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833504)

作品数:35 被引量:860H指数:18
相关作者:于贵瑞王秋凤李玉娥朱先进万运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生态系统
  • 11篇陆地生态
  • 11篇陆地生态系统
  • 7篇
  • 6篇土壤
  • 5篇玉米
  • 5篇春玉
  • 5篇春玉米
  • 4篇碳收支
  • 4篇
  • 4篇草地
  • 3篇水分
  • 3篇碳循环
  • 3篇温室气体
  • 3篇涡度
  • 3篇涡度相关
  • 3篇CHINAF...
  • 3篇春玉米田
  • 2篇植物
  • 2篇植物叶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海南省气象科...

作者

  • 24篇于贵瑞
  • 17篇王秋凤
  • 8篇李玉娥
  • 7篇万运帆
  • 7篇朱先进
  • 6篇方华军
  • 6篇何念鹏
  • 5篇刘迎春
  • 4篇刘颖慧
  • 4篇秦晓波
  • 3篇付超
  • 3篇韩兴国
  • 3篇刘硕
  • 3篇高艳妮
  • 3篇孙晓涵
  • 3篇展小云
  • 2篇张扬建
  • 2篇贺康宁
  • 2篇李安超
  • 2篇赵新全

传媒

  • 9篇地理科学进展
  • 6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Journa...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13篇201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1~201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初步评估被引量:23
2015年
定量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现状是实施区域碳汇管理、减缓气候变化行动计划的基础.因此,定量研究全球以及不同国别的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在各种碳库或生态学过程中的利用与分配规律,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的空间格局和动态变化,不仅是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增强全球和国别温室气体管理的重大科技需求.
王秋凤郑涵朱先进于贵瑞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内蒙古放牧草地土壤碳固持速率和潜力被引量:29
2012年
放牧是典型草地最重要的利用方式,弄清放牧对草地碳固速率的影响,将为我国内蒙古地区草地碳汇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通过在平坦草地和斜坡草地设置相同的放牧梯度实验(放牧强度0、1.5、3.0、4.5、6.0、7.5、9.0羊/hm2),探讨了放牧和地形对草地土壤碳固持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轻度放牧草地表现为碳固持,重度放草地表现为碳流失;对放牧草地而言,存在碳源/碳汇的转化阈值(或放牧强度),且坡地阈值低于平地。为了实现草地碳增汇目的,平坦草地的放牧强度应低于4.5羊/hm2(放牧期6—9月),斜坡草地应低于3羊/hm2。地形因素(平地VS斜坡)使准确评估放牧草地土壤的碳固持速率变得更加复杂。总之,内蒙古地区放牧草地具有较大的碳固持潜力,通过控制放牧强度是实现其碳固持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何念鹏韩兴国于贵瑞
关键词:草地地形放牧
青海省大通县青海云杉林碳储量初步估算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调查11~62a不同龄级青海云杉的主要生长指标,对其植被碳密度和碳储量进行估算,并分析其与胸径、树高和林龄等的相关关系,以评估青海省大通县青海云杉林的碳汇功能。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碳密度为22.06~166.56t.hm-2,平均65.68t.hm-2,其中活体碳密度占85.4%,枯落物碳密度占14.6%。植被活体碳密度与胸径和树高呈显著正相关,随林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林龄49a时达到最大,为151.20t.hm-2。枯落物碳密度与活体碳密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而枯死率则相反,林龄49a的云杉林枯落物碳密度最大,为15.36t.hm-2,枯死率最小,为10%。
郭倩倩贺康宁刘硕李玉娥董梅孙晓涵李安超
关键词:青海云杉
Carbon carry capacit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in China based on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mature forest biomass被引量:16
2014年
Fores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cting as a carbon sink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Although global forests have huge carbon carrying capacity(CCC)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CSP),there were few quantification reports on Chinese forests.We collected and compiled a forest biomass dataset of China,a total of 5841 sites,based on forest inventory and literature search results.From the dataset we extracted 338 sites with forests aged over 80 years,a threshold for defining mature forest,to establish the mature forest biomass dataset.After analyz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carbon density of Chinese mature forests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we used carbon density of mature forests as the reference level,and conservatively estimated the CCC of the forests in China by interpolation methods of Regression Kriging,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and Partial Thin Plate Smoothing Spline.Combining with the sixth National Forest Resources Inventory,we also estimated the forest CSP.The results revealed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rbon density of mature forests and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nd stand age,and the horizontal and elevational patterns of carbon density of mature forests can be well predicted b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The total CCC and CSP of the existing forests are 19.87 and 13.86 Pg C,respectively.Subtropical forests would have more CCC and CSP than other biomes.Consequently,relying on forests to uptake carbon by decreasing disturbance on forests would b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mitigating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 effects besides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LIU Ying ChunYU Gui RuiWANG Qiu FengZHANG Yang JianXU Ze Hong
