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3-SW-151)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孙立广刘克新吴小红赵三平刘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雨量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频数
  • 2篇气旋
  • 2篇热带
  • 2篇热带气旋
  • 2篇热带气旋频数
  • 2篇降雨
  • 2篇降雨量
  • 1篇遗址
  • 1篇灾难事件
  • 1篇生物量
  • 1篇示踪
  • 1篇台风
  • 1篇同位素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铅同位素
  • 1篇铅污染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篇吴小红
  • 4篇刘克新
  • 4篇孙立广
  • 3篇刘晓东
  • 2篇赵三平
  • 1篇韦刚健
  • 1篇王吉怀
  • 1篇王玉宏
  • 1篇汪建君
  • 1篇徐利斌
  • 1篇游科华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过去1100年来南海降雨量和热带气旋频数在增加
2007年
  和目前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变化一样,最近几十年热带气旋数目和强度的变化可能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的双重影响[1],为了客观评估全球变暖在过去热带气旋变化中的地位,我们就需要知道自然条件下热带气旋的变幅.……
刘晓东孙立广韦刚健刘克新吴小红
关键词:降雨量热带气旋
过去1100年来南海降雨量和热带气旋频数在增加
<正>和目前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变化一样,最近几十年热带气旋数目和强度的变化可能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的双重影响,为了客观评估全球变暖在过去热带气旋变化中的地位,我们就需要知道自然条件下热带气旋的变幅。封闭的湖泊沉积物能...
刘晓东孙立广韦刚健刘克新吴小红
关键词:降雨量热带气旋
文献传递
尉迟寺遗址文化层铅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原始冶金文明矿料示踪被引量:4
2010年
古遗址土壤形成物是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YC1剖面中Pb、Al等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了Pb在5050cal a BP~4000cal a BP间剖面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尉迟寺遗址文化层剖面中的铅富集系数变化范围为1·0~1·8左右,富集程度不是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Pb的富集系数有明显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遗址剖面中的Pb很可能与原始社会中期发展起来的冶金活动有关。5050~4000cal a BP间,中国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到最后进入青铜时代,这个过程中铜资源利用越来越多导致产生的大气粉尘铅越来越多,很可能是YC1剖面中Pb富集系数逐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此外,铅同位素结果表明,土壤206Pb/204Pb比值分布在18·3~19·8之间,平均为18·82;207Pb/204Pb比值分布在15·3~16·5之间,平均为15·76;208Pb/204Pb比值分布在38·0~41·0之间,平均为39·04。铅同位素示踪表明,土壤中的铅的来源自5050calaBP至4000calaBP有越来越广的趋势,并且很可能与出自中国南方地区的矿料有关,包括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或广东地区的矿料。
徐利斌孙立广游科华王吉怀王玉宏
关键词:铅污染铅同位素文化层尉迟寺遗址
记录:1024 AD前后南中国海最强烈的灾难事件被引量:7
2007年
在南海东岛牛塘海鸟粪土沉积层中发现一岩性明显不同于上、下层位的珊瑚砂夹层.通过对沉积柱DY4进行详细的粒度特征、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残留分析,结果表明58~69 cm深度的珊瑚砂夹层对应于一次突然的海洋沉积环境事件,很可能与历史时期一次最强台风袭击所导致的冲溢沉积有关.对临近该珊瑚砂夹层的上、下沉积物中(57~58 cm和70~71 cm)多粒陆地植物颖果进行8个样品的AMS14C测年分析,发现上、下两个年龄组非常接近,珊瑚砂夹层沉积大约发生在994~1 075 AD之间,平均中间年龄大约为1 024 AD史前的这次强台风袭击对东岛的生态环境很可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孙立广刘晓东赵三平刘克新吴小红
关键词:台风生态环境
过去1300年南海东岛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5
2007年
东岛牛塘为目前在西沙群岛少见的淡水型湖泊,其中保存完好的粪土沉积物记录了距今1 300年来东岛生态环境演化历史.对DY4粪土沉积柱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 400 AD前,东岛海鸟数量较多,牛塘湖岸周围植被生长较为繁盛,而在1 400~1 850 AD期间,东岛海鸟数量和植被生长都处于低谷.通过综合对比研究区、中国乃至北半球降雨量、温度变化记录,发现1 400 AD前岛屿生物量较高的时期对应于暖干的中世纪温暖期,而低生物量时期与凉湿的小冰期一致,证明南海热带孤立岛屿生态系统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响应非常灵敏.
刘晓东孙立广汪建君赵三平刘克新吴小红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生物量气候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