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2006B019) 作品数:5 被引量:51 H指数:3 相关作者: 杨玉霞 郑有良 吴卫 安金玲 胡平 更多>> 相关机构: 西昌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苦荞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17 2008年 对来自5个国家的55份苦荞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中、矮秆,主茎节数、有效花序数、蛋白质含量适中,一级分枝数偏多、总分枝数偏少,千粒重、单株粒重偏低和生育期较长等特点。主成分分析将9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5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达87.77%。入选材料应是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适中,有效花序数和千粒重偏高,中矮秆的材料。据此标准,筛选到九江苦荞和苦刺荞2份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材料。基于性状表现,供试材料可分为低产晚熟型、多分枝高蛋白型、早熟粒重型等3类,但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并不完全一致。 杨玉霞 吴卫 郑有良 王俊 李建 邬昌禄关键词:苦荞 农艺性状 蛋白质含量 聚类分析 栽培荞麦种子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1年 利用A-PAGE(Acid-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对来源于7个国家的76份栽培荞麦(苦荞54份,甜荞22份)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荞麦醇溶蛋白位点存在丰富的等位变异,共分离出18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每份材料具有6~12条不等,平均9.5条,多态性带占88.89%。材料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77,变幅为0.389~1.000。在GS为0.63的水平上,供试材料可聚为苦荞和甜荞2大类,绝大部分来自于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聚成一类,表明荞麦醇溶蛋白所揭示的遗传关系与地理来源有较高的相关性。 杨玉霞 蒋召雪 胡平 安金玲 周先建 夏燕莉关键词:苦荞 甜荞 醇溶蛋白 聚类分析 A-PAGE 荞麦茎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甜荞和苦荞茎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以75%乙醇为溶剂,1∶25的料液比在65℃振荡提取2 h。在该优化条件下,甜荞、苦荞茎叶中总黄酮得率分别为5.65%、6.54%。[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便于推广和普及,是提取荞麦茎叶中总黄酮的有效方法。 杨玉霞 蒋召雪 王安虎 安金玲 胡平 夏燕莉关键词:甜荞 苦荞 总黄酮 正交设计 荞麦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的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荞麦初花期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的日变化趋势、最佳取样时间和取样部位,为荞麦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4份来自不同地区的甜荞和苦荞不同器官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日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一天中同一品种不同器官中的黄酮含量均表现为花>叶>茎>根,且花和叶中的含量显著大于茎和根,不同品种各器官中总黄酮含量的日变化差异较大。 杨玉霞 吴卫 郑有良 夏燕莉 胡平 安金玲关键词:甜荞 苦荞 总黄酮 日变化 苦荞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30 2008年 [目的]为苦荞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来自5个国家的55份苦荞品种(系)资源引种至四川栽培,经比较鉴定后对苦荞的单株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的顺序:有效花序数>千粒重>生育期>总分枝数>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茎粗>株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有效花序数、千粒重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有效花序数、千粒重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二者是荞麦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结论]综合考虑,苦荞高产株型应是: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适中,有效花序数多,千粒重较高,开花期短者。 杨玉霞 吴卫 郑有良 王俊 李建 邬昌禄关键词:苦荞 农艺性状 通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