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2012]179)

作品数:19 被引量:127H指数:8
相关作者:曹生奎曹广超陈克龙林阳阳王记明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高寒湿地
  • 5篇生态系统
  • 4篇涡度
  • 4篇涡度相关
  • 3篇水汽
  • 3篇通量
  • 3篇土壤
  • 2篇生长季
  • 2篇石膏
  • 2篇水汽通量
  • 2篇青海湖流域
  • 2篇磷石膏
  • 2篇CO
  • 2篇CO2通量
  • 1篇大戟
  • 1篇大戟科
  • 1篇代谢
  • 1篇氮沉降
  • 1篇低通气
  • 1篇低通气综合征

机构

  • 10篇青海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瓮福(集团)...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榆林学院
  • 1篇西藏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兰...

作者

  • 9篇曹生奎
  • 8篇曹广超
  • 6篇陈克龙
  • 5篇林阳阳
  • 3篇王记明
  • 2篇张静
  • 2篇芦宝良
  • 1篇张涛
  • 1篇王文波
  • 1篇王欢
  • 1篇赵新全
  • 1篇郭志林
  • 1篇于鸿浩
  • 1篇孙苗苗
  • 1篇赵博
  • 1篇郭传友
  • 1篇朱锦福
  • 1篇白坤栋
  • 1篇石凡
  • 1篇莫凌

