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3-SW-135)
- 作品数:3 被引量:62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宏福英基丰汤艳杰张瑾刘景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太行山中段新生代玄武岩中高镁橄榄石捕虏晶:残留古老岩石圈地幔样品被引量:23
- 2004年
- 太行山中段新生代玄武岩(7.8 Ma)中发现具有明显环带结构的高Mg#橄榄石.其中心部分明显富MgO和NiO,边缘FeO、MnO、CaO和Al2O3的含量较高.高Mg#橄榄石中心部分(Mg#=89.8~92.3)与华北新生代玄武岩所携带的橄榄岩捕虏体中高Mg#橄榄石的组成接近,中间部分(Mg#=84.5~89.7)略高于寄主玄武岩中斑晶橄榄石中心部分的组成(Mg#=77.1~81.7),而高Mg#橄榄石的边缘部分(Mg#=55.6~73.6)和寄主玄武岩斑晶橄榄石边缘的组成(Mg#=55.6~73.6)相一致,都接近于寄主玄武岩基质中橄榄石的组成(Mg#=54.8~66.1).橄榄石的化学成分环带及其所具有的熔蚀结构说明它是地幔橄榄岩的解体矿物,其大颗粒的中心部分能够代表地幔橄榄岩的组成,表明在太行山中段新生代时期仍存在古老的岩石圈地幔.对比研究发现,华北地区岩石圈减薄存在时空上的差异.
- 汤艳杰张宏福英基丰
- 关键词:新生代玄武岩环带结构
- 大别山榴辉岩带片麻岩的锆石拉曼光谱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我们对来自大别山榴辉岩带11个片麻岩样品的锆石进行了拉曼光谱研究,这些研究集中在1008和356cm^(-1)峰和它们的半高宽上。依据阴极发光(CL)图像特征,锆石可分为三种结构类型:(1)核边结构,由一个老的岩浆锆石核和一个变质边构成,也可由两期变质锆石构成;(2)CL 不均匀强反差发光的锆石,这些锆石的一些部位明显发亮,这些发亮的部分是在早期岩浆锆石发育而来的;(3)CL 总体是均匀的或弱反差发光锆石。在 CL 图像的基础上,我们用拉曼扫描的方法分析了这3类不同结构的锆石。1008和356cm^(-1)峰显示了相同或相似的图像特征,而它们的半高宽图像有相同或相似的图像特征。峰和半高宽图像可以有一定差异。核边结构的和 CL 不均匀强反差发光的锆石的 CL 结构也反映在拉曼光谱的图像上,半高宽的图像更相似于锆石的 CL 图像。CL 总体是均匀的或弱反差发光锆石的拉曼光谱图像通常也是相对均匀的。11个样品锆石的1008cm^(-1)峰位值和它的半高宽落在放射破坏趋势上,我们认为早期继承的锆石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发生了完全退火和重结晶。一粒锆石拉曼光谱图像的结构反映的是不同的部分蜕晶化程度的差异,由于有相同的蜕晶化历史,这些部分的蜕晶化程度与这些部分的 U 和 Th 含量应该是正相关的。
- 刘景波叶凯
- 关键词:锆石拉曼光谱片麻岩超高压变质作用
- 太行山地区中、新生代玄武质岩浆的源区特征与时空演化被引量:28
- 2006年
- 本文总结了太行山地区中生代辉长岩和新生代玄武岩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其组成显示它们的地幔源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新生代玄武岩以碱性玄武岩为主,含有少量橄榄拉斑玄武岩,它们来自软流圈的部分熔融,并伴有少量古老岩石圈地幔组分的加入。相比之下,中生代辉长岩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SiO_2含量高,LREE和LILE(Ba,Th,U)富集以及HFSE(Nb,Ta,Zr和Ti)亏损,Sr-Nd同位素富集(大多数^(87)Sr/^(86)Sr_i>0.705,^(143)Nd/^(144)Nd_i<0.512)、Pb同位素亏损(^(206)Pb/^(204)Pb_i<17.5,^(207)Pb/^(204)Pb_i<15.5,^(208)Pb/^(204)Pb_i<38.0)。这些特征表明中生代辉长岩来源于经过富硅熔体强烈改造的古老岩石圈地幔,这种富集改造过程很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内部元古代的俯冲/碰撞事件有关。古老且同位素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残存至新生代,并被新生代玄武岩携带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所记录。
- 汤艳杰张宏福英基丰张瑾
- 关键词:新生代玄武岩岩石圈演化
- 太行山中段新生代玄武岩中高镁橄榄石捕虏晶:残留古老岩石圈地幔样品
- 太行山中段新生代玄武岩(7.8 Ma)中发现具有明显环带结构的高Mg橄榄石。其中心部分明显富MgO和NiO,边缘FeO、MnO、CaO和AlO的含量较高。高Mg橄榄石中心部分(Mg=89.8~92.3)与华北新生代玄武岩...
- 汤艳杰张宏福英基丰
- 关键词:新生代玄武岩环带结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