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0918)
-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4
- 相关作者:朱国玲张杰张冰汪海涛王谦更多>>
- 相关机构:华北理工大学开滦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线粒体动力学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线粒体动力学是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的动态平衡,它调节着线粒体的形态和数目,进而影响到线粒体的功能。近年来线粒体动力学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文献报道线粒体的动力学改变与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有关,2型糖尿病的线粒体的分裂增强,而提高线粒体的融合可以促进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本文仅就线粒体动力学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 许荣波门秀丽宋旭东
- 关键词:线粒体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
- 敲降胰高血糖素基因对胰岛素瘤形成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的胰岛素瘤细胞和胰岛素瘤动物模型,探讨敲降胰高血糖素基因对胰岛素瘤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INS-1细胞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蛋白的表达,应用慢病毒pLVTHM-glucagon敲降INS-1细胞的胰高血糖素基因,建立胰高血糖素低表达的INS-1细胞系,将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感染)、单纯转染慢病毒组(感染pLVTHM)和敲降胰高血糖素组(感染pLVTHM-shglucagon)。 MTT法比较敲降胰高血糖素后INS-1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释放能力。将3组细胞分别移植到胰岛素瘤模型裸鼠左肾包膜下,观察细胞成瘤能力,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转染慢病毒组相比,敲降胰高血糖素组的INS-1细胞增殖能力减弱,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无明显变化,但胰高血糖素分泌明显减少;与单纯转染慢病毒组相比,敲降胰高血糖素组细胞移植到裸鼠肾包膜下时,细胞成瘤速度明显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此胰岛素瘤组织胰高血糖素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敲降胰高血糖素基因可抑制胰岛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胰岛素瘤的形成,提示胰高血糖素基因表达可能是胰岛素瘤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
- 朱国玲成兰云张恒田浩门秀丽
- 关键词:胰岛素瘤胰岛素葡萄糖胰高血糖素INS-1
- 牛磺熊去氧胆酸减轻2型糖尿病小鼠肝细胞凋亡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db/db和db/m(lea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UDCA处理组。TUDCA处理组每天灌胃给予500 mg/kg TUDCA,连续治疗2周。检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沉积;用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JUN和XBP-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用光镜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lean对照组相比,db/db对照组空腹血糖、转氨酶、MDA和ROS活性升高;胰岛素和SOD活性降低(P<0.05);C-JUN和XBP-1表达上调;肝细胞脂滴和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db/db对照组相比,db/db TUDCA处理组空腹血糖、转氨酶、MDA和ROS活性降低;胰岛素和SOD活性升高(P<0.05);C-JUN和XBP-1表达下调;肝细胞脂滴和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TUDCA可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减轻2型糖尿病小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下调C-JUN与XBP-1基因表达有关。
- 张换王志鹏窦娜吴静李兰门秀丽
- 关键词:牛磺熊去氧胆酸细胞凋亡肝损伤2型糖尿病DB/DB小鼠
- 自噬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由于代谢综合征和肥胖的流行,糖尿病逐渐成为全球性主要的健康问题。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最具破坏性的并发症之一,许多患者由于DN的进行性肾功能衰退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而危及生命,这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关于DN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中进化保守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其在免疫力调节、炎症、
- 许晨佳张妍李开济吴静门秀丽
- 关键词:糖尿病自噬糖尿病肾病
- 甘草酸对大鼠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①目的探讨甘草酸对大鼠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②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甘草酸小剂量组(0.1mg/g,Low-Gly),甘草酸中剂量组(0.2mg/g,Middle-Gly)和甘草酸大剂量组(0.3mg/g,High-Gly),每组10只,通过胆总管结扎(BDL)手术建立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情况;使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③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TBi-L、AST、ALT以及MDA水平均升高,SOD水平降低,并且肝脏组织中Hyp水平亦明显增高(P<0.05);与Model组比较,甘草酸各组大鼠血清AST、ALT、TBi-L、MDA均有不同程度降低,SOD有不同程度升高,且肝组织中Hyp水平明显降低,尤以大剂量组变化最显著(P<0.01)。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肝组织中纤维成分明显增多;而与Model组相比,甘草酸各组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得到一定改善,其中大剂量组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Sham组大鼠肝组织几乎观察不到α-SMA蛋白表达,Model组大鼠肝组织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与Model组相比,甘草酸各组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大剂量组下调最为显著。④结论甘草酸对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孟旭张换窦娜田浩门秀丽
- 关键词:甘草酸胆汁瘀积肝纤维化氧化应激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肝脏特异性敲除转录因子EB对饮食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EB(Tfeb)肝脏特异性敲除对高脂饮食(HFD)诱导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和肝脏特异性敲除Tfeb的C57BL/6J小鼠分别给予HFD或正常饲料喂养12周,分别测定每组小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Tfeb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检测每组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油红O染色检测每组小鼠肝组织脂质沉积情况,F4/80荧光染色检测每组小鼠肝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肝脏特异性敲除Tfeb小鼠肝脏Tfeb基因无表达,提示肝组织Tfeb基因敲除效果较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Tfeb蛋白表达下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E染色结果和油红O染色结果均显示肝脏特异性敲除Tfeb可引起小鼠肝脏脂质沉积,肝小叶结构紊乱,这一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小鼠肝脏变化相似,而肝脏特异性敲除Tfeb小鼠HFD 12周时,小鼠肝脏脂质沉积、肝小叶结构紊乱更严重;F4/80荧光染色结果提示肝脏Tfeb特异性敲除可加重HFD诱导的小鼠肝脏巨噬细胞浸润。同时血清学检测结果提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脏特异性敲除Tfeb组小鼠和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TC、TG、TNF-α、MCP-1、AST和ALT水平升高,Tfeb肝脏敲除小鼠HFD喂养后进一步升高。结论Tfeb肝脏特异性敲除可加重HFD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
