932)、C(2.0788)、A(2.8332)、B(0.7828)、E(0.3789)和B-E(1.7854)。此外还研究了部分环境因子与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群落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8(双尾显著性检验≤0.05);空气中CO2的含量与物种数、物种丰富度指数、群落多样性指数、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和群落优势度指数都成不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0.263、-0.072、-0.117和-0.031。由此证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空气中CO2的含量是影响洞穴动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因子。
- 黎道洪
- 关键词:环境因子动物群落结构
- 中国洞穴蜘蛛多样性及其对洞穴环境的适应被引量:5
- 2009年
- 对中国洞穴蜘蛛的多样性、地理分布信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初步探讨了洞穴蜘蛛对洞穴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及其进化机制。我国洞穴蜘蛛目前已知16科27属80种,其中暗蛛科、弱蛛科、泰莱蛛科和巨蟹蛛科物种最多;在属级阶元上,以弱蛛属Leptoneta14种、泰莱蛛属Telema10种、龙角蛛属Draconarius和中遁蛛属Sinopoda各9种,宽隙蛛属Platocoelotes8种居多。我国洞穴蜘蛛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海南、云南、北京、浙江、广西等喀斯特洞穴较为密集地区,在河北、河南、湖北和湖南也有部分报道。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洞穴蜘蛛类群或优势类群及区系成分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洞穴蜘蛛中约有20%~30%的种类因为长期生活在黑暗无光、食物匮乏以及缺乏温度和光周期的季节调节等特殊环境,出现了一些地表生境蜘蛛类群中所没有的对洞穴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如缺乏体色素、眼退化甚至无眼、附肢延长、全身生有很多具较敏锐触觉和嗅觉功能的感觉毛、繁殖无季节性、耗氧量降低而新陈代谢缓慢、代谢率降低、产生的后代少、单个卵粒包含更多的营养等。
- 巴家文黎道洪
- 关键词:蜘蛛洞穴物种多样性
- 喀斯特洞穴内部分环境因子与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研究——以贵州省波多洞和甲良洞为例
- 在2002~2005年的2月和7月多次赴荔波波多洞和甲良洞对肉眼能见到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在波多洞共获标本1045号,隶属3门6纲13目27科46种或类群,其中发现的一新种已另文发表;在甲良洞...
- 黎道洪
- 关键词:环境因子动物群落结构
- 文献传递
- 贵州紫烟洞和莲花洞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2006年7月对贵州省织金县紫烟洞和莲花洞内肉眼可见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标本的采集,紫烟洞共获标本661个,隶属3门5纲32科68种或类群。莲花洞共获标本265个,隶属3门5纲18科25种或类群。根据2洞内各光带中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不同,将其划分为6个动物群落:紫烟洞有光带(ZY1)、紫烟洞弱光带(ZY2)、紫烟洞黑暗带(ZY3)、莲花洞有光带(LH1)、莲花洞弱光带(LH2)和莲花洞黑暗带(LH3)。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丰富度、多样性、最大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指数最高的群落分别是ZY1、ZY1、ZY1、LH1、ZY1。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了环境因子对2洞穴内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中Ca含量、温度、湿度、N2、O2、水中Ca含量、CO2、pH值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其中湿度和CO2为负影响。
- 苏晓梅黎道洪杨卫诚
- 关键词: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 贵州水拔洞内动物群落结构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9
- 2006年
- 通过贵州水拔洞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野外观察和采集标本,共获上述3类动物标本519号,计45种或类群,隶属3门6纲11目28科。该洞内由4个动物群落组成,经数理统计分析,群落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和群落间相似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有光带群落(2.822 8)、水塘群落(0.993 1)、水塘群落(0.338 8)及有光带群落和黑暗带群落(0.286 9)。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部分环境因子与物种和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空气中CO2的含量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是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空气中CO2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1.000,双尾显著性检验前者≤0.05,而后者则≤0.01;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群落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98和-1.000(双尾显著性检验均≤0.05)。在地表,温、湿度是影响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子,但在特殊的溶洞内由于洞尾段的温度四季较稳定和整个洞穴内的湿度均较高,故与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著。
- 黎道洪
- 关键词:洞穴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 贵州汉族人群乳腺癌与JFGR2 rs1219648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贵州汉族人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2,FGF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析10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16例正常对照女性FGFR2基因内含子5rs1219648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结果:乳腺癌组FGF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219648的基因型(TT,TC,CC)频率分别为50.00%、25.47%和24.53%,对照组分别为29.31%、48.28%和22.41%,乳腺癌组与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2.74%和53.45%,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26%和46.55%,FGFR2 rs1219648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乳腺癌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FR2基因内含子5的单核苷酸位点rs1219648多态性与乳腺癌可能具有相关性。携带FGFR2 rs1219648的TT等位基因型的人群可能更易患乳腺癌。
- 刘美单可人何燕张婷肖雁吴昌学王婵娟王晓亮官志忠任锡麟
- 关键词:乳腺癌单核苷酸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