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DJ008)
-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昭国李妮王小军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交通大学广东培正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思想演进
- 2014年
- 建国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进行了积极应对。综观其思想演变,可以看出,对群体性事件内涵的界定日益明晰、人民内部矛盾的定性愈益坚定、对发生原因的认识逐步深化、事前预防的理念更为明确、处置的举措日渐科学、化解的机制日趋合理。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对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思想流变进行梳理,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张昭国廖灵丹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体性事件社会稳定
- 群体性事件中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前,在很多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背后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即事件的起因往往都是由一些个体事情所引发,且很多参与事件的民众与这些个体事情本身并没有关联,呈现出"旁观者成为闹事者"的景象,形成了群体性事件中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其实,在这些群体事件中出现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个是心理层面的,那就是集体无意识;另一个是社会层面的,那就是社会转型时期所聚集的各种矛盾在寻找一个宣泄渠道。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政府必须要构建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与渠道,执法机关及其他机构在处理具体事务过程中要能够有效地控制民众情绪。
- 王小军
- 关键词:无直接利益冲突集体无意识社会转型
- 建国初期“三反”运动的“软着陆”论析
- 2015年
- 在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中,中国共产党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通过营造反腐高压态势下的鼓励主动坦白、从四面"围剿"到打击重点的策略转换、有条件的赦免等手段,既反腐又促进了生产发展,既避免了社会震荡又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成功实现了反腐倡廉的"软着陆"。其中的成功经验,对于时下既要依靠广大干群齐心协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既要保持社会稳定又要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共产党人来说,仍有深刻的历史借鉴意义。
- 张昭国廖灵丹
- 关键词:建国初期
- 1949-1966年中国农村高利贷治理的历史审视被引量:1
- 2013年
- 从建国后到"文革"前夕,农村高利贷现象屡禁不止。为促进农村社会稳定,规范正常的金融秩序,中国共产党综合运用经济替代、政治教育、行政取缔等手段对其进行了打击。但从治理的效果看,并不理想。系统分析、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此时期对农村高利贷活动治理的历史经验,对规范当今农村金融秩序不无裨益。
- 张昭国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农村高利贷
-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群体性事件的包容性应对及历史启示被引量:2
- 2012年
- 时下,由人民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也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但从学界众多的研究成果看,多是从泛政治意义上的负面态度认识群体性事件,普遍强调其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特征。回顾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无论是对其定性、发生原因的探寻,还是处置的措施,都极具辩证性和包容性。反思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只有在宽容和法理之间尽力寻求一种平衡,才更有利于化解群体性事件,更有利于社会管理,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 张昭国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群体性事件
- 民族优惠政策与民族群体性事件论析
- 2016年
-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特殊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安排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和强化了民族意识,影响着国家认同的建构,并使民族之间产生了心理上的隔阂与矛盾。在民族群体性事件日渐增多的今天,民族优惠政策的复杂影响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 张昭国李妮
- 关键词:民族优惠政策国家认同群体性事件
- 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公社时期公共食堂危机的应对被引量:1
- 2012年
-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人民公社而兴起的农村公共食堂,已经面临着诸多问题。采取何种措施应对食堂危机,不仅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的经济发展走向。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应对公共食堂危机的历史经验,对处置和谐社会构建中出现的公共危机无疑具有借鉴意义:第一,制订公共政策时,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当公共危机发生时,要注重调查研究;第三,当政策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要尊重事实,及时作出政策调整。
- 张昭国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民公社公共食堂
- 软权力建设与20世纪60年代初的城镇人口精简
- 2015年
- 20世纪60年代,为实现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城镇人口大精简,"几千万人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个中原因,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建构起来的党和政府公信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政策安排的认同力及民主建政激发的创造力等软权力因素密不可分。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在软权力建设上存在不足和缺憾,但仍为当今处置群体性事件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 张昭国李妮
- 关键词:软权力城镇人口社会治理
- 刘少奇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探析
- 2011年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际,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农民闹退社、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群体性事件。为稳定国内局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刘少奇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把群体性事件纳入人民内部矛盾之中;辩证地看待群体性事件;解决群体性事件须从干部作风入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到实处。刘少奇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警示我们对于群体性事件这样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只有透过表象,抓住问题的实质,才有可能获得实践上的正确应对和理论思考上的有益突破。
- 张昭国
- 关键词:人民内部矛盾群体性事件工作作风群众利益
-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决策失误的信息因素研究述评
- 2014年
- 信息是做出决策的前提,虚假信息往往会使领导人做出错误的决策。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之所以会发生诸如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的加速、"大跃进"运动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与当时中央领导的决策信息失真不无关系。充分认识这些失误决策背后的信息因素,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意义重大。
- 廖灵丹昌玉娇
- 关键词:决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