传媒

  • 2篇中国沙漠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非金属矿
  • 1篇新型建筑材料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植物研究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公路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酸活化对甘肃会宁凹凸棒石微观结构及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HCl、H2SO4和H3PO4对甘肃会宁凹凸棒石黏土进行了酸活化处理。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BET比表面分析和Zeta电位等表征手段,系统考察了酸活化处理对凹凸棒石微观结构、理化性能以及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为2.5%的酸处理就可除去白云石和碳酸盐,显著降低MgO和CaO含量。经3种酸处理后,随着酸质量分数的增加,凹凸棒石样品的比表面积、外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均先增加后降低,比表面积分别在5%HCl和5%H3PO4和15%H2SO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酸活化作用使凹凸棒石表面电荷更负,不同酸作用强弱依次为HCl、H2SO4、H3PO4。酸活化样品较原土均具有更高的亚甲基蓝吸附量,其中15%HCl酸活化后凹凸棒石黏土吸附量最大,为89.48 mg/g,较原土提高54.2%。
张媛尹建军王文波王爱勤
关键词:凹凸棒石黏土微观结构
基于可靠度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工程建设中复合地基承载力影响因素较多,导致其可靠性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通过建立数学分析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法对不同桩长、桩间距、填土高度等工况下的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靠度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桩长、桩间距和填土高度对复合地基可靠度的影响均较大,当桩间距一定时,可靠度指标随着桩长的增加而增加;桩长一定时,随着桩间距的增加,可靠度指标呈现线性减小的趋势;桩长一定时,填土高度越大,目标可靠度越小。填土高度对目标可靠度的影响程度随着桩长增加而减小,随着桩间距增加而变大。
李浩王欢王选仓
关键词:复合地基蒙特卡洛法桩长桩间距填土高度
磷石膏制硫酸铵的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研究了磷石膏制取硫酸铵的反应机理与本征动力学速率方程,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验论证发现,上述反应是在磷石膏与碳酸铵的固液界面上进行的,符合缩芯模型。在动力学速率方程参数的测定中,由于磷石膏微溶于水,反应速率近似地认为只与碳酸铵的浓度有关,实验是在低温、低碳酸铵浓度、高搅拌速率以及磷石膏过量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得到了温度为0,5,10℃时的速率常数,同时将不同温度的速率常数进行拟合得到了磷石膏与碳酸铵反应的活化能为37 246.64 J/mol,指前因子为77 033.83 min-1。
何兵兵胡宏薛绍秀解田
关键词:磷石膏硫酸铵反应机理本征动力学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CH_4通量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涡度相关法研究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2015—2016年生长季CH_4通量。结果显示:生长季CH_4通量表现为白天排放、夜间微弱吸收或排放的日变化特征,其中2015年CH_4通量日平均值为56.67 mg·m^(-2),2016年CH_4通量日平均值为35.92 mg·m^(-2)。7月和8月排放量最大,生长季前期和后期排放较弱,2015年最大排放量出现在7月,为3.76 g·m^(-2),2016最大排放量出现在8月,为1.67 g·m^(-2)。温度、电导率、土壤体积含水量与CH_4通量显著相关,气温和CH_4通量线性正相关。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和呼吸及水热通量与CH_4通量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和呼吸是影响甲烷动态变化的主要因子。
吴方涛曹生奎曹广超汉光昭林阳阳成淑艳
关键词:高寒湿地甲烷通量涡度相关
模拟氮沉降对高寒湿地生境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明确氮沉降的变化对高寒湿地生境下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文使用人工控制施肥试验来模拟氮沉降的变化,采用稀释平板菌落数计数法,以小泊湖与依克乌兰两块高寒湿地作为试验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氮沉降水平响应。结果表明,施氮肥对小泊湖湿地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对依克乌兰湿地土壤微生物却有抑制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更多生成.
王记明孙苗苗陈克龙张馨张馨
关键词:高寒湿地氮沉降土壤微生物
林下不同光照条件对走马胎苗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探讨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苗木在林下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特性,来寻找适合其生长的最佳环境。试验分3个处理:L1透光度20.2%,L2透光度为7.6%,L3透光度为4.0%,3个不同林下环境,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苗高、地径,茎、叶和总干重,总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及光下呼吸速率随着透光度递减而递减,其中,苗高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各处理间均有极显著或显著性差异;根干重、根冠比、最大净光合速率大小为L1>L3>L2,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或显著性差异;表观光量子速率大小为L3>L1>L2,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本试验结果分析,认为透光度为20.2%的林下环境最适合走马胎苗木的生长。
毛世忠赵博蒋小华丁莉莫凌邓涛马虎生
关键词:不同光照走马胎苗木生长光合特性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_2通量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对CO2通量日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呈"U"字型,8:00—20:00 CO2通量值为负,其他时间为正,最低值出现在12:30,为-15.34μmol·m-2·s-1。CO2通量日平均值为-3.65μmol·m-2·s-1(约-13.87 g·m-2·d-1),表现为明显的CO2吸收,是重要的碳汇。CO2通量与净辐射、气温和表层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净辐射是影响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气温次之,表层土壤温度对CO2通量的影响最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CO2通量与各个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符合三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R2=0.689,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王记明陈克龙曹生奎陈亮芦宝良刘志凌程雷星
关键词:涡度相关CO2通量
藏獒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与生物学特性观察
2014年
为了研究藏獒体细胞生物学特性和保存藏獒遗传资源,采用组织块法建立了2株藏獒成纤维细胞系,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和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藏獒细胞呈现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生长良好,增殖能力强,测定的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46.1h;经免疫荧光染色,细胞表达波形蛋白;F5代细胞正常二倍体核型率为91.4%,藏獒核型2n=78,X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本研究所建立的藏獒体细胞系为开展藏獒体细胞核移植研究提供了材料。
石凡杨永梅于鸿浩郭志林郭松长赵新全
关键词:藏獒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印江槽谷型喀斯特地区植被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以印江槽谷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11种植被类型(人工纯林、人工混交林、天然纯林、天然混交林、疏林、竹林、经果林、灌木林、石山地、宜林地、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对区域植被固碳速率、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并预测了理论最大固碳潜力。结果表明:印江研究区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为,乔木层(25.06t/hm2)>灌木层(3.51t/hm2)>草本层(1.10t/hm2),其平均固碳速率为10.63t/(hm2·a),植被碳储量为172.23×103 t,植被理论最大固碳潜力为94.02t/hm2。研究结果对于评价和估计印江槽谷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森林的碳汇功能,以及提高碳储量有重要意义。
钟银星周运超李祖驹
关键词:植被碳储量固碳潜力
草地退化对青海湖流域小蒿草草甸土壤碳密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青海湖流域小嵩草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退化程度下小蒿草草甸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小嵩草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其土壤容重在剖面上表现为逐渐增大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表面逐渐减小,特别是0—10cm表层有机碳含量减少尤为明显,未退化的表层有机碳平均含量是严重退化的6.5倍。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与有机碳含量在4种不同退化植被土壤中表现一致;4种不同退化程度小嵩草草甸0—10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0.74±3.03),(12.41±4.15),(8.04±6.24)kgC/m2和(4.56±0.70)kg/m2,即轻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说明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轻度退化有助于碳积累。
曹生奎陈克龙曹广超朱锦福芦宝良王记明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草地退化青海湖流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