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1096)
-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国生李飞陈俊于昆程亚飞更多>>
-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夏甸金矿床主、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夏甸金矿是胶东地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该矿床沿走向NNE、倾向SE的招平断裂带展布,控矿断裂上盘主要为胶东群变质岩,下盘为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矿体主要产于断裂带下盘的黄铁绢英岩中。对取自夏甸金矿井下的岩和矿石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夏甸金矿床岩石具有LREE及LILE富集、HREE及HFSE亏损、壳幔混合的特征,且黄铁绢英岩Eu负异常明显。从岩石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可以看出,断裂带下盘岩体是在古元古代挤压造山环境下或由挤压向伸展转化时期形成。结合文献综合对比分析可知,夏甸金矿床可能是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伸展背景下形成的产物,作为郯庐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招平断裂在该时期发生伸展活动,不仅为含矿热液的上升提供通道,而且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 于昆刘国生陈皓龙周庆卫闵祥吉
- 关键词:夏甸金矿微量元素
- 徐淮地区古生界与上元古界构造变形对比分析及意义
- 2016年
- 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徐淮地区古生界和上元古界构造变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古生界与上元古界变形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古生界以强烈、紧闭或倒转褶皱为主,经统计分析,这些褶皱轴面多向南东倾斜,与此相伴生有一系列由南东向北西逆冲的冲断构造;地层缩短量达40.5%-62.4%。而上元古界的构造变形相对较弱,以宽缓的褶皱为主,断裂活动以顺层滑动和小型脆性断层为主,总体上构成侏罗山式构造组合(其中以隔档式为主要表现形式),经平衡剖面估算,其上元古界变形缩短量为15%左右。研究认为上元古界为强干层,沿其上下层面均产生剪切滑动,受其影响自身沿基底滑脱发育了侏罗山式褶皱构造组合,而沿其上层面的滑动为古生界的的大规模伸展滑覆提供了充要条件。
- 赵光宝刘国生陈俊李梦婵李飞张宏洋
- 关键词:古生界上元古界
- 基于ArcGIS Engine的钻孔柱状图自动生成方法
- 2014年
- 叙述了基于ArcGIS Engine的钻孔柱状图的生成方法与思想。从建立钻孔数据库入手,以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程序设计。对钻孔柱状图的设计、柱状图表格线的绘制、岩性柱的绘制及其岩性花纹的填充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在.NET开发平台上,利用ArcGIS Engine组件进行二次开发,以某矿区钻孔数据为例,验证了该系统的正确性,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 周庆卫刘国生
- 关键词:钻孔柱状图ARCGISENGINE
- 蚌埠隆起区东部变质块体的P—T条件及锆石年代学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蚌埠隆起区是华北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前人对于蚌埠隆起结晶基底形成的变质环境和时限分析相对较为薄弱,制约了人们全面理解该隆起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因此,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在蚌埠隆起东部朱顶—石门山地区新发现的含石榴子石花岗片麻岩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测试分析以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运用不同的温压计方法进行P—T条件估计,得出该样品温压条件为736~788℃和0.76~0.89GPa,表明其形成于低压麻粒岩相条件。锆石定年分析记录了岩浆结晶和变质两期事件,它们对应的年龄分别为2562±34~2584±25Ma和2433±31~2436±24Ma。
- 李梦婵刘国生陈俊李飞
- 关键词:锆石定年蚌埠隆起
- 蚌埠隆起东缘花岗片麻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文章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区花岗片麻岩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的原岩为岩浆岩,属正变质岩系列,岩石具有富钠、富钾的特点,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属钙碱性系列。该套花岗片麻岩明显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壳源岩浆的特征。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套花岗片麻岩形成时代为(2 611±31)Ma。通过岩石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得出,片麻岩为火山弧花岗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区花岗片麻岩可能主要形成于晚太古代岛弧环境,代表了该期板块俯冲-增生事件。
