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60045)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冬梅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画派
  • 4篇传承
  • 3篇文化产业
  • 2篇艺术
  • 2篇拍卖
  • 2篇拍卖会
  • 2篇宗教
  • 2篇宗教功能
  • 2篇绘画
  • 2篇藏族
  • 2篇传统绘画
  • 2篇春季拍卖
  • 2篇春季拍卖会
  • 1篇形制
  • 1篇艺术实践
  • 1篇远方
  • 1篇造像
  • 1篇人类学
  • 1篇社会技术
  • 1篇寺院

机构

  • 8篇云南民族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8篇刘冬梅

传媒

  • 3篇西藏艺术研究
  • 3篇青藏高原论坛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民族博览
  • 1篇中国藏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型唐卡的内容、形制及其宗教功能初探——以2013年北京远方春季拍卖会拍品中的22幅微型唐卡为例
2016年
微型唐卡是一种篇幅很小的唐卡,藏语称为"扎嘎利",一般为几厘米到十几厘米见方。微型唐卡主要用于举行佛教仪式,另外还有一些用于供奉、装藏于嘎乌中随身佩戴。本文通过对2013年北京远方春季拍卖会拍品中的两组微型唐卡的分析来探讨微型唐卡的题材内容、形制和功用等问题。
当增扎西
关键词:形制宗教功能
微型唐卡杂嘎利的内容、形制及其宗教功能——以2013年北京远方春季拍卖会拍品中的22幅微型唐卡为例
2015年
微型唐卡藏语称为杂嘎利,指篇幅很微小的唐卡。此类唐卡篇幅一般为几厘米到十几厘米见方,主要是藏传佛教用品,根据杂嘎利用途的仪式,杂嘎利大致可以分为旺杂和朵杂两大类,另外还有一些用于供奉、装藏随身佩戴等用途的杂嘎利。本文通过2013年北京远方春季拍卖会拍品中的两组微型唐卡的分析来探讨微型唐卡的题材内容、形制和功用等问题。
当增扎西
关键词:唐卡艺术春季拍卖会密宗宗教功能西藏唐卡图像学
门当画派与洛扎县发展唐卡文化产业可行性研究
2017年
笔者通过对洛扎县唐卡的历史与传承现状的考察,分析唐卡文化在洛扎传承衰落的原因,继而将唐卡置于更大的社会背景中去分析当代唐卡市场交换、流通、价值增长背后的文化逻辑等,结合其它地方如青海热贡、四川德格、西藏拉萨等发展唐卡文化产业的案例,对洛扎县发展唐卡文化产业提出参考意见。
刘冬梅
藏族传统绘画嘎玛嘎赤画派传承历史与现状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主要从噶玛噶举教派与嘎玛嘎赤画派的关系,以及嘎玛嘎赤画派在各地的传承情况两个方面对嘎玛嘎赤画派传承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探讨。
刘冬梅
关键词:传承历史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藏族唐卡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嘎玛嘎赤画派唐卡的文化产业实践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以西藏拉萨拉姆拉绰画苑和四川噶玛博秀雪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嘎玛嘎赤画派唐卡产业化实践为例,考察了文化产业这一链条中唐卡文化生产与再生产场域中的各个环节内部的运作与关联,认识和分析唐卡在不同社会文化场景中流动,其意义的转变过程和其中遵循的不同逻辑,发掘文化实践者对意义象征的运用与价值再生产过程。笔者指出,面对跨文化的受众,唐卡的艺术性被彰显,在题材与形式上都进行了基于藏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只是内容上更为世俗化,形式上融入更多元的绘画风格;在交换与流通领域,一是将唐卡原本隐形的宗教与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二是以学术和政治的力量实现了新的意义添加,使唐卡成为了表达多元意义逻辑的载体。
刘冬梅
关键词:文化产业
从寺院传承到文化产业探索:勉塘后藏派唐卡传承的历史与现状被引量:1
2013年
勉塘后藏派唐卡主要传承流传于日喀则、萨迦、江孜等后藏一带。本文结合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从历史源流、绘画组织以及传承现状等方面入手,对勉塘后藏派唐卡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以此对唐卡如何在当代得到更好地传承提出自己的见解。
刘冬梅
关键词:文化产业
家的延续与唐卡的传承--西藏昌都嘎雪唐卡的社会技术体系探讨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西藏昌都嘎雪唐卡画师家庭的人类学田野个案,文章尝试将家庭视为技艺的个人知识习得与社会交往相关联的一个结点,探讨唐卡的社会技术体系,并由此切入人类学对技术(技艺)、思维与文化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笔者认为,唐卡既是维持家庭生计的手工艺,更是一种"心灵技术",其社会技术体系不仅是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叠加而成的物质世界,还应包括精神的维度。家庭、村落中的信仰文化传统是唐卡技术再生产中最为重要的根基。
刘冬梅
藏族传统绘画嘎玛嘎赤画派唐卡材料与工具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以昌都嘎玛嘎赤画派为主要调查对象,记录了藏族传统绘画的材料与工具,并关注了唐卡画师们在当代场景中对材料与工具中进行选择的理念与行为。
刘冬梅
造像之美:法度与实践——从西藏唐卡画师的艺术实践看藏传佛教造像的美学观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主张以一种"实践的美学观"重新审视藏传佛教造像美学,从西藏唐卡画师的主位视角出发,将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对藏传佛教造像美学进行探讨,由此提出:一方面,历辈西藏画师对造像量度理论进行的注解,反映出佛教造像美学不断被本土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不同画派画师对造像量度的艺术实践,导致藏传佛教造像美学朝向多元化趋势发展。
刘冬梅
关键词:藏传佛教造像法度美学观
关注唐卡的活态传承——有关人类学视角和方法运用于唐卡研究的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主张从人类学整体观的视角将唐卡视为具有藏传佛教信仰的文化创造者和传承者在特定场景中的艺术实践;从文化相对论视角在社会文化背景中记录唐卡的地方性知识谱系,从中去理解唐卡的独特价值。并从深度访谈、体验式参与观察、客位与主位的互动、场景化事件、质性分析与定量统计结合等五个方面对人类学方法运用于唐卡研究进行了具体探讨。
刘冬梅
关键词:活态传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