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0704)

作品数:4 被引量:71H指数:3
相关作者:欧阳琰陈飞朱新胜谢旻张荣荣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温室气体
  • 1篇典型区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碳排放
  • 1篇能源
  • 1篇能源消费
  • 1篇气体排放
  • 1篇千烟洲
  • 1篇区域大气
  • 1篇热分布
  • 1篇热污染
  • 1篇自动监测
  • 1篇温室气体排放
  • 1篇污染
  • 1篇近地
  • 1篇近地层
  • 1篇后向轨迹
  • 1篇二氧化碳浓度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南海气象防灾...

作者

  • 2篇谢旻
  • 2篇朱新胜
  • 2篇陈飞
  • 2篇欧阳琰
  • 1篇张录军
  • 1篇冯涛
  • 1篇黄晓娴
  • 1篇毕军
  • 1篇王体健
  • 1篇江飞
  • 1篇刘芷君
  • 1篇谭鑫
  • 1篇王海鲲
  • 1篇张荣荣
  • 1篇冯文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江西千烟洲区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利用位于江西省泰和县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站的CO_2自动分析仪对CO_2浓度进行观测,分析CO_2监测数据和同步的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千烟洲所代表的华东地区背景CO_2浓度水平以及变化特征,厘清了影响该区域气团的轨迹。结果表明,CO_2平均体积分数为409.2×10-6;CO_2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高值出现在07: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5:00左右;季节变化特征也较明显,冬季浓度最高,而夏季最低。除了人类活动之外,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边界层高度也是影响CO_2浓度的主要因子。后向轨迹与影响概率场分析结果显示,千烟洲CO_2的主要来源为东北侧的长江三角洲和北方的城市地区。
谭鑫朱新胜谢旻欧阳琰欧阳琰陈飞刘芷君朱之豪
关键词:温室气体自动监测后向轨迹
中国城市碳排放核算研究--以无锡市为例被引量:52
2011年
为分析城市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比较不同城市的碳排放水平提供基本方法和数据,将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源分成工业能源、交通能源、居民生活能源、商业能源、工业过程和废物等6个单元,建立了一套针对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体系,并以无锡市为例,对我国城市碳排放特征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无锡市工业能源单元碳排放量占全社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最大,为68%~71%;其次为工业过程单元和交通单元,分别为13%~19%和6%~10%.城市碳排放总量在2004~2008年间增长迅速,人均碳排放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均高于世界水平.
王海鲲张荣荣毕军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地区人为热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全国各省份的非再生能源消费资料和2.5min×2.5min分辨率的人口格点数据,对中国地区人为热排放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讨论了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地区人为热通量随时间持续增长,特别是在2000年后增长加速,1985年到2000年从0.09W/m2增长到0.16W/m2,而到2013年已经增长到0.38W/m2.中国地区的人为热排放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在华北、华东和华南,由于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人为热的污染很严重;在华中地区,人为热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圈;在东北地区,以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为中心的城市区域人为热污染也较为严重;而在西北和西南的大部分地区,人为热排放量很小,仅在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区域较大.历年来全国年均人为热的最大值都出现在上海,其中2010年最大,为113.5W/m2,上海人为热排放的年均值增长明显,可达到0.6W/m2/a.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为热的排放愈来愈强,热污染对城市和区域的气候以及空气污染的影响也会越来越重要.
谢旻朱宽广王体健冯文朱新胜陈飞欧阳琰刘芷君
关键词:能源消费热污染
北半球近地层典型区CO_2体积分数时空分布及成因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GEOS-Chem全球三维大气化学传输模式,分析了北半球近地层CO2体积分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2006—2010年的5 a的模拟结果表明:北半球中纬度近地层CO2体积分数存在着两个高值中心,即亚洲东部和北美东北部。在季节尺度上,亚洲东部CO2体积分数最大值出现在春季,而北美东北区域CO2体积分数最大值出现在冬季;而两个地区的CO2体积分数最低值都出现在夏季。在年际尺度上,两个区域CO2体积分数的年际变率增幅明显高于北半球其它区域,且CO2体积分数高值出现时间的年际差异较大。另外,模拟分析发现北半球森林、农田、草原典型区域,所对应的CO2体积分数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化特点,它们的CO2季节内变幅依次减小。进一步分析发现3种不同典型区域的CO2体积分数与叶面积指数(LAI)季节变化,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可见陆地生态系统作为碳汇,对近地层CO2体积分数的季节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温度和降水是影响LAI的最重要的两个气象因子,它们与CO2体积分数季节变化存在内在联系,模拟结果表明北半球大部分陆地近地层CO2体积分数与温度、降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冯涛张录军柳竞先黄晓娴江飞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