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1B05)
- 作品数:21 被引量:104H指数:9
- 相关作者:岳巧云张晓龙方义亮廖俊蕾贾凤龙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山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新截获中国未见分布种杜比亚丽蝇形态和DNA条形码鉴定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外来媒介生物,提高物种鉴定的速度与准确度。方法对2013年9月在中山神湾口岸截获来自澳大利亚的丽蝇进行形态与DNA条形码鉴定,通过与澳大利亚的蝇类专家进行标本交流,进一步确认鉴定结果;并与相似种螳丽蝇进行形态与DNA条形码上的比较。结果通过形态观察与DNA条形码鉴定,所截获的丽蝇为杜比亚丽蝇;经科技查新,确认为中国未见分布种。结论 DNA条形码是传统形态分类的有力补充,对在国境卫生检验检疫工作中及时鉴定媒介生物,减少媒介生物本身及其携带病原体的扩散,减少对公共卫生的安全威胁起到重要作用。
- 廖俊蕾岳巧云邱德义魏晓雅刘德星贾凤龙
- 口岸截获国内未见分布蜚蠊:斯科特卡蠊的形态和DNA条形码鉴定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快速、准确地鉴定口岸截获的5只蜚蠊。方法对中山港口岸截获的5只蜚蠊,分别进行形态和DNA条形码鉴定,比对5只样本间的DNA条形码序列,并将DNA条形码序列提交国际公共数据库,描述截获样本的形态特征,为今后口岸鉴定蜚蠊提供参考。结果经形态鉴定,截获的雄性蜚蠊为斯科特卡蠊Cartoblatta scorteccii,属于蜚蠊目,蜚蠊总科,蜚蠊科,卡蠊属。截获的雌雄个体间的DNA条形码序列差异均小于1%,判断这5个体为同一种类。经科技查新,确认为中国未见分布种,且为国内口岸首次截获。结论应用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相结合的鉴定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外来物种的种类鉴别能力和准确度。
- 魏晓雅邱德义岳巧云单振菊
- 关键词:形态学DNA条形码
- 基于COⅠ基因的媒介蝇类快速分子鉴定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为解决蝇类形态学鉴定的不足,建立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对蝇类进行分子鉴定。方法选取烟台口岸常见的16只蝇类作为研究对象,形态学鉴定后,取蝇的单后足代表微量组织,提取总DNA。依据资料,选取COⅠ国际通用引物LCO1490:5′-GGT CAA CAA ATC ATA AAG ATA TTG G-3′,HCO2198:5′-TAA ACT TCA GGG TGA CCA AAA AAT CA-3′,建立PCR体系,完善PCR程序,有效扩增蝇类的COⅠ基因。纯化PCR产物后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此外,应用Mega5.05软件分别用最大似然法、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分析系统发育,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进化关系。结果 16只蝇类COⅠ基因扩增片段长度为690 bp,其中A+T平均含量高达68.53%。序列比对结果及系统进化关系显示,16只蝇类COⅠ基因的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可成功扩增蝇类的COⅠ基因,其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尤其适用于微量组织样本的鉴定。
- 王颖鲁闽李金庆刘明杰岳巧云
- 关键词:DNA条形码蝇类
- DNA条形码技术在媒介蝇类分子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3年
- 蝇类隶属双翅目(Diptera),其医学重要性是机械传播疾病。目前已证实,蝇类能携带的细菌有100多种,原虫30多种,病毒20种,此外还可携带螨类体外寄生虫,传播疾病并危害人类健康,是重要的医学媒介生物。蝇类传播疾病的另一特点是孳生习性不同的蝇种其携带病原体的类型也不同。对媒介蝇类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鉴定和识别,
- 王颖方绍庆刘明杰岳巧云邵柏
- 关键词:医学媒介生物分子鉴定蝇类体外寄生虫携带病原体
- 粗野粉蝇的DNA条形码和形态鉴定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应用DNA条形码与形态分类相结合鉴定中山口岸入境船舶截获的雌性蝇类。方法 2015年3月26日,在中山小榄港口岸对截获的爱尔兰进口废旧瓦楞纸箱中的雌性蝇类进行DNA条形码与形态鉴定;与相似种伪粗野粉蝇进行形态与DNA条形码的比较。结果所截获的蝇类为雌性粗野粉蝇;粗野粉蝇与伪粗野粉蝇在形态上的区别较细微,而在658 bp的DNA条形码序列上有32个核苷酸的差异,差异高达4.86%,远大于DNA条形码2%的种判断界限。结论应用DNA条形码与形态分类相结合方法可以准确快速鉴定蝇类。
