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09ZC124M)

作品数:3 被引量:53H指数:3
相关作者:范朋飞崔亮伟马长勇费汉榄冯军娟更多>>
相关机构:大理学院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学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谱分析
  • 1篇重唱
  • 1篇鸣叫
  • 1篇鸣叫声
  • 1篇鸣叫行为
  • 1篇叫声
  • 1篇二重唱
  • 1篇长臂猿
  • 1篇长臂猿科

机构

  • 3篇大理学院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范朋飞
  • 2篇崔亮伟
  • 1篇张岛
  • 1篇冯军娟
  • 1篇费汉榄
  • 1篇马长勇
  • 1篇袁胜东

传媒

  • 2篇兽类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国长臂猿科动物的分类和保护现状被引量:45
2012年
根据最新的长臂猿科分类系统和近年来开展的多次长臂猿调查,本文对我国长臂猿科的分类和保护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综述,将为以后中国长臂猿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长臂猿科(Hylobatidae)分为4个属(Nomascus,Symphalangus,Hylobates,Hoolock)17个种,其中我国分布有3属6种:西黑冠长臂猿(N.concolor)、东黑冠长臂猿(N.nasutus)、海南长臂猿(N.hainanus)、北白颊长臂猿(N.leucogenys)、东白眉长臂猿(Hoolock leuconedys)和白掌长臂猿(Hylobates lar)。长臂猿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受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猎杀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长臂猿仅分布于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我国长臂猿的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白掌长臂猿和北白颊长臂猿可能已经从中国消失;东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的数量都不足30只,接近灭绝边缘;东白眉长臂猿的数量不足200只;即使是数量最多的西黑冠长臂猿,其数量也仅有1 000至1 300只。严格执法、意识教育、科普宣传、长期的科学研究将有利于我国的长臂猿保护。
范朋飞
关键词:长臂猿
东黑冠长臂猿鸣叫声谱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利用Sony TC-D5Pro2录音机、Sony C-76指向性话筒和Sony录音磁带对广西邦亮自然保护区3群东黑冠长臂猿的鸣叫进行了录音,对每群录音效果较好的5个声音用Signal/RTS4.0软件进行声谱分析。结果表明:东黑冠长臂猿叫声的频率较高,最高频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5kHz;雄性的鸣叫声由起始音(boom)、简单的重复音节(aa notes)、调节前音节(pre-modulated note)和调节音句(modulated phrases)组成,雌性长臂猿一般只会发出一种固定而刻板的激动鸣叫,二者互相配合组成结构复杂的二重唱。通常,二重唱由成年雄性发起和结束,并占主导地位。同时,将东黑冠长臂猿二重唱的声谱结构与近缘种西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雄性和雌性的叫声、以及二者配合发出的激动鸣叫序列在三者之间都有明显差异。因此,从声谱特征角度可以有效论证这三种长臂猿独立物种的分类地位。
冯军娟马长勇费汉榄崔亮伟范朋飞
关键词:鸣叫二重唱
云南高黎贡山大塘东部白眉长臂猿鸣叫行为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监测高黎贡山大塘的3群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鸣叫行为,收集了10个月(200d)的数据,发现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鸣叫行为主要发生在黎明后4h内;平均每次鸣叫持续14min59s,不同群体间鸣叫持续时间不同。天气情况影响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鸣叫开始时间(相对黎明)和持续时间,在雨天鸣叫相对黎明开始时间较晚,持续时间也较长。东部白眉长臂猿鸣叫频率在10月和11月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可能与食物(果实)的丰富度有关。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对东部白眉长臂猿的调查最好集中在10月或11月;每天监测时间至少持续至黎明后4h,以覆盖长臂猿90%以上的鸣叫;如果出现下雨天气,应适当延长调查时间。
张岛袁胜东崔亮伟范朋飞
关键词:鸣叫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