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2707-007)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张玉玲康春莉张莹张晟瑀李剑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地下水
  • 5篇污染
  • 3篇
  • 2篇油类
  • 2篇油类污染
  • 2篇石油类
  • 2篇石油类污染
  • 2篇迁移
  • 2篇污染地下水
  • 1篇地下水污染
  • 1篇多环芳烃
  • 1篇油污染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石油降解
  • 1篇石油降解菌
  • 1篇石油烃
  • 1篇石油污染
  • 1篇水层
  • 1篇水化学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4篇张玉玲
  • 3篇康春莉
  • 2篇刘汉飞
  • 2篇张晟瑀
  • 2篇滕彦国
  • 2篇李林璘
  • 2篇熊鹰
  • 2篇王金生
  • 2篇李剑
  • 2篇张莹
  • 2篇李哲
  • 1篇张宇
  • 1篇王雪
  • 1篇石文娟
  • 1篇万玉玉
  • 1篇何冲
  • 1篇王璜
  • 1篇闫佰忠
  • 1篇冯雪
  • 1篇苏小四

传媒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四川环境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修复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的PRB反应介质研究被引量:27
2010年
以石油类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选用颗粒活性炭、草炭土、粒径为1 mm和3 mm的页岩陶粒、泥岩陶粒、高岭土、聚乙烯醇、细砂和白砂等9种材料进行PRB反应介质筛选及其性能研究。筛选实验结果表明,草炭土去除地下水中总石油烃的效果最好;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1 h时,草炭土去除总石油烃已经达到动态平衡;通过热处理改性,草炭土去除石油烃效果得到提高,在130℃、热处理2 h去除石油烃效果最好;颗分后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粒径<2 mm范围内,草炭土吸附效果均十分显著。在此基础上进行吸附石油烃前后草炭土的微观结构观察及理化性质分析。以上研究表明,草炭土作为PRB反应介质处理石油类污染地下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张莹张玉玲张晟瑀万玉玉李浩旭
关键词:石油类污染地下水总石油烃草炭土
典型石油烃组分在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规律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解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规律,以苯、萘、菲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实验场地4种天然砂土作为含水层介质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单组分和混合组分溶液中,苯、萘和菲在地下含水层介质中的自然衰减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不同含水层介质中,苯和萘的衰减速率大小顺序为粉砂>中砂≈粗砂>砾砂,而菲的自然衰减速率大小顺序为粉砂≈中砂≈粗砂>砾砂;微生物降解在苯和萘的自然衰减中起重要作用,而固相吸附在菲的自然衰减中起重要作用。3种物质共存时,苯和萘的自然衰减加快,菲的自然衰减减慢。
康春莉何冲熊鹰刘汉飞石文娟薛洪海
关键词:自然衰减地下水
苯和菲在含水层的典型介质中迁移转化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石油烃污染会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地下水系统中石油烃污染物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某石油烃污染场地的污染状况及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模拟柱实验研究石油烃中常见组分苯和菲在典型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实验结果表明,苯和菲在4种含水层介质中(粉砂、中砂、粗砂、砾砂)受到的迁移阻滞作用都是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菲在4种介质中的迁移速率要小于苯,说明4种介质对菲的阻滞作用要大于苯。通过检测各模拟柱出水中Fe2+、Fe3+、NH4+-N和NO3--N浓度的变化可知,在苯和菲的砾砂模拟柱中,由于水流速度快,试验周期短,模拟柱内各项指标变化较小,生物作用较弱;而在苯和菲的粗砂、中砂和粉砂模拟柱中,NO3--N浓度减少,NH4+-N和Fe3+含量增加,说明微生物开始利用NO3--N和Fe3+降解苯和菲,微生物对苯和菲在粗砂、中砂和粉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有显著的作用。
李林璘郭志新李哲熊鹰康春莉
关键词:地下水含水层
第二松花江沿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污染现状被引量:5
2011年
为掌握第二松花江沿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在第二松花江沿岸采集了63组地下水样,并对其水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区内地下水水质比较稳定,从上游Cl-HCO3-Ca(Mg)型向下游HCO3-Ca-Na型过渡。地下水存在NO3-、NH4+、Fe、Mn、As、Pb及总硬度污染,上游地区NO3-浓度相对偏高,NH4+、Fe、Mn、As污染呈片状集中在下游地区,Pb污染呈点状零星分布。影响地下水污染的因素是地质环境及人类活动,下游地区含水层相对封闭,为Fe、Mn、As及NH4+的富集提供了还原环境,人类活动中工业废水的排放及农业生产也向地下水输入了大量的污染质。
