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2003D1A6N009)

作品数:5 被引量:152H指数:5
相关作者:张敏李涛陈曙旸王焕强王鸿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毒
  • 5篇事故预防
  • 4篇职业中毒
  • 4篇急性职业
  • 4篇急性职业中毒
  • 2篇气体中毒
  • 1篇有机溶剂
  • 1篇窒息性
  • 1篇窒息性气体
  • 1篇溶剂
  • 1篇金属
  • 1篇化合物
  • 1篇刺激性气体

机构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人民公安...

作者

  • 5篇张爽
  • 5篇秦戬
  • 5篇王鸿飞
  • 5篇王焕强
  • 5篇陈曙旸
  • 5篇李涛
  • 5篇张敏
  • 4篇杜燮祎
  • 2篇纪丽颖
  • 1篇王丹

传媒

  • 5篇中华劳动卫生...

年份

  • 5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989至2003年全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特征被引量:80
2006年
目的探讨我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为制定职业中毒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至2003年15年间全国报告的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全国共报告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506起,中毒患者4657例,总的中毒率为54.8%,总的中毒死亡率为16.5%,平均中毒年龄(31.9±9.8)岁,平均中毒死亡年龄(33.7±10.3)岁;男性多于女性。(2)直接导致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超过112种,主要以硫化氢、一氧化碳、苯及其同系物、金属和类金属、二氧化碳为主,不同行业职业中毒的化学物有所不同。(3)急性重大职业中毒事故以化学、制造、水处理、开采、建筑等行业多发,清洗、检修、生产、采矿、挖掘等岗位的危险性为高,事故相对集中发生在4~8月份。结论(1)我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危害严重;(2)我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在高危行业、重点毒物和主要岗位有明显的集中趋势;(3)不同行业的职业中毒呈现不同的特点;(4)强化管理是预防控制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张敏李涛王焕强王鸿飞陈曙旸杜燮讳张爽秦戬
关键词:中毒事故预防
1989至2003年全国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被引量:36
2006年
目的探讨我国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为制定职业性窒息性气体中毒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1989至2003年的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全国共报告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中毒事故273起,中毒患者1638例,死亡600人,分别占全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总中毒起数、总中毒例数和总中毒死亡人数的53.95%、35.17%和78.64%,平均中毒年龄(33.8±9.7)岁,中毒死亡年龄(36.6±10.0)岁。(2)我国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时间主要分布在每年的4~9月;中毒物质主要集中在硫化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行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开采、水处理、造纸和食品酿造等工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清洗、检修、生产、采矿和挖掘等岗位;中毒场所主要集中在密闭空间、地下室和矿井;中毒和死亡者多为男性。结论(1)我国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危害更为严重。(2)应抓好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毒物的控制;规范挖掘、清洗、疏通、检修和采矿等岗位的作业;重视密闭空间作业的职业危害控制工作。
张敏李涛王焕强王鸿飞陈曙旸杜燮祎秦戬张爽纪丽颖
关键词:气体中毒事故预防
1989至2003年全国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探讨我国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为制定相应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5年间全国报告的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共发生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92起,年均6.1起,直接导致中毒的物质有40种,平均每起事故中毒14.5例,中毒死亡0.8人;单起事故最多中毒116例,最多中毒死亡7人。氯气的中毒起数、中毒病例数和中毒死亡例数均居前列;(2)中毒事故发生的高峰期为每年的7、8月份,化学工业的生产、检修和清洗岗位刺激性气体中毒事故多发。结论(1)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危害严重。(2)刺激性气体重大职业中毒事故毒物、行业和岗位分布集中趋势明显,要对重点毒物、重点行业和重点岗位进行预防控制。(3)做好刺激性气体重大事故发生的预警、预报和应急救援工作。
杜燮祎张敏王焕强李涛王鸿飞陈曙旸张爽秦戬纪丽颖
关键词:气体中毒事故预防
1989至2003年全国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探讨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有机溶剂中毒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至2003年15年间收集到的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共报告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58起,中毒393例,中毒死亡48人,总中毒率为51.2%,总中毒死亡率为12.2%;平均中毒年龄(30.9±8.8)岁,平均中毒死亡年龄(30.6±12.0)岁。(2)直接导致中毒的有机溶剂有11种,以苯及其同系物为主。(3)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以制造业、化学工业、建筑、运输与仓储、服务业与商业等行业多发,喷漆和清洗岗位的危险性较高,事故相对集中发生在4~7月份。(4)导致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或效果不好、没有个人防护设备、缺乏安全教育和没有安全操作规程等。结论作业场所要加强通风,避免劳动者皮肤直接接触有机溶剂,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物质。
王焕强李涛张敏王鸿飞陈曙旸杜燮祎王丹张爽秦戬
关键词:溶剂中毒事故预防
1989至2003年全国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报告发生的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提出优先、重点的防制建议。方法对1989至2003年全国报告发生的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5年间共报告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39起,年均2.6起,直接导致中毒的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约13种。确诊中毒609例,死亡32例,平均每起事故中毒15.6例,中毒死亡0.8例,总中毒率为52.9%,总中毒死亡率为5.3%;平均中毒年龄(29.2±9.0)岁,平均中毒死亡年龄(32.3±9.9)岁。自1997年起报告的中毒事故增多,43.6%的中毒由砷化氢导致;发生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中毒较多,清洗和搬运作业易发生中毒。导致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或效果不好(22.5%)、没有个人防护设备(19.8%)、缺乏安全教育(19.8%)和没有安全操作规程(15.3%)等。结论加强砷化氢、砷及其化合物的急性中毒防治,注意在冬夏两季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教育和个人防护。
王鸿飞张敏王焕强李涛陈曙旸杜燮祎张爽秦戬
关键词:金属中毒事故预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