- 陈俊刘国生李梦婵李穆奇程亚飞赵光宝
- 关键词:蚌埠隆起花岗片麻岩岩石地球化学岩石成因
- 皖东黄栗树地区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近年来,皖东黄栗树地区在地质找矿勘探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典型的卡林型金矿(点)床,文章对这些金矿(点)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依此探讨矿床成因,初步建立该区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模式,并尝试为黄栗树地区进一步寻找卡林型金矿提出建议。
- 苏蓉
- 关键词:矿床特征卡林型金矿
- 褶皱正交剖面的计算机辅助编绘
- 2011年
- 文章以巢湖市北部山区平顶山向斜为例,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在进行精准的地质构造填图的基础上,对绘制正交剖面的过程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计算机辅助编绘褶皱正交剖面的方法,其结果与手工绘制的正交剖面进行了比较,结果吻合。该法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效率,为相关褶皱构造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 刘国生刘焕玉刘亚东黄磊翁新镇宋彦臣
- 关键词:褶皱构造
- 五河地区朱顶—石门山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运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对五河地区朱顶—石门山韧性剪切带及两盘岩石进行主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自断裂带两侧围岩向内带SiO2、TiO2含量渐次递增,Al2O3、Fe2O3、MgO、K2O含量渐次递减,CaO、Na2O、灼失量呈现双峰折线状,表明主量元素受控于该剪切带的构造作用;微量元素中Au与Cu、Pb、Mo、Ag、Zn则呈良好的变化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7、0.96、0.96、0.81,可作为该区良好的找金标志。根据断裂带微量元素的聚类分析,表明Au、Ag、Pb、Zn、Cu、Bi为同一元素组合,暗示了金矿与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银矿为伴生矿物。而Au与Pb、Mo元素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该区金矿属于中—高温热液成矿,充分证实断裂构造不仅对断裂带各类岩石元素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且制约金矿的形成。
- 刘玉娟陈俊刘国生
- 关键词:构造地球化学
- 郯庐断裂带(五河段)演化特征与矿化关系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郯庐断裂带西侧近旁侧。本区与胶东金矿矿集区具有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其成矿地质条件及结构非常类似。文章在总结前人对胶东矿集区断裂及其控矿规律的研究基础上,以成矿谱系理论为指导、以断裂构造研究为主线,借助现有多处采石场的揭露,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郯庐断裂带(朱顶-石门山断裂)的演化进行研究;认为郯庐断裂带(五河段)主要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以韧性剪切为主的左行走滑运动、早白垩世至古近纪的脆性伸展正断以及新近纪以来的逆冲挤压活动。研究发现,本区NNE向断裂在伸展时期对岩浆岩、矿化及含矿石英脉的产出与分布控制明显,尤其是断裂破碎强烈、多石英脉充填部位是找矿的良好标志,在今后的找矿勘探中应予以重视。
- 陈皓龙刘国生
- 关键词:矿化
- 分形理论在断裂与矿产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6年
- 文章以招远金矿矿集区为例,在对研究区断裂与矿产分布关系的详细野外调查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的盒维数法对区内断裂构造体系进行了分形研究,并对断裂与矿产分布的关系及矿产赋存规律进行了总结。通过分形计算,获得招远地区断裂构造总体的分维值D=1.48,地质体连通性断裂分维值临界值D为1.22~1.38。不同走向断裂的分维值:NNE向D=1.223,NE向D=1.194,近EW向D=0.864,NW向D=0.781。上述结果表明NNE、NE向断裂系统复杂程度较高,该方位断裂对矿产的控制强度大。这与区内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多沿着NNE向断裂分布,尤其是招平、焦家断裂带,NNE向断裂起导矿、控矿作用这一地质事实相吻合,也反映出本区NNE、NE向断裂的拐点及其与不同方位断裂的交叉点的存在和发育程度影响着金矿床的分布。
- 李飞刘国生周庆卫赵光宝
- 关键词:分维值控矿断裂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