白媛媛王金生李剑滕彦国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地下水污染
苯·萘·菲在地下水含水层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采用模拟渗流槽装置研究地下水中苯、萘、菲3种物质在含水层介质中的迁移规律。[方法]根据污染场地水文地质特征及污染特征,用地下水配制的苯、萘、菲3种污染物混合溶液作为试验供水水源,采取侧向补给的方式进行地下水在渗流槽的迁移试验。[结果]苯、萘、菲3种物质在含水层介质中的迁移速率大小顺序为苯>萘>菲;同时,4种含水层介质对污染组分的阻滞能力大小顺序为粉砂>中砂>粗砂>砾砂;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过程主要受吸附作用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影响。各含水层介质对苯、萘、菲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微生物降解苯、萘、菲的过程中,反应体系由好氧条件逐渐过渡为缺氧或者厌氧条件,电子受体由原来的O2变成了NO3-N和Fe(Ⅲ)。[结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过程包括吸附作用和微生物降解作用。
李哲杨婷李林璘刘汉飞秦雨康春莉
关键词:地下水迁移
PRB反应介质火山渣净化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特性被引量:7
2012年
以石油类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火山渣为天然活性可渗透反应格栅(PRB)反应介质,进行净化总石油烃(TPH)的性能和作用机理的研究。颗粒分级实验表明:粒径为0.25~2.00 mm的火山渣,对TPH及特征污染物苯、萘、菲、十八烷的去除效果均为80%以上。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理论上最大吸附量为1.7mg/g。联合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进行作用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山渣的蜂窝状孔隙和突起有利于物理吸附作用,火山渣赋存硅盐促进了化学吸附作用,水体中烃类有机化合物和火山渣在微观尺度上的有效碰撞对火山渣中的[SiO4]4-四面体结构产生微扰,同时烃类有机官能团与[Si-O]、[Si-H]键间发生了分子间键合作用。
张晟瑀张玉玲苏小四张莹
关键词:火山渣
伊通河冬季冰冻浓缩状态下无机污染物分配规律的室内模拟被引量:1
2011年
为研究冬季冰冻浓缩状态下无机污染物分配规律,采集长春市伊通河冬季水样,在分析伊通河不同季节水质基础上,选取F-、TFe、TP、COD四项指标进行冰冻浓缩状态下室内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冰冻程度情况下,初次冰冻上层冰中的COD、TP、TFe、F-值均低于河水和冰下层水;用冰冻3 h后的冰下层水进行二次冰冻,上层冰中的F-、TFe值仍低于冰下层水,而COD值高于冰下层水;随着pH值及离子初始浓度的不同,TFe、TP-在冰上层离子含量有明显变化,说明在冰冻浓缩状态下,可以有效控制结冰层水质。
宋凡张玉玲张宇闫佰忠贾志杰
佳木斯土壤多环芳烃残留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选取USEPA优控的16种典型PAHs为研究对象,用索氏提取和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PAHs在佳木斯段松花江沿岸土壤中的残留情况,并探讨了该区土壤中PAHs的可能来源及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GC-MS的仪器的最低检测限为0.01~0.15ng/g,方法检出限为0.96~190.43Pg/g,相对标准偏差为3.3%~15.1%,16种PAHs的加标回收率在63.78%~96.68%之间,可以满足PAHs的痕量分析要求。研究结果表明,16种PAH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PAHs残留量在2.76-2930.75ng/g之间,平均值为970.14ng/g,与国内其余地区相比,处于中等残留水平。研究区PAHs的来源解析表明,PAHs主要来自于化工燃料、煤等燃烧源。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土壤中PAHs所致健康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佳木斯段土壤样品的PAHs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在0~0.174之间,远低于1,均未超标;PAHs的致癌风险度在5.68×10^-8~4.91×10^-4之间,最大值为4.91×10^-4目前研究区土壤中PAHs类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冯雪滕彦国李剑王金生
关键词:多环芳烃GC/MS
石油污染地下水中铁氧化菌的筛选及其除铁效果
2012年
采用某油田污染场地石油降解菌——W2、W6、W9、W10,进行铁氧化菌的筛选。其中W9和W10对TFe去除率达90%。两株菌在24h内把Fe^(2+)氧化成Fe^(2+),5d完成对TFe的去除;W9为革兰氏阴性杆菌,W10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
金欢驰王璜张玉玲王雪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石油降解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