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314703)

作品数:17 被引量:65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式墉姜文龙赵毅张宏梅马东阁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吉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发光
  • 9篇电致发光
  • 9篇有机电致发光
  • 7篇发光器件
  • 6篇电致发光器件
  • 6篇有机电致发光...
  • 4篇OLED
  • 3篇有机薄膜场效...
  • 3篇有机发光
  • 3篇晶体
  • 3篇晶体管
  • 3篇空穴
  • 3篇NPB
  • 3篇ALQ3
  • 3篇掺杂
  • 3篇场效应
  • 3篇场效应晶体管
  • 2篇有机发光器件
  • 2篇微腔
  • 2篇空穴传输

机构

  • 14篇吉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中国科学院微...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长...

作者

  • 8篇刘式墉
  • 4篇石家纬
  • 4篇赵毅
  • 4篇姜文龙
  • 4篇马东阁
  • 4篇张宏梅
  • 3篇郭树旭
  • 3篇全宝富
  • 3篇汪津
  • 3篇王伟
  • 3篇王静
  • 2篇杨惠山
  • 2篇梁昌
  • 2篇陈淑芬
  • 2篇丁桂英
  • 2篇侯晶莹
  • 2篇王立忠
  • 2篇刘明大
  • 2篇王广德
  • 2篇游汉

