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90274)

作品数:237 被引量:4,120H指数:37
相关作者:李夕兵周科平宫凤强胡建华罗周全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6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4篇矿业工程
  • 82篇建筑科学
  • 19篇理学
  • 18篇交通运输工程
  • 17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8篇数值模拟
  • 28篇值模拟
  • 27篇采矿
  • 24篇充填
  • 20篇空区
  • 17篇岩石
  • 17篇岩石力学
  • 17篇采矿工程
  • 16篇岩爆
  • 16篇胶结充填
  • 15篇矿山
  • 14篇采空
  • 14篇采空区
  • 13篇顶板
  • 13篇充填体
  • 12篇深井
  • 10篇微震
  • 10篇微震监测
  • 10篇稳定性
  • 8篇神经网

机构

  • 179篇中南大学
  • 31篇东北大学
  • 9篇大连理工大学
  • 7篇大连大学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 5篇中国有色工程...
  • 4篇嘉应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武...
  • 4篇中国有色矿业...
  • 4篇铜陵有色金属...
  • 3篇北京矿冶研究...
  • 3篇湖南大学
  • 3篇南华大学
  • 3篇江西理工大学
  • 3篇香港大学
  • 2篇湖南城市学院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湖南省深部金...
  • 2篇西澳大学
  • 2篇铜陵化学工业...

作者

  • 76篇李夕兵
  • 31篇周科平
  • 22篇宫凤强
  • 21篇唐春安
  • 20篇胡建华
  • 18篇罗周全
  • 15篇杨天鸿
  • 13篇王新民
  • 12篇赵国彦
  • 12篇古德生
  • 11篇吴超
  • 11篇刘志祥
  • 11篇刘晓明
  • 11篇唐礼忠
  • 10篇苏家红
  • 10篇张钦礼
  • 9篇左宇军
  • 9篇王卫华
  • 9篇王其胜
  • 9篇朱万成

传媒

  • 26篇岩石力学与工...
  • 20篇Journa...
  • 16篇金属矿山
  • 12篇中南大学学报...
  • 9篇岩土工程学报
  • 9篇矿冶工程
  • 9篇岩土力学
  • 8篇煤炭学报
  • 7篇矿业研究与开...
  • 6篇中国安全科学...
  • 6篇地下空间与工...
  • 5篇采矿技术
  • 5篇Journa...
  • 5篇湖南科技大学...
  • 5篇Journa...
  • 4篇东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矿业
  • 4篇矿山压力与顶...
  • 4篇采矿与安全工...
  • 3篇工业安全与环...

