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6020)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丁仕强徐继润徐俊杰邢军张丽莉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悬浮液
  • 3篇沉降
  • 2篇絮凝
  • 2篇流变性
  • 1篇絮凝处理
  • 1篇粘度
  • 1篇体循环
  • 1篇流变性质

机构

  • 6篇大连大学

作者

  • 5篇丁仕强
  • 5篇徐继润
  • 3篇徐俊杰
  • 3篇邢军
  • 1篇刘正宁
  • 1篇张丽莉

传媒

  • 6篇过滤与分离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絮凝处理后固相浓度对悬浮液粘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经絮凝处理后的固液悬浮体系,其粘度与固相浓度的关系可由笔者提出的四次多项式描述。该多项式是对只适用于低浓度体系的爱因斯坦线性模型的扩展,新的模型可分别体现流体介质、单个颗粒、线状絮体、面状絮体及体状絮体对体系粘度的贡献。经实验验证,所提出的四次多项式模型可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在固相浓度较低的时候,絮凝剂用量的增加并不改变体系的流变特性,只在固相浓度达到一定阈值后,絮凝作用才开始明显体现。在絮凝作用达到最大之前,随絮凝剂用量的增加,体系中单个颗粒对悬浮液粘度的贡献逐渐减小,而线状、面状及体状絮体的影响逐渐增大。絮凝剂过量时,絮凝作用下降,体现在体系粘度的降低。
邢军徐俊杰丁仕强徐继润
关键词:粘度絮凝
易沉降悬浮液流变性测定时循环速度的理论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在采用流体循环方式解决固液悬浮体系流变性测定面临的颗粒沉降问题时,循环速度的选择应保证体系中所有颗粒参与循环,并且在测量空间内使颗粒浓度分布均匀。从颗粒质量平衡方程出发,在理论上分析了流动平衡时流体循环路径上不同区域(包括测量空间、外部循环管路的水平与竖直部分)内,为实现颗粒浓度在各区域内均匀悬浮所要求的循环速度。分析表明,只要流体循环速度大于最大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即可满足测量空间内浓度的均匀分布。但不同区域的颗粒浓度有所不同,而测量空间内的颗粒浓度与循环部分的固体浓度之间存在简单的换算关系。
徐继润徐俊杰邢军丁仕强
旋转流变仪测定易沉降悬浮液流变性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0
2008年
使用传统的旋转流变仪测量悬浮液流变参数时,若发生颗粒沉降,则测定结果将严重失真。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证明,只要使流体以一定的方式循环通过测量空间,则或者颗粒沉降的影响可以忽略,或者这种影响可以定量估计。若循环方式得当,理论上不应对流变测量产生影响。但实际测定时,由于循环空间的狭小及理想循环方式的难以实现,可用一个修正系数对测定结果加以修正。实验证明该修正系数只受循环方式的影响,而与转子转速及流体性质无关。因此在确定的循环方式下,对易沉降悬浮液流变性的准确测定成为可能。
徐继润张丽莉丁仕强
旋转流变仪测量空间的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对筒式旋转流变仪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指出由于将被测空间的流体作为理想流体处理,导致了相应的测量误差,而为了减小误差,则要求内外筒之间的间距足够小。但在使用这种流变仪检测易沉降悬浮浆体的流变特性时,狭窄的流动空间使流体循环遇到操作上的困难。文中提出用实际流体的流动速度分布替代理想流体的速度分布,导出了相应的流变性计算模型,该模型对测量空间无任何限制。文章同时从理论上定量分析了传统旋转流变仪的理想流体假设所导致的表观粘度测量误差及其影响因素。
徐继润徐俊杰丁仕强
絮凝氧化铁悬浮液流变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应用LVDV-Ⅲ+型可编程流变仪测定了微米级氧化铁悬浮液絮凝处理后的流变特性,考察因素包括悬浮液固相质量浓度、pH值、絮凝剂添加量、搅拌速度。结果表明,悬浮液浓度不同,其流变性能也表现出不同,在相同剪切速率下,高质量分数悬浮液的表观粘度和剪切应力都大于低质量分数悬浮液的表观粘度和剪切应力;pH对絮凝悬浮液流变性有重要的影响。絮凝悬浮液粘度随pH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添加量为80 mg的条件下,pH=6.14时表观粘度最大;絮凝剂浓度的不同,对于悬浮液流变性能的影响也不同,在相同剪切速率下,添加高浓度絮凝剂悬浮液的表观粘度和剪切应力都大于添加低浓度絮凝剂悬浮液的表观粘度和剪切应力,增加絮凝剂浓度对提高悬浮液粘着性能具有积极意义;对悬浮液搅拌强度不同其流变性能也表现出不同,在相同剪切速率下,悬浮液的表观粘度和剪切应力随着测试前对它搅拌强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
丁仕强
关键词:絮凝流变性
易沉降悬浮液流变性测试时流体循环的理论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易沉降悬浮液流变性测试中必须考虑固相颗粒的沉降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被测流体的循环。通过对流变仪转子壁面上受力状况的分析证明:流体在内外筒的环形间隙循环时,应尽量使由于循环而引起的流体运动速度只存在轴向分量并且在整个环形截面上均匀分布,如此则可保证旋转流变仪对易沉降悬浮液流变参数的准确测定。但考虑到实际操作的方便,本文推导了简单循环方式下即循环流体只进入环形截面的部分区域,且存在切向、径向、轴向的速度分量时流变参数测定的相对误差表达式,证明其与流体性质及转子角速度无关,此结果证明了流体循环方法在理论上的正确性,并已为此前的实验所证实。
徐继润邢军刘正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