传媒

  • 4篇光电子.激光
  • 4篇发光学报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激光
  • 1篇光子学报
  • 1篇液晶与显示
  • 1篇电子工业专用...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 1篇固体电子学研...
  • 1篇Chemic...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TO表面处理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用Al2O3抛光液处理ITO表面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将ITO玻璃片分别放入Al2O3水选分级后的不同粒度的抛光液中,进行不同时间的超声处理,发现随着Al2O3抛光液粒度不同、超声时间的不同、ITO的表面质量不同,器件的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经过优化发现,当Al2O3抛光液水选分级后的粒度是0.6μm,超声时间为10min,采用导电层的厚度是50±10nm,方块电阻是40Ω/□的ITO时,器件的亮度在同一电压下提高了三倍多,器件达到100cd/m2的亮度所需驱动电压也由9V降至6V,器件的最大亮度在15V时达到了25880cd/m2,最大效率也由2.5cd/A提高至3.82cd/A.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ITO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经过Al2O3抛光液处理的ITO玻璃片表面粗糙度降低了,粗糙度的降低有助于阳极和有机物的结合,有利于空穴的注入,从而使得器件性能得到改善.
王静姜文龙王广德王立忠汪津韩强丁桂英刘式墉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抛光
微腔反射率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2006年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谐振腔的光学微腔效应,导致在一定波长处的发射峰强度增强、宽度压窄、发光性能得到改善,因而在有机彩色显示中受到人们的重视。设计了具有不同反射率的两种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BR:D istributed B ragg Reflectors),用8羟-基喹啉铝(A lq3)作为电子传输/发光层,N,N′-双(1-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PB)作为空穴传输层,通过DBR与金属电极反射镜构成法布里-珀罗谐振腔制成了微腔有机发光二极管(MOLED:M icrocavity O rgan ic L ight-Em ittingD iode),详细研究了介质镜(DBR)的反射率、金属镜和有机层的厚度对电致发光效率、发光波长以及光谱半高宽的影响。研究发现,高反射率的DBR虽然可以实现窄的光谱发射,但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大大降低,而低反射率的DBR有利于实现单模发射,并且具有较高的电致发光效率,经金属镜和有机层厚度优化后的最大电致发光效率达到了8.3 cd/A,是高反射率DBR微腔器件的6.4倍。
张宏梅游汉石家纬王伟马东阁谢静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微腔分布布拉格反射
硅片上顶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4
2005年
为了更好地实现有机发光器件在硅片上的有源矩阵显示,有必要探讨在硅片上直接制作透明阴极的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在顶发射发光器件中,为了到达高的发光效率,底部阳极一般采用高反射率的金属。在通常所用的各种金属当中,金属银对可见光具有很高的反射率,然而由于其具有相当低的功函数,导致与有机材料间能级的不匹配,从而引起有机发光器件中阳极空穴注入的不理想而影响器件的性能。我们在硅片上制备顶发射的有机发光器件,用薄层QAD(quinacridone)作为发光层,表面修饰的银作为阳极,制备的有机发光器件的亮度在外加电压10V时达到13 700cd/m2,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在7V时达到4. 3cd/A,是没有薄层QAD器件的2倍多,是由在器件中存在Alq3 与QAD之间F ster能量转移机制引起的。
杨惠山陈淑芬吴志军赵毅侯晶莹刘式墉
关键词:有机发光器件亮度电流效率
易于集成的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被引量:2
2005年
用有机半导体并五苯作为有源层,聚四氟乙烯作为绝缘层,采用全蒸镀方式在真空室一次性制备了正装结构的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OTFT)。薄的有机绝缘层使得器件工作在低电压下,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易于与显示像素(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集成在同一个透明的刚性或者柔性衬底上。研究了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漏接触电阻和沟道电阻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电阻是影响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在透明的玻璃衬底上实现了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对同一衬底上100μm×200μm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
王伟石家纬郭树旭全宝富刘明大张宏梅梁昌张素梅游汉马东阁
关键词:光电子学并五苯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用于OLED的a-Si TFT有源驱动阵列保护电路的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在模拟与仿真的基础上,根据MOS器件的源漏击穿特性,分析了用于a SiTFT有源驱动阵列的外围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同时根据所采用的有源OLED单元像素驱动电路的特点,确定了电源线、数据线、信号线上的相应保护电路形式。该保护电路可应用于OLED的有源驱动TFT阵列。
张彤王丽杰许武郭小军赵毅刘式墉
关键词:OLEDA-SITFT有源驱动布图设计仿真模拟
Mechanistic Aspects of Monomer, Polymer Formation, and Synthesis of PQ-Alt-Dialkyl-fluorene Conjugated Copolymer
2008年
Suzuki coupling reaction is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jugated polymer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no report describing the mechanism and coupling of 9,10-phenanthrenequinone(PQ) building blocks via Suzuki reaction because PQ is sensitive to bases and light. Herein is reported the efficient Suzuki coupling of PQ with 9,10-dialkylfluorene with Na2CO3 as basic species and high molecular weight PQ-Alt-Dialkyl-Fluorene conjugated copolymer obtained in an yield of 42%. Based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data and well-accepted literature, we proposed a step-by-step mechanistic explan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PQ containing alternating conjugated copolymer.
Muddasir HanifLU PingZHENG YanLI MaoXIE Zeng-qiMA Yu-guangLI DiLI Jing-hong
富硅氮化硅薄膜的荧光发射被引量:4
2005年
室温下在3.45eV的激光激发下,对950℃温度下淀积的LPCVD富硅的SiNx薄膜中,观测到5个高强度的可见荧光的发射。其峰位位置分别为2.7,2.69,2.4,2.3,2.1eV。通过TEM、IR、XPS等的分析研究表明,该样品为纳米硅镶嵌结构的a SiNx∶H复合膜,分析了其微结构的成因及其与膜内应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1000~1200℃快速退火(RTA)处理,原PL谱蓝移并只出现了峰位为3.0,2.8eV的两个紫蓝色荧光的发射,用能隙态模型对此结果做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认为薄膜中纳米硅团簇的密度、尺寸的变化和亚稳态缺陷态对其PL峰以及膜应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董立军刘渝珍陈大鹏王小波
关键词:光致发光内应力
MEMS技术在流体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微机电系统(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技术或微传感器与微执行器(MicromachinedTranducers)技术,它是在微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合了硅微加工和精密机械加工等多种微加工技术,并利用IC技术把控制和信号处理电路与机械部件集成的微型系统。这种技术所涉及的器件的特征尺寸一般小于1mm而大于1μm,它为流体控制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简述了流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MEMS技术实现流体控制的机理和途径,分别介绍了国外研究机构近年来在微传感、微执行技术的研究工作。
易亮欧毅陈大鹏叶甜春
关键词:流体控制微执行器MEMS
引入阱结构改善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阱结构作为发光层,阱由8-羟基喹啉铝和4,4′-N,N′?dicarbazole-biphenyl交替蒸发长成,改善了器件的效率,这归因于增加空穴和电子在薄发光层的堆积,形成的激子有效地被限制在薄的发光层中发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在外加电压8V时达到4.1cd/A,与一般异质结器件相比效率提高了2倍多·这说明在适当阱数时用简单办法可提高器件的效率·
杨惠山陈淑芬赵毅侯晶莹刘式墉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
BCP的厚度对OLED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05年
设计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结构:ITO/NPB(50 nm)/BCP(x)/Alq3(50 mm)/LiF(0.5mm)/Al(120 nm)。在实验中改变BCP的厚度,调整电子和空穴的注入平衡,控制发光层(EML)。研究发现:当BCP的厚度为0 nm时,器件为典型的双层OLED结构,光谱为绿色的Alq3特征光谱;当厚度为8 nm或8 nm以上时,发光区完全基于NPB层,器件为蓝色发光;当厚度在1 nm到8 nm时,NPB层和Alq3层对发光都有贡献,EL谱线包括蓝光发射和绿光发射。BCP层起到了调节载流子复合区域和改变器件发光颜色的作用,因此控制BCP的厚度可以改善器件的性能。
王静姜文龙魏风才汪津候晶莹刘式墉
关键词:空穴阻挡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