- 管玲玲程代川张恒门秀丽
- 关键词:脂质沉积
- 氯化锂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19年
- 目的:建立地塞米松(Dex)诱导的大鼠胰岛INS-1细胞凋亡模型,探讨氯化锂(LiCl)对Dex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0.1μmol·L^-1 Dex组和LiCl+0.1μmol·L^-1 Dex组。TUNEL染色和AnnexinⅤ/PI染色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NADPH氧化酶4(Nox4)、NADPH oxidase(p47phox)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中GSK-3β、p-GSK-3、SOD、iNOS和Nox4蛋白表达水平,GENMED试剂盒检测各组NIS-1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Griess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中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1μmol·L^-1 Dex组INS-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SOD mRNA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中Nox4、p47phox、iNOS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中ROS和NO水平升高(P<0.05);与0.1μmol·L^-1 Dex组比较,LiCl+0.1μmol·L^-1 Dex组INS-1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SOD mRNA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中Nox4、p47phox和iNOS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细胞中ROS和NO水平降低(P<0.05)。结论:Dex可诱导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LiCl可通过抑制GSK-3β活性减轻Dex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
- 张恒郭彬田浩李兰吴静门秀丽
- 关键词:氯化锂糖原合成酶激酶3ΒINS-1细胞
- 类固醇糖尿病相关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类固醇糖尿病(steroid-induced diabetes mellitus,SDM)是一种继发性糖尿病,其发病主要与肾上腺皮质的糖皮质激素异常分泌或应用过量的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有关,类似于2型糖尿病,SDM的主要致病机制包括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SDM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因致病因素的差异而不同,其引起的血糖水平升高有可逆性。了解其发病机制和相应的致病因素,对预防SDM的发生和对症高效治疗SDM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王嘉祺梁伟时李硕峰门秀丽
- 关键词:类固醇糖尿病糖皮质激素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
- 血清胆固醇对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作为急性胰腺炎(AP)发病的危险因素已经成为共识,高胆固醇血症是否引起AP发病风险增加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对新发AP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开滦集团2006—2009年健康体检、无AP病史及总胆固醇(TC)水平资料完整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作为观察队列,以观察对象完成健康体检时点为随访起点,以新发AP事件、死亡或至随访结束(2014-12-31)为随访终点,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125 210例。研究人群按基线空腹血清TC水平分为3组,血脂合适水平组(TC<5.2 mmol/L)、血脂边缘升高组(TC 5.2~<6.2 mmol/L)、血脂升高组(TC≥6.2 mmol/L)。观察各组人群基线资料和新发AP发病率。经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空腹血清TC水平对新发AP事件的影响。结果 3组性别、年龄、BMI、收缩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及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7.4±1.2)年,共发生AP 195例,血脂合适水平组、血脂边缘升高组、血脂升高组的AP发病密度分别为1.99/万人年、1.81/万人年、3.64/万人年。AP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16%、0.14%、0.27%,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P=0.002)。校正了年龄、性别、BMI、HDL-C、TG、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后,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血脂合适水平组比较,血脂边缘升高组和血脂升高组发生AP的HR(95%CI)分别为0.84(0.59,1.19)、1.56(1.06,2.31)。结论基线空腹血清TC水平≥6.2 mmol/L时增加了AP的发病风险。
- 朱国玲张冰吉瑞更张艳敏汪海涛王珊佟博张海玲王谦张杰蒋晓忠段和力陈朔华门秀丽吴寿岭
- 关键词:胰腺炎胆固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队列研究
- 糖基化终末产物上调人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和白细胞黏附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人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HIMVEC)黏附分子表达和白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 HIMVEC细胞在200 mg/L的AGEs刺激后,用细胞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并与BCECF标记的白细胞共培养检测与白细胞的黏附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HIMVEC细胞上AGEs受体(RAGE)、蛋白激酶Cβ(PKC β)和蛋白激酶A(PKA)的mRNA表达情况.随后给予PKC β抑制剂LY333531或PKA激活剂8-Br-cAMP,观察对HIMVEC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和白细胞黏附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GEs处理后HIMVEC表达P选择素、E选择素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均上调(分别为1.10 ±0.13比0.64±0.14,0.83 ±0.06比0.47 ±0.05,0.87 ±0.09比0.43±0.07,t =4.93、9.40、7.61,均P<0.05),并且与白细胞的黏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54 ±4比23 ±3,t=12.69,P<0.05).与AGEs组比较,RAGE抗体组P选择素、E选择素和VCAM-1的表达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9、6.89、5.43,均P<0.05).RAGE抗体组白细胞黏附明显少于AGEs组(54±4比31 ±4,t=8.22,P<0.05).与对照组相比,AGEs处理HIMVEC 4 h和18h,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检测到RAGE和PKCβ的表达上调,但PKA的表达下调(t=10.94、7.76、21.82、5.85、10.96、11.47,均P<0.05).与AGEs组相比,在AGEs处理时给予PKCβ抑制剂LY333531或PKA激活剂8-Br-cAMP,均可降低HIMVEC上P选择素、E选择素和VCAM-1的表达水平(=7.60、6.60、6.25、11.58、4.08、3.47,均P<0.05),并减少白细胞的黏附(t=7.67、8.89,均P<0.05).结论 AGEs通过RAGE受体上调PKCβ和下调PKA增加HIMVEC上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白细胞的黏附,可能是糖尿病状态下胰岛中白细胞浸润的机制之一.
- 刘虹麟许世清王在彭亮房青邓婷婷游嘉娄晋宁张文健
- 关键词:糖基化终末产物黏附分子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