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盟第七框架计划(CallFP7-ENV-2007-1nr212921)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孙俊胡泽勇徐丽娇荀学义何慧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遂宁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藏北高原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辐射
  • 1篇再分析资料
  • 1篇蒸散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湿地
  • 1篇年变化
  • 1篇潜在蒸散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高原湿地
  • 1篇干湿状况
  • 1篇高度场
  • 1篇NCEP再分...
  • 1篇ECMWF
  • 1篇GRAPES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遂宁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3篇荀学义
  • 3篇徐丽娇
  • 3篇胡泽勇
  • 3篇孙俊
  • 2篇谷良雷
  • 2篇郝丽
  • 2篇何慧根
  • 1篇杨军丽
  • 1篇沈学顺
  • 1篇彭雯

传媒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GRAPES单柱模式的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根据GCSS WG4(Global Energy and Water Cycle Experiment Cloud System Study Working Group 4)第3次个例模拟的观测数据,为GRAPES(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Enhanced System)设计了一个可用于检验其整套物理参数化过程对夏季中纬度陆地天气过程模拟的单柱模式试验,并利用该试验考察了不同复杂度的两种陆面过程(CoLM和SLAB)对温、湿度和降水模拟的影响。整个观测时段的模拟表明,模拟的降水与观测的量级一致,位温和水汽混合比没有明显偏离观测,这说明本试验的构造是合理的。考虑到模式系统误差对长期积分结果的影响,随后选取了4个降水子时段分别进行积分。结果表明,使用CoLM方案模拟得到的累积降水量均大于使用SLAB方案的,但使用CoLM方案时出现虚假降水的概率较大。由于区域平均的初始热动力廓线比实际降水发生地区偏干,使用两个方案的模拟均对子时段3的第1个降水事件延迟24h左右,这对其在子时段3的相关系数都很小有贡献。时间平均的位温和水汽混合比误差分析表明,使用CoLM模拟的子时段1和2的对流层低层偏冷、偏湿,而其他情况下为偏暖、偏干。对流层低层位温的误差与地表气温的误差一致。此外,还发现使用CoLM模拟得到的感热通量偏小,潜热通量偏大,而使用SLAB模拟得到感热通量偏大,潜热通量偏小。对流层中高层,子时段1和4为偏冷、偏湿,对应降水偏少(使用CoLM的模拟在子时段1的降水偏多归因于虚假降水);子时段2,使用CoLM的模拟为偏暖、偏干,对应降水偏多,使用SLAB的模拟为偏冷、偏干,对应降水偏少;子时段3,使用两个陆面方案的模拟均为偏冷、偏干,对应降水偏多。
杨军丽沈学顺
关键词:GRAPES
藏北高原湿地地表辐射的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位于藏北高原典型湿地的MS3478站1a的实测辐射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地面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季节平均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总辐射和反射辐射的春季日变化明显大于其它季节,年变化均呈双峰型,但相位不一致。地面长波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均呈不对称变化。地面有效辐射的年变化呈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对应于冻土消融的3、4月份和冻结的10月份。净辐射量主要集中在5~7月份,占年总量的40.14%,表明该地区春末夏初地表获得的净能量最多,对地面热源的形成及其对大气的加热具有决定性作用。
何慧根胡泽勇荀学义郝丽谷良雷孙俊徐丽娇
关键词:藏北高原日变化年变化
ECMWF和NCEP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高度场变化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利用ECMWF和NCEP/NCAR北半球逐月平均的600hPa、500hPa和200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对高原地区高度场流型及量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在不同的再分析资料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仍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高度场流型的区别由低层向高层依次减小,600hPa高度场除冬季的流型基本一致外,其余三季的流型均存在明显的区别;500hPa高度场除夏季的流型存在明显的区别外,其余三季的流型基本一致;200hPa高度场四季的流型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区别.量值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和季节循环趋势基本一致.结合高原代表站探空资料进一步分析表明,高原中部和南部地区ECMWF再分析资料的量值更接近事实,高原北部地区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量值更接近事实.
荀学义胡泽勇孙俊崔桂凤徐丽娇谷良雷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度场
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潜在蒸散和干湿状况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位于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的MS3478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基于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动力、热力和水分因子对潜在蒸散的影响,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干湿状况。结果表明:全年日潜在蒸散量在0.52~6.46mm之间;夏季蒸发力最旺盛,5~9月的月潜在蒸散量均超过了100mm,11月份潜在蒸散锐减至33mm,潜在蒸散年总量为1037.83mm;夏季热力蒸散量明显大于动力蒸散,而冬季动力蒸散明显大于热力蒸散。藏北冻土区仅在5~9月为半湿润气候,持续时间较短,冬半年的干旱和半干旱维持时间长。水分因子和动力因子对潜在蒸散的影响季节变化大。土壤水分不是影响潜在蒸散的主要因素。
何慧根胡泽勇荀学义孙俊郝丽徐丽娇彭雯
关键词:藏北高原潜在蒸散干湿状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