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6155)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范怡平卢春喜张海光李汝新尤明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填充密度
  • 4篇传质
  • 4篇传质特性
  • 4篇传质系数
  • 3篇两相流
  • 2篇汽油
  • 2篇汽油脱硫
  • 2篇汽油脱硫醇
  • 2篇脱硫醇
  • 2篇两相流动
  • 1篇质量守恒
  • 1篇守恒
  • 1篇分布器
  • 1篇TOF
  • 1篇CFD
  • 1篇EAC
  • 1篇EXPERI...
  • 1篇GAS-SO...
  • 1篇HYDROD...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5篇卢春喜
  • 5篇范怡平
  • 4篇李汝新
  • 4篇张海光
  • 2篇尤明扬
  • 1篇鄂承林
  • 1篇高金森
  • 1篇徐春明
  • 1篇时铭显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Partic...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纤维膜萃取分离器内二相传质特性及工业应用
2010年
在一套直径70 mm,高2 630 mm的有机玻璃纤维液膜萃取分离器冷态实验装置上,以苯甲酸水溶液-煤油为传质体系,考察了纤维丝填充密度1.89%—5.08%,水-油或油-水体积流量比3—6的操作区间内,纤维膜分离器内二相传质性能。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进料顺序,不同二相流量比,纤维丝最佳填充密度均在3%—3.5%。"先油后水"所对应的最佳纤维丝填充密度略低于"先水后油"的情况。根据冷态实验的结果以及最大雷诺数设计准则,设计了一套0.01 Mt/a的汽油脱硫醇工业侧线装置,并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设备比较,采用纤维膜萃取分离器的脱硫醇效果更佳。
李汝新张海光范怡平尤明扬卢春喜
关键词:传质系数填充密度汽油脱硫醇
纤维膜萃取分离器内两相流动、传质特性的研究——液体黏度的影响
2010年
纤维膜萃取分离器是一种新型高效传质设备。今以苯甲酸水溶液-煤油为传质体系,在一直径70mm,高2630mm的有机玻璃纤维液膜萃取分离器冷态实验装置上,考察了纤维丝填充密度1.89%~5.08%,运动黏性系数0.942~1.138mm2·s-1,水油体积流量比3~6的操作区间内,考察了原料液黏度对纤维膜分离器内两相流动、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几种填充密度和水油比条件下,随着黏度的增加,流体停留时间延长,两相接触、混合得更均匀;传质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佳传质工况(即体积传质系数达到最大值)与原料液黏度和纤维丝填充密度密切相关。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用于计算流体在萃取分离器内停留时间以及两相混合均匀性指数的关联式。
张海光范怡平李汝新卢春喜
关键词:传质系数填充密度
纤维膜萃取分离器内两相传质特性被引量:2
2010年
纤维膜萃取分离器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传质设备。本文分别采用两种不同形式的液体分布器,以苯甲酸水溶液-煤油为传质体系,在一直径70mm、高2630mm的有机玻璃纤维液膜萃取分离器冷态实验装置上,考察了纤维丝填充密度1.89%~5.08%,水-油或油-水体积流量比3~6的操作区间内,纤维膜分离器内的两相传质性能。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分布器形式、不同的进料顺序、不同的两相流量比,纤维丝最佳填充密度均在3%~3.5%之间。'先油后水'所对应的最佳纤维丝填充密度略低于'先水后油'的情况。根据冷态实验的结果以及最大Reynolds数设计准则,建立了一套0.01Mt.a-1的催化汽油脱硫醇工业侧线装置,并进行了工业侧线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设备比较,采用纤维膜萃取分离器的脱硫醇效果更为理想,脱硫效率至少增加了1个百分点。
李汝新张海光范怡平尤明扬卢春喜
关键词:传质系数分布器填充密度汽油脱硫醇
纤维膜萃取分离器内两相流动、传质特性的研究——进料顺序的影响
2010年
纤维膜萃取分离器是一种新型高效传质设备。今以苯甲酸水溶液-煤油为传质体系,在一套70mm×2630mm的有机玻璃纤维液膜萃取分离器冷态实验装置上,在纤维丝填充密度1.89%~5.08%、水-油或油-水体积流量比分别为3~6的操作区间内,考察了不同油、水进料顺序对纤维膜分离器内两相流动、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水先引入,油后引入,体积传质系数随水-油体积流量比W/O的增大而减小;而在先油后水的情况下,体积传质系数随水-油体积流量比W/O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水-油流量比W/O为5附近取得最大值;在两种进料方式下,体积传质系数均随纤维丝填充密度的递增而先增后减,并在填充密度为3.0%~3.5%之间取得最大值。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给出了对应两种进料顺序的传质系数计算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张海光范怡平李汝新卢春喜
关键词:传质系数填充密度
气/液-固两相流中的粒子速度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考察了提升管中颗粒相的质量守恒;发现在传统的两相流研究中,对颗粒速度的时间平均和算术平均存在着误用。在传统理论中,由于引入了颗粒相的体积分率项,实际上是对离散的颗粒进行了连续化的假设。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颗粒速度时间平均和算术平均的混淆。在微观尺度上对气/液-固两相流中颗粒速度时间平均的物理意义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计算非连续流场中颗粒时均速度的表达式,并提出了分析颗粒相质量守恒的方法。
范怡平鄂承林卢春喜高金森徐春明时铭显
关键词:两相流质量守恒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 of gas-solid flow in an airlift loop reactor被引量:2
2011年
The hydrodynamics in a gas-solid airlift loop reactor was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using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and CFD simulation. In the experiments, the time averaged parameters, such as solid frac- tion and particle velocity, were measured by optical fiber probe. In the simulation, the modified Gidaspow drag model accounting for the interparticles clustering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Eulerian-Eulerian CFD model with particulate-phase kinetic theory. Predicted values of solid fraction and particle velocity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validating the drag model and the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files of particle velocity and solid fraction are uniform in annulus. However, the core-annulus structure appears in other three regions (draft tube region, bottom region and particle diffluence region), which presents the similar heterogeneous feature of aggregative fluidization usually occurred in nor- mal fiuidized beds. Simulated profiles of particl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indicate that the airlift loop reactor sh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near perfect mixing.
Chaoyu Yan Chunxi Lu Yiping Fan Rui Cao Yansheng Liu
共1页<1>
聚类工具0