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003Z3-E03851)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凌云朱兆华陈汝福陈其奎闵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尿嘧啶
  • 1篇肿瘤
  • 1篇嘧啶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微粒
  • 1篇抗肿瘤
  • 1篇缓释
  • 1篇缓释作用
  • 1篇氟尿嘧啶
  • 1篇5-FU

机构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篇刘建化
  • 1篇黄开红
  • 1篇闵军
  • 1篇陈其奎
  • 1篇陈汝福
  • 1篇朱兆华
  • 1篇王凌云

传媒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载5-FU纳米微粒抗肿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抗癌药5-FU纳米控释静脉注射微粒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聚乳酸(PLA)作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A包载5-FU的纳米微粒(5-FU-NPs)。扫描电镜观察5-FU-NPs形态,通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5-FU-NPs的粒径分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5-FU-NPs的载药率,以MTT方法检测5-FU-NPs体外杀伤癌细胞效应,用5-FU-NPs不同剂量、给药频度条件下体内抑瘤实验。结果:电镜观察5-FU-NPs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微粒,粒径分布平均值是191.1nm,呈正态分布。5-FU-NPs载药率为15.2%。体外MTT实验提示5-FU-NPs作用明显优于5-FU(P<0.05)。体内抑瘤实验表明:5-FU-NPs间隔给药疗效优于未包载药物每日给药的疗效,量-效关系明显,且毒性减低。结论:5-FU-NPs可以作为5-FU的有效载体,实现药物控制释放并减低毒性,发挥药物更佳的抗肿瘤作用。
黄开红刘建化王凌云朱兆华陈其奎闵军陈汝福
关键词:纳米微粒氟尿嘧啶肿瘤缓释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