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60006)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建华郑培凯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经济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戏曲
  • 3篇演剧
  • 3篇渊源
  • 3篇咒语
  • 3篇扩散
  • 2篇丧葬
  • 2篇丧葬习俗
  • 2篇习俗
  • 2篇戏神
  • 2篇流音
  • 1篇性别
  • 1篇艺术
  • 1篇娱人
  • 1篇娱神
  • 1篇元宵
  • 1篇杂剧
  • 1篇宋金杂剧
  • 1篇莆仙戏
  • 1篇禅僧
  • 1篇文化

机构

  • 7篇湖北经济学院
  • 3篇香港城市大学

作者

  • 7篇陈建华
  • 2篇郑培凯

传媒

  • 2篇民族艺术
  • 2篇内蒙古大学艺...
  • 1篇音乐研究
  • 1篇天府新论
  • 1篇文化遗产

年份

  • 6篇2014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啰哩嗹:作为戏神咒的渊源及其意义扩散被引量:3
2014年
梵语四流音"鲁、流、卢、楼"本为婆罗门所使用,因与俗语不同被赋予神秘色彩。在汉译佛典的流播过程中,四流音又随着悉昙文字被密宗神秘化而作为咒语,并广泛地以和声形式出现。四流音有几十种异译。啰哩嗹变为戏神咒经由两个关键环节:巫道对僧侣咒语的借用、傀儡戏对巫道咒语的移植。后世啰哩嗹使用的情况复杂,但均由禳灾祈福的意义与和声的形式两方面衍生出来。
陈建华
关键词:咒语戏曲
男扮女装的节日民俗解读
2014年
本文主要讨论节日社火与南宋宫廷杂剧、早期民间南戏中的男扮女装现象。南宋宫廷杂剧、早期民间南戏与节庆环境密切相关,它们采用男扮女装的扮演形式在功能上与节日社火是一致的,都与阳气驱邪的观念相关。但是随着戏曲之中娱乐要素的增加,以及文人介入的程度加深,逐渐背离了最初的宗教仪式,女性演员的本色表演得以确立,也迎合了欣赏者的审美习惯。而元宵社火主要作为一种民俗形态,更稳定地传承了童阳驱傩的原始观念。
陈建华
关键词:节日
丧葬习俗与戏曲文化传播
娱尸的表现形式为丧葬作乐,但并非一切丧葬作乐都是娱尸;娱尸一词出现在明代,但娱尸现象古已有之,其主要源头为古楚地的歌舞娱神乐鬼之俗;明人称娱尸不仅指称南方少数民族这种习俗,也包括当时颇为风行的佛教葬仪;娱尸处在不断发展变...
陈建华
关键词:演剧
文献传递
啰哩嗹:作为戏神咒的渊源及其意义扩散
2014年
梵语四流音“鲁、流、卢、楼”本为婆罗门所使用,因与俗语不同被赋予神秘色彩。在汉译佛典的流播过程中,四流音又随着悉昙文字被密宗神秘化而作为咒语,并广泛地以和声形式出现。四流音有几十种异译。啰哩嗹变为戏神咒经由两个关键环节:巫道对僧侣咒语的借用、傀儡戏对巫道咒语的移植。后世啰哩嗹使用的情况复杂,但均由禳灾祈福的意义与和声的形式两方面衍生出来。
陈建华
关键词:咒语戏曲
丧葬习俗与戏曲文化传播被引量:3
2012年
娱尸的表现形式为丧葬作乐,但并非一切丧葬作乐都是娱尸;娱尸一词出现在明代,但娱尸现象古已有之,其主要源头为古楚地的歌舞娱神乐鬼之俗;明人称娱尸不仅指称南方少数民族这种习俗,也包括当时颇为风行的佛教葬仪;娱尸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其内容由最初仪式性的歌舞不断发展为专业性的演剧。丧葬演剧的演出时间有停丧演剧、出殡演剧、逢七演剧与中元演剧数种,其演出内容既包括通常所言的法事戏、目连戏等带有强烈仪式色彩的剧目,士大夫与富豪阶层往往以具有慎终追远、表达哀思的文人剧作行祭。
陈建华
关键词:演剧文化传播
啰哩嗹:作为咒语的渊源及其意义扩散被引量:1
2014年
胡忌在1957年出版的《宋金杂剧考》中判断福建莆仙戏演出前反复颠倒演唱的“啰哩嗹”三字为咒文以来,关于这一咒语的探讨已历经半个多世纪.饶宗颐先生将啰哩嗹推究到唐末禅僧之唱哩啰,众多学者继其踵,①深入推动此问题的探讨,其主要贡献在五个方面:其一,
陈建华郑培凯
关键词:咒语扩散渊源宋金杂剧莆仙戏禅僧
元宵演剧与戏曲文化的传播被引量:2
2014年
元宵最初的功能是以火驱邪,后发展成为普天同庆的狂欢节,其演剧沿着迎神赛会、宫廷宴飨两条线索向前发展,而元宵驱逐邪秽的功能对于元宵演剧剧目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影响。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堂会演剧则追求艺术上的雅化和娱情娱人,不以热闹为唯一旨归,逐渐远离了元宵节的宗教氛围。
陈建华郑培凯
关键词:元宵娱神娱人演剧
现代戏的理论与实践误区
2014年
戏曲只有表现现代生活才能生存与发展,实为伪命题。戏曲的危机并不在于其表现题材的陈旧,而在于电子媒介冲击了其赖以生存的民俗环境。百年来的现代戏实践很大程度上是对戏曲的二次伤害。戏曲坚守古典的美学品位,在多元化的艺术格局中自会占得一席之地。
陈建华
关键词:现代戏戏曲戏曲危机美学品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