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1-YW-09-13)

作品数:11 被引量:226H指数:8
相关作者:刘兴土杨飞姚作芳阎百兴杨育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粮食产量
  • 3篇污染
  • 2篇点源
  • 2篇点源污染
  • 2篇土壤
  • 2篇农业
  • 2篇粮食产量预测
  • 2篇吉林省农业
  • 2篇黑土
  • 2篇黑土区
  • 2篇非点源
  • 2篇非点源污染
  • 1篇东北黑土
  • 1篇东北黑土区
  • 1篇影响因子分析
  • 1篇预测法
  • 1篇生态
  • 1篇示踪技术
  • 1篇数据处理
  • 1篇水环境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水利部松辽水...

作者

  • 6篇刘兴土
  • 5篇姚作芳
  • 5篇杨飞
  • 4篇阎百兴
  • 3篇李秀军
  • 3篇闫敏华
  • 3篇杨育红
  • 2篇孙丽
  • 1篇沈波
  • 1篇文波龙
  • 1篇曹会聪
  • 1篇陈丹宁
  • 1篇鲁新蕊
  • 1篇王继富

传媒

  • 2篇农业系统科学...
  • 2篇地理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北地区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0年
为掌握东北地区非点源污染研究动态和明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近20年(1991—2008年)东北地区有关非点源污染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分类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区域水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东北地区非点源污染研究总体呈增加趋势;研究内容包括水环境污染源调查分析与评价、污染负荷量化、机理探索、模型模拟和污染防治5类;研究对象包括氮、磷、泥沙、农药和重金属;经验方法估算污染负荷较多,机理模型应用成功实例较少;研究性论文中以农业非点源污染较多,城市非点源污染较少;治理措施停留在水土保持措施层面上,缺乏对水土保持措施的优选评价和对最佳管理措施的评价研究.目前,东北地区非点源污染研究处在理论探索阶段,非点源污染是否是主要污染源还存在争议.今后应着力于措施应用、评价和基础数据收集及区域非点源污染物的确定和污染负荷的量化研究;尝试新技术和多领域交叉合作,为区域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杨育红阎百兴
关键词:非点源水环境污染防治
土壤pH值与土壤因子灰色关联探讨被引量:10
2015年
对于植物生长和发育来说,土壤养分是必要的营养物质,其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植物发育情况、土壤肥力以及土壤生产力。土壤pH值对养分的有效性影响很大,为了研究其关联性,选用大庆市大同区四乡镇土壤作为样品,对样品的数据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土壤pH值与各土壤养分因子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pH值关联度最大的是有效氮,灰关联度为0.928。生产中应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土壤酸碱度,合理施氮肥,以促进农作物更好地生长。
陈丹宁王继富
关键词:土壤PH值土壤因子数据处理灰色关联
137Cs示踪技术在黑土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137Cs核素示踪和定位监测相结合,研究松嫩平原黑土区3个旱作坡面土壤的流失厚度和流失速率,坡面土壤流失厚度1.20~5.25mm/a,侵蚀强度1355.0~7558.2t/(km2.a);近40a来,松嫩平原黑土区年均入河(湖)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别为TN1.43t/(km2.a)、NH3-N15.01kg/(km2.a)、NO3-N8.51kg/(km2.a)TP0.42t/(km2.a)、PO43-P1.85kg/(km2.a);土壤流失氮以有机氮为主;水溶态无机氮占总氮的0.51%,水溶性磷酸盐磷占总磷的0.12%。黑土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输出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其输移机理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杨育红阎百兴沈波曹会聪
关键词:坡耕地土壤侵蚀
马尔科夫方法修正的灰色模型在吉林省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10年
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粮食生产的波动必然会引发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动。因此人们在努力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期望知道未来一段时间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以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基于吉林省1949~2008年粮食总产量数据,采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动态模拟该省粮食产量变化态势,并运用马尔柯夫状态转移矩阵对灰色GM(1,1)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修正,以提高粮食产量预测精度。结果表明,马尔柯夫方法修正的灰色模型能够大大提高粮食产量的模拟精度,模型修正后的模拟产量的相对误差较之修正前下降了0.10(由0.19下降到0.09),将灰色GM(1,1)模型和马尔柯夫状态转移矩阵相结合用于粮食产量预测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a吉林省将增产粮食100亿kg,增产潜力巨大。
姚作芳刘兴土杨飞
关键词:GM(1,1)模型粮食产量
小流域面源污染减控措施优化管理被引量:11
2011年
