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081)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李菁彭清忠杜次龙华朱越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蛇足石杉
  • 8篇石杉
  • 3篇芽胞
  • 3篇繁殖
  • 3篇繁殖研究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石杉碱甲
  • 2篇水培
  • 2篇相色谱
  • 2篇茎尖
  • 2篇基因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原核表达
  • 1篇植物
  • 1篇石杉碱乙

机构

  • 8篇吉首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中国计量学院
  • 2篇湖南应用技术...

作者

  • 8篇李菁
  • 5篇彭清忠
  • 4篇杜次
  • 3篇龙华
  • 2篇商晗武
  • 2篇刘建成
  • 2篇黄骥
  • 2篇田向荣
  • 2篇朱越
  • 2篇陈浙
  • 1篇唐云涛
  • 1篇肖艳红
  • 1篇刘祝祥
  • 1篇李鹂
  • 1篇夏志华
  • 1篇李贵
  • 1篇黄黎华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中药材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Agricu...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4
  • 4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株蛇足石杉根际铁载体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被引量:4
2013年
对蛇足石杉根际铁载体细菌进行了分离、筛选与鉴定,以期筛选到潜在高效促生细菌。采用梯度稀释涂平板法从蛇足石杉根际土中分离细菌,再通过CAS检测平板分析,从中筛选出1株产生铁载体能力较强的菌,并结合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可产铁载体的蛇足石杉根际细菌初步鉴定。从蛇足石杉根际中筛选到1株产铁载体细菌JSX 389,经鉴定为Lysinibacillus属菌株。
肖艳红李菁刘祝祥杜次李贵
关键词:蛇足石杉细菌铁载体RDNA
湘西蛇足石杉中石杉碱甲、乙和丙含量的测定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超声萃取法提取湘西蛇足石杉总生物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其石杉碱甲、乙和丙含量,并分析其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湘西4个样地蛇足石杉中石杉碱甲、乙和丙含量基本一致,分别达到0.5‰、0.3‰和0.04‰;但植株不同部位三种石杉碱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石杉碱甲和乙的分布均为叶>茎>根,石杉碱丙则是根大于叶和茎。由此可知,湘西蛇足石杉具有资源优势,石杉碱在植株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部位选择性;采用HPLC可同时检测石杉碱甲、乙和丙,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
杜次彭清忠田向荣朱越李菁
关键词:蛇足石杉石杉碱甲石杉碱乙高效液相色谱法
国产黄连属植物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中国黄连属6种1变种分属叶掌状三全裂和叶掌状五全裂2个类群,前者包括三角叶黄连、峨眉黄连、云南黄连、黄连和其变种短萼黄连;而分布于滇东南的五裂黄连和产于台湾的五叶黄连则归于后者。采用根尖压片法和卡宝品红染色法,对除五叶黄连外的中国黄连属5种1变种,以及日本黄连进行染色体核型比较分析,从细胞学角度为探讨中国黄连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新的线索和证据。结果表明:(1)五裂黄连(2n=2x=18=2M+16m)、短萼黄连(2n=2x=18=8m+10sm)和日本黄连(2n=2x=18=12m+6sm)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均为首次报道。(2)7个材料的染色体基数均为9,除三角叶黄连为三倍体外,其余均为二倍体。(3)叶为掌状三全裂的二倍体种核型一致,为2A型,染色体类型以及不对称系数均很相似;叶为掌状五全裂的五裂黄连与五叶黄连的核型更接近,为1A型,核型特征的共性表明了这2个类群的自然属性。(4)三倍体三角叶黄连的不对称程度较高,核型为3A型,其染色体大小与峨眉黄连最接近。(5)根据核型不对称程度和染色体大小,结合地理分布,推测叶掌状五全裂种为本属的原始类群。
黄骥陈浙夏志华商晗武
关键词:核型染色体亲缘关系
蛇足石杉茎尖的组织培养和芽胞繁殖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解决蛇足石杉组培过程中的污染及生根问题,采集野生植株苗进行室内水培或土培,然后再取其茎尖组培,结果表明该操作可大幅减少组培苗的污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筛选诱导生长和生根效果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以1/2MSCO培养基的效果较好,组培苗茎叶生长快、生根快;采用砂栽法对蛇足石杉的芽胞繁殖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蛇足石杉芽胞繁殖方式便捷,效果良好,成活率达100%。
刘建成刘建成彭清忠龙华李菁
关键词:蛇足石杉水培
湘西蛇足石杉不同部位石杉碱甲分布及与LDC表达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测定湘西蛇足石杉不同部位石杉碱甲含量,分析石杉碱甲分布与赖氨酸脱羧酶基因(LDC)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测定蛇足石杉根、茎、叶中石杉碱甲含量,HPLC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8 mol/L醋酸铵(32∶68,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08nm。以肌动蛋白基因为内参物,通过半定量RT-PCR比较LDC在根、茎、叶中的表达量。结果:石杉碱甲在0.5~1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RSD为0.32%;湘西蛇足石杉根、茎、叶中石杉碱甲含量分别为(118.35±0.77)μg/g、(411.09±2.47)μg/g、(562.15±2.86)μg/g;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LDC在根、茎、叶中表达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湘西蛇足石杉不同部位石杉碱甲含量差异显著;推测赖氨酸脱羧酶不是石杉碱甲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
