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3B0302)

作品数:1 被引量:16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博廖成章骆亦其唐小平程小玲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林业局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氮动态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入侵
  • 1篇入侵
  • 1篇土著种
  • 1篇PHRAGM...
  • 1篇SPARTI...
  • 1篇AUSTRA...

机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篇程小玲
  • 1篇唐小平
  • 1篇骆亦其
  • 1篇廖成章
  • 1篇李博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外来种互花米草和土著种芦苇空中凋落物氮动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土壤氮含量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所以入侵植物要入侵成功必须突破土壤氮限制的瓶颈。近年来,外来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中国海岸带盐沼中快速取代土著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引起了多方面的生态学后果。为了解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空中凋落物的氮含量是否存在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机制,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作者在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对互花米草与芦苇空中凋落物氮含量(单位面积凋落物的总氮量,Ng/m2)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的氮含量比芦苇高。在空中分解过程中,互花米草茎(包括叶鞘与秆)凋落物的氮含量显著上升,但芦苇茎凋落物的氮含量显著降低。2006年1月,又对中国海岸带6个地点的盐沼中互花米草的凋落物进行取样和氮浓度测定,发现互花米草空中叶鞘与秆的老凋落物(2004年冬季产生)的氮浓度均显著高于其新产生的凋落物(2005年冬季产生),表明在空中分解过程中,互花米草叶鞘与秆凋落物氮含量增加具有普遍性。进一步的温室受控实验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凋落物氮含量增加可能是由腐生固氮微生物引起的。以上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取代芦苇后,改变了空中凋落物的氮动态,增加了生态系统中氮的输入,可能有利于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
廖成章唐小平程小玲李博骆亦其
关键词:氮动态SPARTINAPHRAGMITESAUSTRALIS植物入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