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670125)

作品数:2 被引量:5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国华苗志国但胜国曾祥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集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耳石
  • 2篇耳石形态
  • 1篇鱼类
  • 1篇稚鱼
  • 1篇仔稚鱼
  • 1篇鲤科
  • 1篇鲤科鱼
  • 1篇鲤科鱼类
  • 1篇家鱼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集美大学

作者

  • 2篇张国华
  • 1篇但胜国
  • 1篇曾祥波
  • 1篇苗志国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199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六种鲤科鱼类耳石形态以及在种类和群体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47
1999年
描述了6种鲤科鱼类的耳石形态特征,并利用耳石形态的测量性状,对其种类特征进行了判别分析。其中,对张氏(卜夕又鱼)、长鳍吻鮈、圆口铜鱼、宜昌鳅(鱼它)和鲫的判别正确率为100%,异鳔鳅(鱼它)的判别正确率为90.91%,6种鱼类的平均判别正确率达到了99.1%,说明了鱼类的耳石形态特征可以用于鉴别种类。三个区域鲫群体的平均判别正确率为68.9%,显示三个区域鲫群体的耳石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别。
张国华但胜国苗志国邓书东
关键词:鲤科鱼类耳石形态
基于傅立叶耳石形态分析法对几种家鱼仔稚鱼的种类判别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于室内养殖条件下研究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胚后发育阶段矢耳石的形态发育,采用椭圆傅立叶分析法,基于矢耳石形态,比较了以孵化后日龄、耳石形态、发育期以及不同体长组为基础的判别方式上,对这3种家鱼苗的种类判别成功率。结果表明,总判别成功率均表现出了逐渐增加的趋势。孵化后4 d时,总判别率为79.79%;10 d时,总判别率始达90%以上,18 d时,总判别成功率稳定在100%。在尾椎上翘期以前的各发育期,总判别率均低于90%,而鳔二室期之后,总判别成功率达95%以上。据矢耳石形态,圆形和近圆形阶段总判别成功率较低,分别为61%和81%,在长椭圆形阶段后,总判别成功率达90%以上。而以体长为基础的判别成功率,初始总判别成功率便在90%以上。因此,若以判别率的高低为标准,则以不同体长组来鉴别鱼苗种类为最佳,而据耳石形态和发育期来鉴别鱼苗种类,则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曾祥波张国华
关键词:耳石仔稚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