年份

  • 6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24篇2009
  • 69篇2008
  • 40篇2007
  • 52篇2006
  • 45篇2005
  • 11篇2004
2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石多裂纹剪切断裂数值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节理岩体在剪切力作用下的破坏方式常表现为相邻节理的扩展与贯通,因此,研究含预制多裂纹岩打的抗剪强度和破坏模式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应用RFPA系统对含断续裂纹剪切试样的断裂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不同裂纹几何分布对破坏模式和峰值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围压条件下,裂纹贯通模式丰要受裂纹的几何方位控制:由于试样细观缺陷非均匀性的存在,导致岩行断裂主要由拉伸破坏引起,但拉剪混合破坏仍然存在,并对抗剪强度有较大的影响。
张后全常旭唐春安杨天鸿刘文彬朱万成
关键词:岩石力学非均匀性剪切
初始几何缺陷对超高矿柱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05年
针对具有初始几何缺陷的超高矿柱稳定性问题建立了一个简化的力学模型,基于初始挠度的形状、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变–曲率关系及静力平衡关系对具有初始挠度的矿柱的弹性及弹塑性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确立了超高矿柱稳定性对初始几何缺陷的依从关系,确定了具有初始几何缺陷的超高矿柱的弹塑性失稳的极限载荷。结果表明:处于弹性阶段的超高矿柱,在上覆岩层载荷作用下,其挠度曲线变为在原有初始挠度各对应部分乘以一个放大系数1/(1?α)。在达到临界状态前,超高矿柱最大挠度与初始挠度f0有关,且随着f0的增加而增加;处于弹塑性阶段的超高矿柱,由于初始挠度的存在,其极限承载能力降低,且随着初始挠度f0的增加而减少。以冬瓜山铜矿3个矿柱为例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可为合理安排开采顺序、布置采场等提供依据。
李江腾曹平
关键词:采矿工程稳定性初始几何缺陷弹塑性临界载荷
金属矿采空区信息获取及管理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本文采用空区探测系统CMS对空区进行精密探测,并运用大型矿业软件SURPAC对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准确获得了采空区的三维形态、空间位置、实际边界、体积、顶板面积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库技术成功地研制了在Windows XP操作平台上运行的空区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为金属矿采空区信息的有效获取及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罗周全李畅杨彪鹿浩张保
关键词:采空区CMS信息获取软件开发
基于特征值域的可拓学理论的工程岩体质量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岩体质量评价结果,基于可拓学工程方法,在物元模型理论基础上建立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对待评物元的各因素特征赋予切合实际的值域,建立区间与区间的距的计算公式,应用可拓集合的关联函数,建立基于物元和关联函数的工程岩体可拓评价方法。对某矿山主要工程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得到岩体N1的质量等级为Ⅰ级,岩体N2、N3、N4和N5的质量等级为Ⅱ级,岩体N6的质量等级为Ⅲ级。通过与基于特征值的可拓学理论以及其他岩体质量评价方法所得到的岩体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基于特征值域的可拓学理论在工程岩体质量评价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吴肖坤刘敦文江帆唐洋杨光杨晨
关键词:可拓学值域物元关联函数岩体质量评价
硫化物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
尾砂中的硫化物对充填体强度影响较大。室内实验表明,磁黄铁矿具有较强的自我胶结能力,可用来部分替代水泥,以降低充填成本。替代水泥的最优磁黄铁矿含量为充填骨料的12%,最优含水率为15%。虽然磁黄铁矿能够提高充填体的早期强度...
张钦礼王新民田明华
关键词:磁黄铁矿充填体强度胶结充填胶结材料
文献传递
金属矿床采掘过程围岩失稳状态的声发射监测实践被引量:11
2005年
本文以声发射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小铁山矿脉内采准工程中采准和回采巷道的稳定性进行了实时监测,确定了不同岩性的稳固性、开挖后的松动范围和巷道的合理支护方式及支护时间.从岩石应力和声发射次数与能量的关系出发,通过实测一定时期内巷道的声发射特征,对比相应的破坏形式,确定了巷道开挖后破坏形式和声发射的关系,为脉内采准工程合理性和地压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证明了声发射监测技术在岩矿地下开挖工程地压活动监测中的有效性.
冯巨恩吴超
关键词:声发射巷道稳定性支护方式
磷石膏作为胶结充填骨料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在充填料中添加水泥,可提高充填料的初期强度,却使充填成本居高不下。虽然磷石膏不是理想的充填骨料,但利用具有活化剂作用的粉煤灰等工业废料作为水泥的代用品,在磷石膏、粉煤灰胶结充填过程中取代一部分水泥用量,可改善浆体的胶凝特性,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对降低充填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矿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是充填工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王新民姚建田冬梅张钦礼
关键词:磷石膏粉煤灰胶结充填
金属矿山安全管理与信息化技术被引量:10
2006年
信息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紧密结合,可实现传统产业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对矿山安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详细论述了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安全生产现状,矿山安全灾害种类和矿山安全信息化技术,指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解决矿山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过江古德生罗周全
关键词:地下金属矿山矿山安全信息化技术
基于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方案优化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针对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高价值软破矿体的特征,提出了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采矿技术,并主要从维护采场稳定性和保证矿石合格块度率的角度,对崩矿方案进行优化研究.首先,运用FLAC3D软件对侧向挤压崩矿和水平分层崩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从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分布和变化来分析不同方案对采场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其次,分析了节理裂隙分布对原始矿体的切割作用,以及爆破挤压作用对崩落块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向挤压崩矿更有利于维护采场结构的稳定,引导节理裂隙对矿体的合理切割,并能充分发挥挤压效应,提高崩落矿石块度的合格率.图4,表1,参14.
周科平朱和玲肖雄刘俊董国庆
关键词:开采环境再造稳定性矿石块度
矿区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距离判别分析预测法被引量:23
2007年
将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矿区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预测问题中,建立了井筒非采动破裂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选用表土层厚度、底含厚度、底含水位速降、井筒外径、井壁厚度和井筒投入使用时间6项指标作为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的判别因子,以历史上工程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判别函数对工程实例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分类性能良好,预测精度高,回判估计的误判率很低.
宫凤强李夕兵
关键词: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