- 魏晓雅邱德义岳巧云刘德星
- DNA条形码技术在贵州茂兰鼠类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对鼠类进行准确的鉴定。方法以贵州茂兰地区的3个常见鼠种21个鼠类标本为研究对象,提取基因组DNA,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片段并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基于双参数模型计算鼠种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构建分子发育系统。结果 DNA条形码检测技术可用于该地区鼠种的鉴定,并能纠正现场形态学鉴定的失误。结论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有效可靠、易于操作的鼠类鉴定方法,能纠正形态学鉴定中的错误。
- 刘润吉张荣波郭天宇覃龙江张晓龙
- 关键词:COI基因DNA条形码物种鉴定鼠种
- 福建省漳州地区蚊媒种类及孳生环境调查
- 2015年
- 目的掌握福建省漳州地区蚊虫种类以及孳生环境,为福建省蚊媒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幼虫调查法,结合人诱法、牛诱法,调查福建省漳州地区6个县,主要在居民区、山区和港口采集幼虫,饲养为成蚊后鉴定。结果此次调查蚊种经鉴定隶属于3亚科9属40种,其中按蚊属4种,伊蚊属12种,库蚊属14种,其他蚊属10种,首次在福建地区报道捕获蓝带蚊属的科利蓝带蚊;不同地区捕获的蚊种不同,南靖和平和县捕获的蚊种数量最多,有27种;调查蚊媒8种孳生环境,其中竹筒孳生蚊虫有15种,山沟溪涧积水形成的泉水沟、石穴各有11种,其他孳生环境蚊种数量相对较少。结论福建省漳州地区存在多种疾病相关的蚊类病原媒介,应针对性加强登革热等蚊媒监测调查,并结合其孳生环境综合性治理。
- 陈朱云方义亮谢汉国杨发柱徐保海
- 关键词:孳生环境登革热
- 尖音库蚊复合组的最新研究进展
- 2015年
- 尖音库蚊复合组分布广泛,具有医学重要性,加之其"成员"形态相似,对其准确鉴定是一项重要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本文在介绍尖音库蚊复合组形态特征及医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对该复合组的形态学分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进行综述,为其蚊虫的鉴定提供新思路,以期对该复合组蚊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检验检疫有所帮助。
- 游小花方义亮张建庆高博杨靓吴祖建
- 关键词:尖音库蚊复合组分子生物学研究
- 口岸截获国内未见分布种褐小家鼠的DNA条形码鉴定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中山口岸从柬埔寨进口木薯干中截获的外部形态特征破坏严重的2只未知鼠样本进行种类鉴定。方法提取截获鼠样本的基因组DNA,采用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的通用引物LCO1490和HCO2198扩增目的片段。然后测序、序列分析,与NCBI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并选取NCBI中序列相似度高的部分序列构建NJ树。结果 2只鼠的DNA条形码序列相似度高达99.8%,与NCBI中褐小家鼠(Mus cervicolor)的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5%;大于DNA条形码判断物种的相似度98%的阈值。经科技查新,确认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的国内未见分布鼠种。结论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截获鼠类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褐小家鼠,为国内未见分布种。DNA条形码能克服传统物种鉴定依靠完整的外部形态的局限,并能克服鉴定资料、专业人员缺乏等因素带来的困难,有效提高外来物种的种类鉴别力和准确度。
- 单振菊刘德星岳巧云魏晓雅
- 关键词:DNA条形码
- 双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2年
- 对双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及线粒体内的基因如蛋白质编码基因、tRNA基因、rRNA基因以及A+T富含区做了总结,包括基因的大小,碱基组成、结构特点、基因重排等。
- 梅琰岳巧云贾凤龙
- 关键词:双翅目线粒体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