关键词:CLIMATEPATTERN
海北高寒灌丛草甸蒸散量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蒸散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重要分量,研究典型生态系统的蒸散规律有助于认识水分循环过程,进而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涡度相关法研究了2003—2011年海北高寒灌丛草甸生态系统的蒸散量变化特征及水分收支状况.结果表明:2003—2011年,研究区蒸散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最大值一般出现在生长旺季的7—8月,达4.4—5.7mm·d-1;最小值多出现在1月或12月(0.09±0.04mm·d-1).蒸散量的年际动态明显,为451.3~681.3mm,其中,生长季占70%以上.年蒸散量与年降水量之比的平均值为1.06±0.17,表明该生态系统的年水分收支状况基本平衡,几乎所有的降水都以蒸散的形式消耗.
郑涵王秋凤李英年朱先进
关键词:蒸散涡度相关法青藏高原CHINAFLUX
基于成熟林生物量整合分析中国森林碳容量和固碳潜力被引量:17
2015年
森林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已有研究认为,全球森林碳容量和固碳潜力巨大,但未见专门针对中国森林进行定量评价其碳容量和固碳潜力的研究.本研究收集整理了文献发表和野外调查获得的中国森林生物量数据5841条,并从这些数据中选取了338个林龄在80年及以上的森林样点,建立了中国成熟林生物量数据集.通过分析中国成熟林碳密度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以成熟林碳密度为参考水平,采用碳密度-气候关系模型、反距离插值法及局部薄盘样条插值法,获得并统计分析了中国森林碳容量,结合中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进一步评估了中国森林固碳潜力.结果显示,中国成熟林碳密度与气温、降水和林龄呈正相关,其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均能够从气温和降水的限制性角度得到合理解释.相对保守地来说,中国现有森林碳容量为19.87 Pg C,固碳潜力为13.86 Pg C;其中,亚热带森林是我国森林碳容量和固碳潜力最大的生态区.由此可见,充分发挥我国现有森林的碳吸存能力,减少对现有森林碳库的干扰,是继造林再造林之外的陆地生态系统增汇的又一可以选择的重要技术途径.
刘迎春于贵瑞王秋凤张扬建徐泽鸿
关键词:气候成熟林固碳潜力
春玉米田施用双氰胺和硫包衣尿素的节本减排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农田土壤是其重要的排放源。本研究利用温室气体自动测定系统,对华北平原春玉米农田尿素(U)、尿素添加10%双氰胺(DCD1)、尿素添加5%双氰胺(DCD2)、硫包衣尿素(SCU)和不施肥(CK)5个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进行N2O测定,以分析双氰胺和硫包衣尿素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N2O排放总量顺序为U>SCU>DCD2>DCD1>CK,各处理的排放系数在0.20%~0.71%,与单施尿素相比,DCD1、DCD2分别减少N2O排放59.5%、47.1%,硫包衣处理的N2O排放与尿素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两者的N2O排放均极显著高于添加DCD的处理(P<0.01)。(2)排放高峰是伴随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明显上升而发生的,各施肥处理N2O的排放通量与土壤WFPS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3)DCD2施肥方案每减排1tCO2-eq的同时可减少支出约178元,表明此方案可作为减少春玉米农田N2O排放的技术措施。
李超万运帆李玉娥秦晓波
关键词:春玉米氧化亚氮双氰胺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102个优势种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统计特征被引量:144
2012年
选择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112个采样点,研究了102个优势植物叶片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变异性.结果表明:在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植物叶片的有机碳含量(Cmass)、全氮含量(Nmass)和全磷含量(Pmass)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74.1~646.5 mg.g-1、8.4~30.5 mg.g-1和0.6~6.2 mg.g-1,算术平均数分别为480.1、18.3和2.0 mg.g-1,变异系数分别为11.1%、27.5%和56.4%;C/N、C/P和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1~64.1、70.9~838.6和1.5~21.2,算术平均数分别为29.1、313.9和11.5,变异系数分别为32.8%、48.3%和44.1%.C∶N∶P质量比为313.9∶11.5∶1,摩尔比为810.9∶25.4∶1.与全球尺度的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区域树木叶片Cmass和C/N明显偏高,叶片Nmasss和N/P明显偏低,而叶片Pmass和C/P差异不显著.
任书杰于贵瑞姜春明方华军孙晓敏
关键词:叶片养分
华北春玉米田施用纳米增效氮肥的增产减排作用初探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静态箱自动采样监测系统,对生长季内华北平原春玉米田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尿素U、纳米增效碳铵NA、纳米增效尿素NU和不施肥CK)土壤N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以寻求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既增产又能减少N2O排放的施肥措施。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N2O排放通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全生育期U、NU、NA和CK处理区的N2O排放总量依次为1.17、0.78、0.70、0.18kgN·hm-2,NA和NU分别比U减少了40%和33%的N2O排放;而玉米产量依次为NU>NA>U>CK,与U相比,NU和NA分别显著高出11%和9%的玉米产量(P<0.05)。可见,与施用尿素相比,在玉米产量显著增加的前提下,纳米增效氮肥具有明显的减排效果。
周鹏李玉娥万运帆刘利民刘晓英姜海生沈斌
关键词:N2O排放通量减排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优势植物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被引量:34
2012年
通过测定中国东部南北样带主要森林生态系统中10种优势植物(兴安落叶松、蒙古栎、水曲柳、紫椴、色木槭、红松、杉木、木荷、马尾松、锥栗)叶片的碳氮含量(Cmass、Nmass)、同位素丰度(δ13C、δ15N)以及光合响应曲线,分析了不同优势植物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Nmass和δ15N差异显著,表现为阔叶植物>针叶植物,落叶植物>常绿植物;最大光合速率(Pn max)表现为针叶植物>阔叶植物,落叶植物>常绿植物;植物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和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均表现为阔叶植物>针叶植物,常绿植物>落叶植物;植物叶片的瞬时氮素利用效率(NUEi)和长期氮素利用效率(NUE)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且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叶片的NUE差异显著;WUEi和WUE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而NUEi和NUE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植物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氮素利用效率显著负相关.两种资源利用效率均受植物生活型的影响,并且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
展小云于贵瑞盛文萍方华军
关键词:最大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