以长春市重要饮用水源地石头口门水库的莫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选择横垄耕作、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化肥减施和人工湿地5种措施进行磷素削减处理,共计21个措施组合方案;以实施措施的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水库水质TP浓度和采用不同措施的土地面积为约束条件,建立小流域出口水质优化管理模型。模拟计算3个阶段的可行性最优方案分别为:2011—2020年,选取措施为施肥量不变,现状梯田面积不变,坡度≤5°的耕地采取横垄耕作,其他退耕还林;2021—2030年,在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新建人工湿地0.03 km2;2031—2050年,全部农田原位退耕还林,保持人工湿地面积不变,最终实现入库水质ρ(TP)≤0.01 mg.L-1的目标。化肥减施和梯田建设面积是影响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
杨育红阎百兴
关键词:面源污染管理方案小流域TP
几种方法在粮食总产量预测中的对比被引量:17
2010年
根据吉林省1978-2007年的农业数据,选定了14个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BP神经网络法、灰色预测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4种分析预测方法,通过SPSS和Matlab工具将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4种不同的预测模型,进而基于这4种模型对吉林省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并将各种预测产量和实际产量进行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拟合性最好的是BP神经网络法,其拟合确定性系数为0.899;其次是主成分分析法(拟合确定性系数为0.834)和逐步回归法(拟合确定性系数为0.787);拟合效果最差的是灰色预测法(确定性系数为0.744)。粮食总产量估算精度最高的是BP神经网络法,达到93.67%;其次是主成分分析法,为90.45%。
姚作芳刘兴土杨飞闫敏华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粮食产量
基于能值理论的吉林省农业生态系统分析被引量:25
2009年
以吉林省为研究区进行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7年,吉林省的总能值投入呈上升的趋势,源于经济系统的反馈能值占总投入能值的比例基本保持在85%以上,其中可更新的能值投入占总投入的80%以上(农业劳动力的能值投入占总投入的60%);总产出能值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1990年的5.5×1022sej增至2007年的13.61×1022sej,增长了147%,其中产出能值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1990—2007年总体上吉林省净能值产出率较高,环境负载率比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较高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0年的2.64上升到2007年的4.98),但吉林省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反馈能值中工业辅助能值投入不足,总的来说吉林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
姚作芳刘兴土李秀军杨飞孙丽文波龙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组合预测模型在东北地区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最优加权方法,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及逻辑斯蒂预测模型的组合模型;并根据东北地区1949-2008年粮食产量资料,利用组合模型预测了该地区未来10年的粮食产量。结果得到,灰色预测、马尔科夫预测、逻辑斯蒂预测和组合预测方法的预测粮食产量的平均相对百分误差分别为:12.74%,3.02%,13.29%,2.87%,结果证明组合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提高粮食产量的预测精度。通过组合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到2015年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可以达到1.25亿t,可以完成该地区增产150亿kg粮食的任务,到2018年,粮食产量预计可达1.38亿t,东北地区增粮潜力巨大。
姚作芳刘兴土杨飞闫敏华孙丽鲁新蕊
关键词:粮食产量
吉林省农业发展态势、问题及对策被引量:5
2008年
从土地资源、农业生态与环境、粮食产量、畜牧业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以及在剖析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明显、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非农业生产占用耕地迅速增加等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建设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加速农村城镇化的区域农业发展对策,期望对吉林省农业发展和政府决策有所裨益。
李秀军
关键词:农业发展
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县粮食产量影响因子分析——以梅河口市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结合梅河口市商品粮基地1980-2007年的农业统计数据及气象站点近30a的气候数据,分析了梅河口市粮食生产的各类影响因子,结果发现粮食总产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平均单产的波动。1980-1995年,在粮食总产量构成中,水稻和玉米所占比例变化较大,玉米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95年以后玉米产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占了50%以上;单产的波动也较大,各种粮食作物单产基本呈逐步增长的趋势,玉米增幅最大,达到41.21%,其次为水稻,为39.78%,大豆为34.93%。同时通过对近30a的粮食单产量与当年4-9月的平均降雨、积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的消耗量等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梅河口市粮食产量丰歉的主要因子是4-9月份的积温、化肥的消耗量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图6,表3,参16。
姚作芳刘兴土杨飞李秀军闫敏华
关键词:粮食产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