杜次李菁田向荣朱越彭清忠
关键词:蛇足石杉石杉碱甲高效液相色谱法半定量RT-PCR
武陵山区蛇足石杉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AFLP分子标记对武陵山区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4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条带615条,其中549条为多态性条带;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89.27%,有效等位基因数Ne=1.257,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0.178,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Isp=0.298;在居群水平上,PPB=71.42%,Ne=1.235,H=0.154,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Ipop=0.251;遗传多样性在居群间有明显的差别,其中坪坝营(PBY)居群最高(PPB=81.95%),而铁峰山(TFS)居群最低(PPB=64.55%)。(2)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低,基于Nei’s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159;Shannon’s居群分化系数[(Isp-Ipop)/Isp]为0.16;WINAMOVA分析显示,武陵山区蛇足石杉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分量为65.057,占总变异的75.77%,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分量为20.804,占总变异的24.23%;居群内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ΦST=0.242,P<0.001)。(3)由遗传分化系数(GST)估计,武陵山区蛇足石杉居群间的基因流Nm=2.647,表明蛇足石杉属于异交种。(4)两两居群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N)范围为0.031 0~0.969 4;Mantel检测结果显示,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269,P=0.887)。研究认为,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主要决定于居群历史,较少干扰而稳定的居群偏向克隆生殖,遗传多样性较低,而新建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则较高;克隆生长、生态位选择、异交,以及有效的孢子风媒传播等可能是其维持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因素,而过度采挖等人类活动和生境片断化是导致蛇足石杉濒危的主要因素。
黄骥陈浙李菁商晗武
关键词:蛇足石杉P
蛇足石杉扦插及芽胞繁殖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针对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ex Murray)Trev.野生资源急剧减少,野生种群遭到毁灭性采挖而面临枯竭的现状,利用蛇足石杉带茎尖插条和芽胞进行野外半人工辅助繁殖,以期建立一套稳定、有效的人工繁殖体系。方法:以湘西古丈高望界林场岩陀寨为实验地,采用2年生以上顶技为试材,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插条长度、NAA浓度和插条在NAA溶液中的浸泡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通过2年时间的野外定点观测,对蛇足石杉芽胞发生、散落和生长动态进行跟踪研究,并对置于不同土壤层的芽胞萌发进行研究。结果:在原生境中,长6 cm的插条在NAA质量浓度20 mg/L中浸泡5 min的处理为最佳,60 d后即有白色不定根产生,90 d后成活率达90%,210 d后插条有明显生长量;蛇足石杉芽胞大多形成于每年7~9月,次年3~4月成熟后从母株上脱落,遇到适合条件随即萌发生长为幼苗,6个月即可成独立植株;萌发实验表明,光照和湿度是影响芽胞萌发的主要因素。结论:在自然生境中,建立蛇足石杉扦插繁殖体系切实可行;利用芽胞进行人工繁殖可建立稳定有效的幼苗再生体系。该研究对缓解蛇足石杉资源匮乏有重大意义。
龙华李菁李鹂黄黎华
关键词:蛇足石杉扦插芽胞繁殖
蛇足石杉茎尖的组织培养和芽胞繁殖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解决蛇足石杉组培过程中的污染及生根问题,采集野生植株苗进行室内水培或土培,然后再取其茎尖组培,结果表明该操作可大幅减少组培苗的污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筛选诱导生长和生根效果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以1/2MSCO培养基的效果较好,组培苗茎叶生长快、生根快;采用砂栽法对蛇足石杉的芽胞繁殖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蛇足石杉芽胞繁殖方式便捷,效果良好,成活率达100%。
刘建成刘建成彭清忠龙华李菁
关键词:蛇足石杉水培
蛇足石杉赖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功能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赖氨酸脱羧酶(Lysine decarboxylase,LDC)是抗老年痴呆药——石杉碱甲生物合成的第一个酶。为了研究蛇足石杉中LDC的特性和功能,以其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得到2个赖氨酸脱羧酶基因LDC1和LDC2,克隆至pMD?19-T中测序发现,两基因同源性为95.3%,分别编码212和202个氨基酸。将两基因引入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LDC1和pET-32a(+)/LDC2,分别转入BL21(ED3)中进行诱导表达,在30℃条件下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Trx-LDC1和Trx-LDC2;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建立酶促反应体系分析其脱羧酶活性,薄层层析(TLC)检测表明重组融合蛋白Trx-LDC1和Trx-LDC2均能催化赖氨酸脱羧生成尸胺。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发现LDC1和LDC2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但预测的二级结构和三维结构基本一致。
杜次李菁唐云涛彭清忠
关键词:蛇足石杉基因克隆原核表达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