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62062)

作品数:2 被引量:55H指数:2
相关作者:谢俊举高孟潭温增平何少林胡聿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动
  • 2篇断层
  • 2篇汶川地震
  • 2篇近断层
  • 1篇断层地震
  • 1篇上盘效应
  • 1篇水平向
  • 1篇速度脉冲
  • 1篇近断层地震
  • 1篇近断层地震动
  • 1篇近震
  • 1篇非平稳

机构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2篇何少林
  • 2篇温增平
  • 2篇高孟潭
  • 2篇谢俊举
  • 1篇袁美巧
  • 1篇胡聿贤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2008年汶川地震近断层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特征被引量:41
2010年
选取分布在北川映秀中央断裂两侧断层距120 km以内的40个强震动台站的记录,对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及谱比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有显著的上盘效应,经验衰减模型的结果表明,在距地表破裂3~60 km的范围内,龙门山发震断层上盘一侧竖向与水平向的加速度峰值要比衰减模型得到的平均值大30%~40%.上盘的加速度峰值残差大部分是正值,而断层下盘残差大部分为负;水平地震动的东西分量幅值总体要大于南北分量,东西分量衰减相对较慢.(2)地震动长周期成分较弱,加速度反应谱值随周期增大而迅速减小,在周期1.0 s时,即使在靠近中央断裂的最大加速度反应谱值也只有0.5 g;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谱比值(竖向/水平向)沿龙门山断层周围的分布,在较长周期(T=0.2 s,0.5 s,1.0 s)与短周期(T=0.05 s,0.1 s)有明显的不同.(3)近断层竖向地震动显著,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在(竖向/水平向)可达1.4.在龙门山发震断层的上盘,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整体上比下盘要大,竖向地震动尤为剧烈.部分近断层记录的地震动谱比值(竖向/水平向)在短周期(<0.1 s)甚至超过1.5,统计分析还表明谱比值在短周期段(<0.1 s)随断层距的增大而减小.
谢俊举温增平高孟潭胡聿贤何少林
关键词:地震动汶川地震上盘效应
2008年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的非平稳特征被引量:14
2011年
利用中国强震动台网获得的汶川地震近断层强震动数据,研究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的强度和频率的非平稳特征,并对其非平稳特征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表明近断层地震动强度和频率表现出很强的非平稳特性,这种非平稳特征主要受震源破裂机制、台站方位和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破裂传播正向和反方向上地震动强度和频率的时间过程有显著的不同.在破裂正向上,地震动加速度记录表现为大幅值、短持时的强度过程,强度过程的持续时间为15 s左右,加速度时程的主要周期约为0.4 s,地震动速度时程有较明显的速度脉冲,脉冲周期可以达到8 s;在破裂的反方向上,地震动强度过程的时间跨度长达90 s,加速度记录的主要周期约为0.6 s,速度时程中没有明显的脉冲.小波功率谱的分析结果表明破裂正向上速度脉冲表现为在很小的时间尺度和频域内能量的集中,值得注意的是,观测到的速度脉冲的周期长达8 s,比Chi-Chi地震和Kobe地震中观测到的脉冲周期要长,这可能与汶川地震的震级相对较大有关.
谢俊举温增平高孟潭袁美巧何少林
关键词:地震动汶川地震非平稳近断层速度脉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